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通 云浮发布 云浮日报 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云浮宣传 云浮融媒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西江网评丨“板凳”连民心 “声量”聚合力——从云浮“镇镇有声”看“百千万工程”的基层实践

2025-08-26 09:27 责任编辑:董琼 字号:

文丨崔玉蓉 刘锦全

今年4月启动的云浮“镇镇有声”项目,以文化赋能“百千万”激活“镇能量”为核心,推动63个镇街的干部走出会议室,站上“百姓舞台”。超千万人次的直播观看量背后,不仅仅是干部扮相的“反差萌”,真正动人的是项目深处那张看不见的“板凳”——干部与群众同坐一处的平等姿态、共情温度。这场文化传播的本质,正是以“板凳”连起民心,用“声量”聚起合力,为“百千万工程”在乡土扎根生长的蓬勃活力写下生动注脚。





这“板凳”里,蕴含着基层治理理念的悄然转变。过去常在文件堆里“正襟危坐”的干部,如今带着“脱下西装”的真诚,把办公地点挪到了群众身边。罗定生江镇干部换上古装变“四大才子”,用诗词串起荔枝、油茶的乡土故事,让产业政策随着典故进入群众心里;西江的船头上,云安六都镇干部头戴斗笠唱着《纤夫的爱》,把河鲜丰收的喜悦揉进调子,笑声里早没了干群间的生分;最出圈的罗定华石镇改编版《大展宏图》,干部一边唱着“果园里面唱K,水塘里面大把鱼”一边舞动起来,视频收获超200万次播放量、7000多条评论——网友点赞的哪是舞姿?分明是干部俯身田埂,跟群众“眼神对得上、话说到一块”的实在劲。

罗定生江“四大才子”

云安六都《纤夫的爱》

罗定华石《大展宏图》

这“板凳”不是固定形态,在不同场景里长出千姿百态的模样。它可以是直播间的“镜头”,带着乡土好物走出大山:云安石城镇干部在镜头前讲起迳心茶的“云雾故事”,郁南桂圩镇用改编歌曲唱热鲜果、肉桂产业,新兴新城镇被称为“水果中的燕窝”的黄晶果,一端上桌后直播间秒变吃播间;它也可以是干事创业的“议事桌”,让干群智慧变成发展动能:云城安塘街下白村干部和返乡青年围坐琢磨,让“诚信文明基因”融入“猪圈改咖啡屋”的创意,直接催生出网红打卡地;云安高村镇提炼“曲棍球之花”与“我就是风”双文化符号,将“追风少年”的奋斗故事转化为亮眼文旅名片,给产业升级开辟了新路径。板凳在哪,干群的共情就在哪,发展的热情就在哪。截至目前,47个镇街参与的24场全媒体直播场均观看量超2万人次,130多个短视频和直播全网播放量超1000万次,点赞量达200万以上。

迳心茶

“下小白咖啡屋”

《我,就是风!》入围中国电影华表奖提名名单

当“板凳”攒起了人气、聚够了“声量”,这股鲜活气自然转化成实打实的发展动能。华石镇众多当季水果借着“声量”销售一空,当地一家鱼腐店销量涨了40%,一企业主动谋求合作打造超万亩花青素玉米种植基地,流量真真切切变成了群众“口袋里”的收入;罗平镇干部跳着《眼睛想旅行》,使红色水利工程长岗坡渡槽变身“云游”热门地,带动了乡村游;富林镇万亩花生、都杨大冬瓜、腰古水果木瓜及罗城新推出的香菜鱼腐等借着直播被更多人知晓,文化“声量”正给特色产业插上新翅膀。更难得的是这股势头有了机制托底:“3×63”融媒链搭起骨架,让“云端展示”落地为“线下体验”;“周周PK、镇镇对决”的直播擂台成了常态,各镇“云浮好物”在比拼中迭代升级,63个镇街挖掘的非遗技艺、红色故事、特色产品等,在全市统筹下聚成了共通的发展资本。从一时热闹到长久合力,干群间凝聚起的“精气神”,正稳稳托着产业往前跑。

罗定罗平《眼睛想旅行》

都杨大冬瓜

舞台会散场,镜头会移开,但“镇镇有声”里的“板凳”故事永远鲜活。它不是镜头前的一时作秀,而是干部沉下身子,实实在在跟群众一起想事、干事。当每张板凳都承载着倾听与共情,每次围坐都凝聚着共识与力量,“百千万工程”便有了最坚实的根基。让每个乡镇的“声音”被听见,让每位群众的“力量”往一处使——这正是“镇镇有声”最动人的“声量”,也是乡村振兴最深厚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