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二十大
-
喜迎二十大丨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从“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看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从万里长江到莽莽秦岭,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从“人进沙退”的塞外到重新通航的大运河……行走于在北京举行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各单元,如同翻阅一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入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绿色发展奇迹,有力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在云南展区最显著位置,一面高5米多、宽6米多的弧形多媒体屏幕墙正在播放裸眼3D视频“大象迎宾”。视频讲述了2021年云南亚洲象北迁南归的故事。亚洲象一家三口从热带雨林中缓缓走出,开启了一场奇妙旅途,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画卷。“归来”主题,在各地不断上演,在各展区频繁出现。在实施十年禁渔的长江,“微笑天使”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物种“归来”了。在“生态优先天津蔚”单元,通过裸眼3D技术,观众可以看到七里海、团泊、大黄堡、北大港四大湿地,白鹭、东方白鹳等鸟类“归来”了。在华北平原淡水湖泊白洋淀,多年没有见到的鳑鲏鱼等一些土著鱼类“归来”了,野生鸟类增加到237种,“华北明珠”重放异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师张贵祥对北京展区显示的超大城市减量瘦身高质量协调发展印象深刻,“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水源密云水库及入库支流潮河、白河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我坚信,未来会在过去十年的基础上继续欣欣向荣,绘出万里锦绣河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身边的蓝天白云渐成常态、绿水青山随处可见,百姓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调查统计,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超过了90%。北京语言大学心理学院研究生曹依帆说,展馆按省份依次展开,让人感受到祖国的绿水青山和繁荣富强,感受到党为了人民幸福而作出的巨大努力。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在中央展区第四单元,整齐摆放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完善的多部法律文书。“这是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讲解声让观众的目光聚焦到一张照片上:一位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全国人大代表站立在票箱前,双手投下庄严一票……继“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正式写入党章之后,贯彻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等内容写入宪法,党的主张、人民的意愿转化为国家意志,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展览墙上一张大幅照片,定格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2020年5月28日下午3时许,人民大会堂,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表决通过了民法典。“绿色原则”为民法典注入“绿色基因”,为世界生态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告别“九龙治水”,实现“多规合一”,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的空间规划,从来都是热门话题。从中央展区第二单元到第七单元,再到各省份单元,“多规合一”以不同方式形成“变奏”。第二单元图表显示,我国将主题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第七单元图表指出,“全国统一、权责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形成。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聚焦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聚焦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修改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制定生物安全法、湿地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长江保护法;我国首创河湖长制度,首创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1年,人民法院审理的以污染环境罪定罪的案件年均超过了2000件,而2013年之前每年也就是几十件。构建新发展格局 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沿着展区移步向前,两张独特的“首发”证书映入眼帘:2017年3月13日,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向华能海南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海口电厂发放我国第一张排污许可证;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交易机构向参与全国碳市场上线首日交易的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专门颁发纪念证书。两件展品,见证着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美丽中国建设的扎实步伐。十年来,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34.4%,扭转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态势,绿色日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在河北单元,河钢集团智能“无人化”料场图片吸引不少参观者。这是全球首座智能“无人化”全封闭料场。落实“去调转”的河钢集团,已成为我国家电板和汽车用钢重要供应商。十年来,河北破解“一钢独大”困局、摒弃“黑色增长”、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去’出新空间、‘调’出高质量、‘转’出新动能”,图片和模型展示出河北省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在新疆单元,一个卡通风格的中速永磁智能风力发电机组模型,让不少观众忍不住想触摸一下。这个萌萌的模型,体现着新疆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一眼看过去,像是一面巨大的同心圆镜,壮观!”不止一名参观者说,中央综合展区一张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照片吸引了很多人。这是我国目前建成规模最大、吸热塔最高、可24小时连续发电的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电站内的设计年发电量达3.9亿千瓦时,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长6米、宽4米的“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沙盘,以铜浮雕形式展示了南水北调工程相关线路,格外引人瞩目。十年来,南水北调累计供水量达到565亿立方米,在惠及1.5亿人之外,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并使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总体回升。在重庆展区,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扶摇号”亮相,它可应用于平均水深65米的深海海域,填补了我国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空白,成为我国进军深远海能源开发领域的一大“利器”。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海洋清洁能源开发势头强劲,2021年全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1690万千瓦,同比增长4.5倍,累计容量跃居世界第一。参观展览的北京高校老师潘冬子说,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的保护和物种的延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十年来人们感受最深的发展理念。”
2024-03-05 -
《党的十九大以来大事记》即将刊发出版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大事记》,即将刊发出版。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大事记》通过一件件大事、一个个史实、一组组数据,详细记载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伟大实践和提出的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展现了党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的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集中反映了党领导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光辉历程,勇敢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进行的伟大斗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美好世界作出的最新贡献。《大事记》的编发,对于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2024-03-05 -
大型政论片|新时代答卷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把中共十八大和十九大绘就的宏伟蓝图化为生动实践,创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在脱贫攻坚伟大决战中,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历史视野和深厚人民情怀,勇担使命,掌舵领航。在每个重要节点和重大关头,他都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习近平总书记眼中美丽中国的模样,正是中国人民心中全面小康的厚重底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中央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从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的各项部署,到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明确要求,再到做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保供稳价工作,无不指向“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十年来,以中国梦为统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完善治国理政顶层架构,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境界。进入新时代,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谱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新篇章,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恢宏壮丽的伟大历程,我们更加坚信,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实现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持续繁荣指明了前进方向、绘制了宏伟蓝图。这不是坐而论道、一纸宣言,而是行胜于言的中国行动,是兼济天下的中国担当,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相融相通的时代进程。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成长为全球实践,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未来。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价值层面进一步深入,内涵愈发丰富。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应对共同挑战的全新解决方案,也是面向全球的新型文明观。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作为中方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全球发展中国方案,全球发展倡议着眼发展这一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聚焦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而全球安全倡议为弥补人类和平赤字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人类社会向何处去?”中国的答案,越来越清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将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必将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2024-03-05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负责人就《党的十九大以来大事记》编写情况答记者问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大事记》(以下简称《大事记》)。日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负责人接受采访,就编写《大事记》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在全党全社会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了《大事记》。请问开展这项工作的主要考虑是什么?答: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的召开,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是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专门机构,编写《大事记》是党中央赋予我院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我院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党和国家事业在应对变局中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编写《大事记》就是要记录和反映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记录和反映党领导人民以新时代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光辉历程,记录和反映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问:请您谈谈编写《大事记》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答:《大事记》的编写,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编写过程中,牢牢把握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特别是新时代党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定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历次中央全会文件以及其他重要文献资料为基本遵循,特别是对标对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确保在基本结论和重要评价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所记条目符合史实,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二是坚持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相贯通。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历史方位,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相结合,充分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与理论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充分反映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三是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在格式、体例、风格、规模等方面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事记》保持一致,同时不断探索和创新大事记编写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吸收新时代党的历史和党的理论研究最新成果,力求集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于一体。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组织编写《大事记》的相关情况。答:党的十九大以来,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先后编写出版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事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百年大事记》等,为《大事记》的编写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奠定了基础。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年年初我们把编写《大事记》确定为一项重点工作,由院务会统一领导并组织力量编写,成立编写组。在编写过程中,院务会和院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编写问题;初稿完成后,又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听取意见和建议,对500多个条目逐条逐字推敲修改,反复打磨,数易其稿。为确保《大事记》的质量和准确性,还征求了54家中央和国家机关、军队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可以说,《大事记》是在中央领导同志亲切关怀下,党史和文献工作部门全力以赴、有关部门协作完成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借此机会,我们对各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问: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请问《大事记》是怎样从总体上把握这5年的?答:习近平总书记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述了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大事记》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5年来,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推进改革,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力量实施脱贫攻坚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大力度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决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制定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牢牢把握香港大局。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党内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这些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有力证明,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5年,是踔厉奋发、迎难而上的5年,是勇毅前行、开创新局的5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5年。问:请问《大事记》是如何体现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的?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它既对《大事记》编写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也是《大事记》记载和反映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党的十九大以来新的伟大实践中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对此,《大事记》从三个方面作了充分反映。一是记载了新的重大思想观点的提出深化过程。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事记》系统记录了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提出深化过程,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二是记载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最新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一个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大事记》记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各自领域指导地位的历史进程,记述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的最新概括,体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的新境界、实现的新飞跃。三是记载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指引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大事记》反映了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彰显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伟力、时代魅力。问:您认为《大事记》在内容和编写上有哪些突出特点?答:《大事记》在内容上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全面反映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大事记》精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领域的关键事件,运用权威数据,记载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和伟大成就。二是充分展现“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大事记》在条目选取和内容表述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按照历史发展脉络、通过丰富史实,展现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形成实践过程,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中所发挥的核心作用。《大事记》通过关键历史坐标,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理论自信和历史自信的历史过程。《大事记》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充分证明: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权威准确、实事求是。注重使用第一手资料,内容、表述和口径都对照档案文献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权威报道,充分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力求每个条目在内容、史实、观点等方面准确无误。二是反映全面、突出重点。全面反映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和光辉历程,聚焦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突出反映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新成果新进展,做到大事不漏、要事说透。三是综合平衡、统筹兼顾。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确定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反映相关事项的全貌,注意各方面的平衡。四是文字洗练、表述精当。注意惜墨如金、归并整合,用最少的文字表述更多的内容,用凝练语言全面概括地记述大事。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作出恰如其分的点评。问:请您谈谈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编发《大事记》,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答:《大事记》是党史和文献工作者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上的一份厚礼,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有利于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大事记》记录的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不懈奋斗的历程、理论创新的成果、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可以帮助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信心、勇气和力量。第二,有利于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大事记》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认识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第三,有利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历史借鉴。《大事记》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总结新经验,开辟新思路,提供新动力,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为科学分析形势和任务、有力应对风险和挑战提供历史借鉴。成就彪炳史册,经验映照未来。我们坚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不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篇章。
2024-03-05 -
聚焦盛会历史时刻 感受中国开放自信——来自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的观察
“热烈欢迎中外记者朋友采访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醒目的标语,悬挂的中国结,鲜红的背景板,布置一新的采访间……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和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随处可以感受到盛会将至的热烈气氛。跟随盛会的脚步,这几天,境内外媒体记者陆续入住北京梅地亚中心和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世界的聚光灯再一次对准中国。“时隔五年再次来到中国,报道中共二十大这一盛会,真是太激动了!”五年前来华报道中共十九大的埃塞俄比亚通讯社记者贝雷克特·西赛说,要了解中国就要先了解中国共产党,全世界都在关注这场盛会,自己能参与报道深感荣幸。这是10月12日拍摄的新闻中心新闻发布厅。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距离大会开幕还有几天时间,中外记者们已经忙碌起来。12日至14日,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为记者们安排了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品韵古都风华、感受北京城市副中心等丰富多彩的走访和以“科技赋能”、“金融创新”为主题的采访活动。“这是我第一次报道中共党代会,也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生动回顾了中国过去十年发展的辉煌历程,揭示了中国是如何取得现在的巨大成就,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感知中国、报道中国。”来自菲律宾的记者特里斯坦·诺达洛说。在诺达洛看来,中共二十大不仅对中国意义重大,也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我非常期待聆听中共二十大报告如何为下一个阶段中国发展擘画蓝图。中国的发展也将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多机遇。”10月12日,一位记者在新闻中心留影。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新闻中心记者工作区外一角,整齐摆放着多语种的书籍资料,吸引了很多媒体记者前来取阅。“看!这本是介绍中国共产党如何决策的,这本是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这本是关于北京古都文化的。”来自意大利安莎社的记者法蒂古索·安东尼奥手中抱着一大摞书,兴奋地向周围同事分享自己的“宝贝”。尽管在中国生活了六年,但安东尼奥坦言对中国的了解还是不够。“总是想再多了解一点,中共二十大正是我们加深认识中国的绝佳窗口。”“站在这个不足几平方米的虚拟演播厅,可以实现任何场景的自由切换,并能实时与屏幕上的采访对象对话。”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新闻中心的融媒体体验区,几位中央和地方媒体记者在智能化演播室感受沉浸式融屏访谈如何为报道创新赋能,期待在大会报道中能更多运用新技术手段让报道更鲜活。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新闻中心三层的世纪厅,工作人员正在测试网络信号。15日下午,这里将成为党的二十大新闻发布会的分会场,中外媒体记者可以在这里隔屏向党的二十大新闻发言人提问。据了解,今年新闻中心专门搭建了网络视频采访系统,境内外记者通过网络视频专线实现与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北京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世纪厅以及各代表团驻地视频采访室的连线采访。10月12日,记者在新闻中心记者工作区内忙碌。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除了多场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和集体采访,新闻中心还将组织两场“党代表通道”活动,邀请来自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生态等各领域各行业的党代表接受采访。记者可以在新闻中心官网上报名并提交采访问题。为了便于外国记者和港澳台记者采访大会代表,新闻中心12日专门开通了“境外记者采访代表申请系统”,每位记者每天可提交3份采访申请,采访将通过网络视频、书面等方式进行。“这次来中国,我所看到的是一个开放自信的国家,一个在各方面都取得非凡成就的国家。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来自巴西的记者莱昂纳多·索布雷里亚说,路途再远也要来,因为只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才能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
2024-03-05 -
一图回顾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5年。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守正创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党建网微平台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历次全体会议概况,邀您一起学习了解。【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2024-03-05 -
党的二十大新闻发布会定于10月15日16时30分举行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发言人定于2022年10月15日(星期六)16时30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三层世纪厅设分会场,记者在分会场参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请接到确认通知的境内记者、港澳台记者于10月14日10时-16时到新世纪日航饭店世纪厅领取请柬。外国记者领取方式另行通知。二、请各位记者提前90分钟凭请柬和大会采访证,到新世纪日航饭店三层世纪厅指定区域就座。入住西苑饭店的记者凭请柬和大会采访证,乘坐班车前往新世纪日航饭店。三、发布会将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进行现场直播,新闻中心免费提供发布会直播公共信号。请参加发布会的媒体记者勿将无线发射设备带入会场,手机调为静音状态或关机。二十大新闻中心2022年10月14日【来源】二十大新闻中心
2024-03-05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负责人答记者问
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正式启用并对外接待服务。针对媒体记者关注的一些问题,新闻中心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回答。问:本次大会共有多少境内外媒体记者前来采访?答: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国关注、世界瞩目,共有约2500名境内外记者报名参加大会采访报道工作,其中港澳台记者约150名,外国记者约750名。问:大会期间,新闻中心安排了哪些采访活动?答:新闻中心将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媒体记者采访报道提供便利。组织境内外记者现场采访大会开幕会、闭幕会等重要活动。组织召开大会新闻发布会和5场记者招待会、5场集体采访,媒体记者可通过视频方式参加。举办2场“党代表通道”,邀请党代表现场接受采访。组织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览,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生态文明等主题,安排多条外出参观采访路线。我们还将及时受理境外媒体记者采访申请,积极协调各代表团安排代表接受采访。问:在疫情条件下,新闻中心如何满足媒体记者采访报道需求?答:媒体记者可通过现场采访、网络视频采访、书面采访等多种方式进行采访。新闻中心布设搭建了远程视频直播采访系统,大会新闻发言人、有关嘉宾和党代表在人民大会堂或梅地亚中心出席有关新闻发布和集体采访活动,媒体记者可在新世纪日航饭店通过视频连线方式进行采访。在代表团住地搭建了10个视频采访室,在新世纪日航饭店搭建了2个视频采访室,媒体记者可在新世纪日航饭店视频采访室对参会代表进行个别采访。问:新闻中心的活动安排和有关信息资料,记者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取?答:新闻中心开设了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号、今日头条号,已于10月10日凌晨正式开通,及时刊载发布大会信息,以及新闻中心新闻发布会、记者采访活动通知公告等。在新闻中心网站开设“记者专区”,汇总刊载历届党代会资料,以及党的二十大新闻报道和相关融媒体产品、视频资料,注册记者可凭本人账号登录下载使用。问:在服务保障方面,新闻中心将为媒体记者提供哪些工作生活便利?答:新闻中心在新世纪日航饭店设立记者工作区,可容纳200个左右工位,配备网络端口和部分公用电脑,实现5G无线网络覆盖。设立6个媒体工作区,为媒体提供工作便利。设立记者接待区,为境内外媒体记者提供咨询、接待服务。设立融媒体体验区,展示十年来媒体融合发展成就。设立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室、图片室,提供二十大有关广播电视信号和视频资料、图片,媒体记者可下载使用。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创产品展示区,提供8种语言图书9160余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创产品30余件。设立餐饮区、茶歇区、医务室,为媒体记者提供餐饮、医疗服务。新闻中心还为记者提供集中住宿和通勤便利。问:在疫情防控方面,新闻中心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新闻中心认真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努力做到精准防控。所有新闻中心工作人员和媒体记者入住前需完成全程新冠疫苗接种,体温无异常,报到入住和出入新闻中心时查验北京健康宝、核酸检测结果。媒体记者外出参加采访活动集体乘车,尽量减少社会面接触。在新闻中心公共区域配备防疫用品,定期对公共设施进行消杀。在新闻中心设置核酸检测点,每日为媒体记者、新闻中心工作人员和服务保障人员提供核酸检测服务。【来源】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
2024-03-05 -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不变的初心,更是坚定的行动!
2024-03-05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图稿公布
中国邮政定于10月16日发行《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一套2枚,小型张1枚。邮票第一图名称为“奋进新征程”,第二图名称为“建功新时代”,小型张图案名称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全套邮票面值8.40元。邮票计划发行数量为1390万套,小型张计划发行数量790万枚。 邮票第一枚画面描绘了农民、医务工作者、工程师、老教授、怀抱幼童的夫妇等,同时展现了天安门、现代化城乡风貌、绿水青山生态美景以及代表电子芯片、大数据的元素图形,共同组成了一幅欣欣向荣、安居乐业、努力工作的新时代画面。邮票第二枚画面描绘了青少年学生、农民、人民警察、工人、医护工作者、公职人员、运动员、航天员、人民解放军等各界群体在庄严的党旗下郑重宣誓的场景,同时展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元素。邮票小型张画面以党徽、红旗、人民大会堂、欢庆的各族人民群众为画面主体,结合《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领航》三首讴歌新时代、歌颂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丰功伟业的曲谱,并点缀牡丹花、和平鸽等元素,营造了隆重热烈的氛围,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喜悦心情。【来源】中国邮政微信
202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