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头条
-
AI时政画报|“梦想”,成真!
想脱贫致富,想就地城镇化,想给孩子找个好学校上学,想让村里有一个好的文化场所……2019年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李连成在全国两会上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乡亲们的“八个梦想”。李连成的梦想,也是中国亿万农民的心声。如何实现这些梦想?总书记的回应务实而坚定:“围绕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来实践。我们的实践过程,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从“温饱梦”到“小康梦”再到“共富梦”,农民的梦想不仅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今天,新农人唱响乡村振兴之歌的“梦想”正在不断成真,快来这期《AI时政画报》里一探究竟吧……2024年2月18日,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纪王场乡孙老家村麦田,农民驾驶自走式高杆喷雾机对小麦进行喷药作业。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和制度保障,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现在种植了2万多亩水稻,亩产达1100斤,通过数字化管理,大大提高劳动效率,还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2023年全国两会,在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返乡创业的“80后”魏巧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自己的新时代新农人故事。听闻魏巧代表“种了2万多亩水稻”,总书记笑着说:“在南方,这个规模可不小,体现出高效来了吧?机械有了规模就可以施展,现代农业的举措也可以施展。”这些年,魏巧建立起集耕、种、管、收、烘干、仓储、加工和销售以及现代农业模式输出于一体的农业生产体系。每一块田,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二维码,精准记录和追溯每块田的农事作业。凭借二维码背后的农田数字化技术,一个人可以管护300亩到500亩农田。“扫码耕种”万亩粮田成为现实。魏巧在田间察看农作物长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还有无数像魏巧这样的新农人,化“书生意气”为躬耕桑梓的蓬勃朝气,成长为“三农”一线不可或缺的“兴农人”。在重庆潼南,“80后”新农人黄锐成立了一家专业合作社,专门用无人机为农户提供服务。相较于人工,无人机作业不但效率显著提升,还大大提高了农业投入品的利用率,有效降低了农业种植成本。“开飞机”种地正成为新农人的日常。在山东寿光田柳镇一处电商小院里,“90后”新农人闫庆梅搭乘农村电商的强劲东风,在网上做起了种子销售,2000多种种子种苗成为热销品,年销售额超过了5000万元。在广西防城港市白龙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黄忠秋发挥专业优势,对白龙村荒废的厂房进行改造,将白龙村打造为独具渔村风貌又充满艺术气息的“网红村”。艺术不仅为乡村“美容”,更为乡村增收作出了贡献。…………2023年11月15日,浙江嘉兴南湖区七星街道一处农田里,农民操纵无人机进行冬小麦飞播。这些勤奋耕耘的新农人,也是活跃在乡村振兴路上的“兴农人”,是把生活过成诗的田园梦想家。这是青年一代和“三农”事业的双向奔赴,也是青年人扎根农村、钻研农业、服务农民的点点星光。春回大地,万物昭苏。广袤无垠的土地上,“兴农人”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家乡热土,用高科技和创新创意点亮乡村振兴五彩斑斓的田园梦想,绘就一幅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幸福画卷。
2024-03-18 -
AI时政画报|“绣花”,出彩!
在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两提“绣花”功夫:一次是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讲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一次是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要求脱贫攻坚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绣花”功夫是一种精细功夫,把工作做实做细方能出彩。总书记讲“绣花”,关键是一个“绣”字,眼要准,活更要细,针针都要绣在实处。这幅用AI技术生成的“绣品”,融“大城善治”与“和美乡村”于一体,描摹“绣花”出彩的魅力,探寻“绣花”功夫的实践秘籍。2024年2月10日,上海张园举办舞龙舞狮活动,为市民和游客献上一场视觉盛宴。龙年春节,上海百年张园的老弄堂间,繁花似锦芬芳吐艳,“灵龙”盘旋光影绚烂,传统民间舞龙舞狮艺术表演与现代数字光影艺术交替上演……让上海市民和海内外游客徜徉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海派年味里,共赴欣欣向“龙”的美好新年。“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在上海,人与城互相成就,城与人共融而生,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以“绣花”功夫织就“大城善治”崭新画卷。2023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考察时,在社区宿舍型出租房源租户的住房,了解在此居住的城市一线工作者的生活状况。202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赴上海考察“五个中心”建设情况。他专程来到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看望在此居住的城市一线工作者。总书记言辞谆谆,“外来务工人员来上海作贡献,同样是城市的主人”,要求当地“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2024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在规划新一年工作时也提到“绣花”,还专门开辟一个章节部署“进一步推进民心工程办好民生实事,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其中就包括筹措供应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3万张以上。实干为要,行胜于言。从理念到行动,精细化的城市管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指数。“绣花”功夫既是城市管理的“微操技术”,也是精准施策的工作标准和科学态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十四五”期间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过渡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新的时代课题。做好乡村振兴这项“细致活”,依然要下足“绣花”功夫,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细如发丝、不差毫厘。和美乡村这片广袤的“画布”,正亟待我们“绣”出美丽图案。2024年2月17日,贵州省兴义市万峰林景区的油菜花海景色(无人机照片)。立春以来,贵州省兴义市万峰林景区内的万亩油菜花相继绽放,蓝天白云下,花海伴着山峦,村庄点缀其间,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赏花踏青,诗画乡村点亮“美丽经济”。2024年初,《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贯穿“千万工程”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等科学方法,文件让万千乡村找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最优解。下“绣花”功夫,做长久文章,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才能一针一针“绣”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绣”出锦绣乡村和国家治理的中国范儿。
2024-03-18 -
Mark住!盘点总书记在两会上的精妙比喻
2024-03-18 -
坚定信心 真抓实干(奋进中国式现代化)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振全社会发展信心,党员干部首先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激发全党全社会创造活力,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引导激励广大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代表委员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再建新功。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只有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只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真抓实干,就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要求。”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代表,对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9日在安徽代表团对领导干部提出“三严三实”重要要求的场景记忆犹新。“‘三严三实’不是一阵子的要求,而是一辈子的标杆,始终是我们修身做人用权律己的根本遵循、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赵皖平代表说,安徽农业科技工作者始终坚持严字当头、实处着力,为推动科技增粮贡献智慧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辛向阳代表表示,新征程上,要继续在“实”字上下功夫,重实干、做实功、求实效,更好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徐佐代表表示,企业要充分认识到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加快探索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加快科研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占据主动。“我们要不断增强抓落实的本领,有力有效抓好落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委员说,要坚持目标导向、主动作为,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担当意识和斗争精神,坚持结果导向、善作善成,全要素提升办学质量,系统提升办学能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我们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扎扎实实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吴永宏代表说,将加快高速铁路、过江通道、高速公路、干线航道等建设,全面推进“水运江苏”建设,更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更高标准建设现代交通物流体系、更高品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要。切实为基层减负,激发全党全社会创造活力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主题教育中,一项项务实举措密集推出,一些典型问题被公开通报,彰显了党中央整治形式主义持续发力、为基层减负动真碰硬的坚定决心。”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县长蓝景芬代表说。为了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景宁畲族自治县提倡少开会、开短会,全年各类会议大幅减少;坚决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累计删减县级政务应用程序10余个。“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实干撑腰、为发展赋能。”蓝景芬代表说。“为基层减负赋能,重在建机制、打基础,拿出‘长久立’的治本之策。”湖南省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华学健代表表示。为解决村级组织“小马拉大车”问题,邵阳市在主题教育中制定出台了规范村级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工作方案,从整合填报事项、规范机制牌子、清理证明事项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厘清村级组织与党政群机构权责边界,实现村级组织从“忙事务”向“抓服务”转变。“迎来送往的接待少了,事事留痕的要求少了。”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张百湾镇周台子村党委书记范振喜代表说,如今,随着办事审批程序不断精简优化,越来越多的事项实现了“办事一日成、一次成”,让基层干部能够将更多时间精力用在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业绩,必须解决好为谁创造业绩、创造什么样的业绩、怎样创造业绩的问题,也就是要解决好政绩观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我们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的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辽宁省大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绍旺代表说,大连市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牢民生底线,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群众利益无小事。关心群众利益,既要为群众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着想,多做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也要多做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努力帮助群众解决一个个具体困难。“我们始终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政策向民生聚焦,财力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坚持走好群众路线,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少坐机关、多下基层,自觉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山西省晋中市委书记常书铭代表说,晋中市将有效利用全市“有诉必应”一体化平台,纵向贯通市县乡村四级服务体系,横向联动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增强主动性,共性问题智能提醒、事前预判,个性问题接诉即办,切实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洗马路街道仁和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英代表说:“我们要从思想上认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位于遵义市中心城区的仁和苑社区,辖区人口较多,矛盾类型多元。工作14年以来,李英代表主动带头探索、完善社区治理,优化、提升社区服务,让社区成为居民放心、安心的港湾。“我们要集中精力抓治理、优服务,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始终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李英代表表示。
2024-03-18 -
回声|“总书记,我们企业正以研发创新跑出‘加速度’”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考察时指出,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马新强不仅把这句话写在笔记本扉页上,也铭刻在自己心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在湖北代表团驻地见到了全国人大代表马新强,听他讲述了华工激光科技创新的生动故事。
2024-03-18 -
回声|“总书记,这条路如今承载了更多的深情厚谊”
几天前我们报道了一条高速路成为“救命路”的故事在今年全国两会现场我们又采访到了来自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全国人大代表董彩云
2024-03-18 -
回声|“总书记,我们和长江一起焕发新生”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长江沿线调研来到湖北宜昌兴发集团强调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现场聆听总书记的嘱托李少平感到非常振奋在今年全国两会湖北代表团驻地全国人大代表李少平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心声……
2024-03-18 -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英文版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英文版,近日由外文出版社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收入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至2022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为开卷篇,其他著作按时间顺序编排。《习近平著作选读》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不断夺取新胜利的伟大历史进程,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立体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动建设美好世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英文版的对外出版发行,有助于国外读者系统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