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2025-03-26
西江网评丨清明祭扫,莫让烟火扰了“清明”

文丨陈锐兵又是一年清明时,春风拂面,草木萌发,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祭扫先人,寄托哀思。然而,传统的焚香烧纸等祭祀方式,不仅污染环境,还存在火灾隐患,与清明时节“气清景明”的意境格格不入。近年来,随着文明祭祀理念的不断推广,鲜花祭扫、网络祭扫等绿色环保的祭祀方式逐渐被更多人接受。一束鲜花,寄托哀思;一段文字,表达缅怀;网上献一束花、点一支蜡烛、写一段留言,同样可以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文明祭祀,不仅是对环境的保护,更是对生命的尊重。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传统习俗,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还可能引发火灾,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因祭祀引发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教训深刻。我们要摒弃陋习,选择文明、安全、环保的祭祀方式,让清明节更加“清明”。文明祭祀,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全市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尚;殡葬服务机构要提供更加便捷、人性化的服务,为文明祭祀创造条件;广大市民要自觉践行文明祭祀理念,从自身做起,带动身边人共同营造文明祭祀的良好氛围。清明祭扫,重在心意,而非形式。让我们用更加文明、环保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让清明节回归“清明”之本意,让文明之风吹遍大美云浮。

2025-03-26
西江网评丨从告别副驾驶,看见“她力量”崛起

文丨蔡嘉美在云浮经常搭乘网约车的朋友或许会留意到,现在打到女司机驾驶的车辆越来越普遍了。这些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女性不再是坐在副驾驶的乘客,而是成为了稳握方向盘的驾驶员。她们的转变,映射出女性在出行领域乃至更广阔社会层面的角色蜕变。正如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说:“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她是变成女人的。”在过去,驾驶领域长期被男性主导,女性坐在副驾驶是社会默认的场景。这一刻板印象的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成因。我们都知道,汽车相关产业男性从业者居多,广告宣传也多以男性为目标受众,无形中让我们加深了“驾驶者=男性”的关联。在影视、文学作品中,女性常被刻画为副驾驶上的乘客,进一步强化了大众对女性驾驶能力的质疑。在这种观念的笼罩下,女性在驾驶方面被贴上了技术欠佳、反应迟缓等标签,部分女性甚至因此对开车望而却步,甘愿处于从属地位。从更宏观的社会层面来看,“女性告别副驾驶”现象反映了女性地位的显著提升以及社会对性别平等的逐步认可。越来越多的女性勇敢地踏入传统上由男性主导的职业领域,如货车司机、赛车手、飞行员、远洋航海员等。厦门航空“90后”女机长张世晴累计安全飞行7000小时,远洋航海员王红娟克服重重困难成为独当一面的船员,她们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女性在这些领域同样能够取得卓越的成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要实现真正的性别平等,让“她力量”得到充分的释放,社会仍需作出更多的努力。观念上,要摒弃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与偏见,给予平视。职业发展中,要为女性提供更多机会,打破性别隔离,营造公平环境。同时,完善社保体系,解决女性生育、家庭与事业平衡的难题。就像弗吉尼亚·伍尔芙说的“一个女人如果打算写小说的话,那她一定要有一年五百镑的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女性需要物质基础和独立空间,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女性告别副驾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出行方式转变,更是女性力量崛起和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象征。在追求性别平等的道路上,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勇敢地打破束缚,在各个领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推动社会朝着更加平等、多元、包容的方向大步迈进。

查看更多
网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