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南县千官镇“双轮驱动”走出产业升级新路径
在番石榴园下养殖广地龙,“上有果、下有虫”的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一地双收”;在黄金百香果园里间种脆蜜金桔,“以短养长”的长效经济模式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近年来,佛山市驻云浮市帮扶工作组郁南县千官镇工作队立足本地资源,通过“盘活闲置资源+调整低效产业”的双轮驱动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从“输血”走向“造血”,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以短养长”,低效果园结出“黄金果”

走进千官镇双龙村的种植示范基地,间种的黄金百香果与脆蜜金桔长势喜人,果实累累。种植户陈权夫妻一人采摘成熟的百香果,一人细心护理着金桔果树,忙碌中透着丰收的喜悦。
据陈权介绍,在工作队支持下,自己种下30亩黄金百香果,去年又间种了脆蜜金桔。这种模式巧妙结合了百香果“当年种、当年收”的短期见效特点和脆蜜金桔价格高、市场好的长期优势,实现了“以短养长”。他对未来充满信心:“百香果销售有保障,金桔后年就能进入丰产期,亩产预计有4000到5000斤,近几年地头收购价都稳定在30元以上。”
这一产业的落地,凝聚着驻镇工作队的多方努力。从引进百香果,到偶然发现并引进脆蜜金桔,再到组织农户考察学习,工作队为产业的长效、可持续发展“操碎了心”。
“上有下养”,闲置林下实现“一地双收”

不仅仅在双龙村,一场“静悄悄的变革”也在上水村的番石榴园下悄然进行。这里利用林下空间养殖药用价值高的广地龙,形成了“上有果、下有虫”的生态循环模式,让原本单一的土地实现了“一地双收”。
“以前这片地就种点番石榴,收入不高。现在下面养地龙,不占地、见效快,村里多了收入,我们也能在家门口干活!”村民王锦洪对林下养殖带来的变化赞不绝口。这种“短平快+生态化”的路径,为村集体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
“一地一策”,党建引领激活“内生动力”

从低效芒果园到金桔满园,从闲置林地到生态养殖场,千官镇的蜕变源于精准的“把脉”与果断的“手术”。目前两个项目已盘活闲置土地,并带动25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10000至15000元。广地龙项目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金桔项目从第三年起年增收可达25万元。“我们坚持‘一地一策’,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在现有资源上做文章,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佛山市驻云浮市帮扶工作组千官镇工作队负责人说。
郁南县千官镇用“盘活+调整”的双轮驱动,走出一条资源活化、产业升级、村民共富的振兴之路。同时村“两委”干部和村民在项目中积累了实战经验,从“不懂产业”到“会管产业”,为乡村振兴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