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2025-07-18
西江网评丨家校一体筑牢防溺水教育培训堤坝

文丨程伟洪每年夏季,天气酷热,清凉的水域成为人们避暑的不二之选,但是,一个令人心碎的现象也随之而来——青少年儿童溺水事件频发。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儿童占比高达56%,相当于平均每天就有88个孩子被水域吞噬。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和无尽的悲痛,更凸显了家校一体化、防溺水教育培训的极端重要性。家庭监护的缺失是溺水悲剧的首要漏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约90%的儿童溺水事件发生在家长或其他监护人不在场的情况下。“野泳”——这一充满冒险色彩的词语,往往成为悲剧的祸端。家长必须认识到,任何水域都不是孩子的游乐场,而是需要高度警惕的危险区域。建立“不让孩子单独靠近水域”的家庭守则,应当成为每个家庭的基本共识。当前防溺水教育存在形式化倾向。中小学校在夏季来临前或放暑假前发放一封《致家长的一封信》,或组织学生观看一次安全教育视频,但是教育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试想,教育内容如果超越简单的“禁止游泳”,转向传授风险评估、紧急应对等实用技能,孩子们真正理解水的危险并掌握基本应对方法,防溺水教育才算落到实处。水域管理的公共责任亟待加强。在许多溺水事件中,危险水域既无警示标识,也无防护设施,更缺乏专业救生人员。政府相关部门应对辖区内的江河湖塘进行全面排查,对危险水域设置物理隔离点,并在事故多发地段配备救生设备和专职巡查人员。公共游泳场所的价格政策也需调整,让更多家庭能够负担正规场所的游泳费用,从而减少“野泳”行为。防溺水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整个社会的协同努力。当我们哀悼那些被水夺去的幼小生命时,更应当将悲痛转化为行动的力量,使清凉消暑的水域不再沦为生命终止的陷阱,真正成为孩子们安全嬉戏的乐园。

2025-07-18
西江网评丨绿美云浮 青春城市的生态答卷

文丨蔡嘉美六月,蝉鸣与绿荫交织,南粤大地迎来一场生态领域的思想盛会——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云浮盛大启幕。来自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的代表,以及省内外专家学者等约120人齐聚一堂,围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展开深度研讨,为生态发展出谋划策,也让云浮这座城市在生态建设的聚光灯下,展现出独特魅力与无限潜力。在广东的西部,有一座充满活力的青春城市——云浮。这里三山夹两盆、一江带四水,森林覆盖率超68%,城乡绿美空间不断拓展,西江云浮段水质连续多年保持Ⅱ类标准,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率(AQI)达97.5%,创“十四五”以来最佳水平,处处洋溢着绿色生机。自2023年绿美云浮生态建设全面铺开,“六大行动”稳步推进。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上,已经完成了75万亩的改造,植树近300万株,超过过去10年总和,森林覆盖率跃至68.65%,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古树名木保护是云浮生态建设的一大特色。新增了3个古树公园,成功抢救复壮115株濒危古树,罗定加益镇雅榕和郁南桂圩镇樟树入选全国“最美古树”。为确保古树保护常态化,云浮出台多项管理办法及应急预案,构建起“技术+人文”的全方位保护网络。在生态治理体系建设上,云浮以林长制为核心,出台10余项政策法规,涵盖从森林质量提升到城乡绿化美化的各个环节,形成全链条治理格局。在污染防治方面,同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4年,PM2.5浓度降至19.8微克/立方米,创2014年以来新低;西江云浮段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及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多年保持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4年达100%。随着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压力渐显,公众生态环保意识也有待进一步加强。面对这些挑战,云浮需探索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加大生态产业扶持力度,如发展林业、农业与生态旅游融合的“绿美经济”。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此外,持续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相信未来,云浮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在生态建设道路上砥砺前行,让“云山青水翠满城”的美好画卷更加绚丽多彩。

查看更多
网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