惊艳全运会开幕式的水上芭蕾,竟是云浮姑娘担纲编导!
11月9日,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上,一方晶莹剔透的“水舞台”惊艳四座,在海的意境中,来自粤港澳三地的芭蕾舞者足尖跃起、踏浪而舞,将岭南春早的生机与岭南人敢为人先的热忱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这《岭南春早》唯美动人的水上芭蕾幕后,藏着编导钟秋怡与团队四个月的匠心打磨,这位从云浮山水间跃起足尖的“95”后姑娘,落点在十五运会“水舞台”舞动一池春水。


以“水”为媒,让岭南符号跃然舞台
“粤港澳三地临海共生、因水而兴,‘水’是地理纽带,更是吉祥象征。”谈及水舞台的创作初心,钟秋怡这样说道。为契合湾区临海特质与广东温润气候,团队以“水”为核心打造舞台基底,雾森弥漫间,叠水潺潺流动,灯光映照着水光,让地理、民俗与地域气息自然相融,尽显湾区逐水而盛的活力。


而在芭蕾编创中,她更是将岭南文化刻进每一个舞步:“我们以‘岭南春早’为核心意象,在西方古典芭蕾的唯美基底上,融入粤剧水袖的飘逸与南拳的刚劲。”舞者指尖颤动,是木棉从萌芽到盛放的生命力,“英雄花”的岭南象征藏于跳跃旋转间;足尖起落的幅度特意放大,与水光相映,既贴合湿润气候,更暗合珠江流域滋养岭南的文化根脉。这场由广州芭蕾舞剧院、香港芭蕾舞团及广州市艺术学校舞者联袂呈现的跨境共舞,本身就是大湾区文化同源、人缘相亲的生动写照。
在水中起舞,与挑战共舞
“对芭蕾舞者而言,在水中起舞是极大的挑战。”钟秋怡坦言,筹备过程中最核心的难题,是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芭蕾技巧完美落地。脚尖鞋防滑、重心稳定、肢体技术精准度,每一项都考验着团队的智慧。从7月方案初构思,到8月驻场排练、场外打磨,再到动作编创、结构搭建,直至奥体中心场内与舞台视觉深度合成,四个月里,团队反复调试舞台水质、优化舞者动作,终于攻克所有难关。


“看着舞者们从小心翼翼,到自信从容地在水中舒展,那种成就感难以言喻。”谈及这段经历,她语气中满是感慨,每一次打磨都是对艺术的敬畏,每一次突破都是对初心的坚守。

在家乡的盛会,圆文化的梦
“作为在家乡举办的全运会,能以编导身份参与其中,是荣幸更是责任。”从方案构思到完美呈现,四个月的匠心沉淀在11月9日绽放的那一刻,钟秋怡的心中满是自豪与感动。“当灯光亮起,舞者们在水舞台上舞出岭南神韵,看着现场观众的掌声与赞叹,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对她而言,这场演出不仅是一次艺术呈现,更是以芭蕾为媒,向全国传递岭南底蕴与湾区情怀的契机。“能让更多人看见岭南文化的魅力,看见粤港澳三地的同心同行,这就是最珍贵的收获。”

愿岭南文脉,在本土生根绽放
钟秋怡出生于云浮,自小学四年级考入原广州芭蕾舞团附中(现广州市艺术学校),开启专业芭蕾学习之路,上海戏剧学院编导系本科毕业后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及香港演艺学院深造,深耕编创领域多年。谈及家乡云浮的文艺事业发展,钟秋怡以同行者的身份分享了自己的期待:“希望能有更多热爱文艺的年轻人扎根本土。”她鼓励年轻创作者从岭南文脉与家乡山水中汲取灵感,“云浮有秀美的山水,有深厚的岭南底蕴,这些都是最好的创作素材。”
愿大家携手讲好云浮故事、传承岭南文化,让本土文艺既有根脉厚度,又有时代活力,让岭南文化在一代代人的坚守与创新中,愈发璀璨夺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