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网评丨家校一体筑牢防溺水教育培训堤坝
文丨程伟洪
每年夏季,天气酷热,清凉的水域成为人们避暑的不二之选,但是,一个令人心碎的现象也随之而来——青少年儿童溺水事件频发。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儿童占比高达56%,相当于平均每天就有88个孩子被水域吞噬。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和无尽的悲痛,更凸显了家校一体化、防溺水教育培训的极端重要性。
家庭监护的缺失是溺水悲剧的首要漏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约90%的儿童溺水事件发生在家长或其他监护人不在场的情况下。“野泳”——这一充满冒险色彩的词语,往往成为悲剧的祸端。家长必须认识到,任何水域都不是孩子的游乐场,而是需要高度警惕的危险区域。建立“不让孩子单独靠近水域”的家庭守则,应当成为每个家庭的基本共识。
当前防溺水教育存在形式化倾向。中小学校在夏季来临前或放暑假前发放一封《致家长的一封信》,或组织学生观看一次安全教育视频,但是教育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试想,教育内容如果超越简单的“禁止游泳”,转向传授风险评估、紧急应对等实用技能,孩子们真正理解水的危险并掌握基本应对方法,防溺水教育才算落到实处。
水域管理的公共责任亟待加强。在许多溺水事件中,危险水域既无警示标识,也无防护设施,更缺乏专业救生人员。政府相关部门应对辖区内的江河湖塘进行全面排查,对危险水域设置物理隔离点,并在事故多发地段配备救生设备和专职巡查人员。公共游泳场所的价格政策也需调整,让更多家庭能够负担正规场所的游泳费用,从而减少“野泳”行为。
防溺水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整个社会的协同努力。当我们哀悼那些被水夺去的幼小生命时,更应当将悲痛转化为行动的力量,使清凉消暑的水域不再沦为生命终止的陷阱,真正成为孩子们安全嬉戏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