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察丨云安,交通赋能铺就城乡融合发展“快车道”
在8月26日云安区第三届“村BA”冠军战之夜,数万观众涌进比赛地云浮新区文体公园。当比赛结束后,人潮、车龙鱼贯四散,场面壮观、平安有序,给“现象级”的乡村体育盛事画上圆满的句号。
云浮新区四通八达又宽阔平整的道路,顺畅的交通体验给数万观众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而赛事带来的强大人气,让云安区、云浮新区“两区融合”发展有了更多的底气。
云安,山水分隔、镇村分散,交通曾是发展的一大短板。如今,云安交通正在悄然蝶变。近年来,云安区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战略定位,累计投入近20亿元,推动路网升级、服务优化、机制创新,不仅成功入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名单,更走出一条以交通驱动产业跃升、城镇提质、治理增效的融合发展新路,赋能“百千万工程”。
激活产业动能
交通先行打开县域经济新空间
今年4月,随着观音山绿色矿区第一船优质建筑骨料装船启航大湾区市场,云安绿色建材产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节点。而在矿区旁边,广东华润西江发电厂已全面投产。
这两个“重量级”项目,都位于西江边上,借助西江水运优势,发展前景广阔。但项目离云浮新区西江新城有约15公里,过去只有一条破旧狭窄的公路(省道S537线蟠咀到都友段升级前是乡村道)通行。
如今,为保障项目的发展,省道S537线云安段正在升级改造当中。在已完成改造提升的蟠咀至六塘段,漂亮宽阔的柏油路,成就西江新城美丽江滨风景线。这段路两端,东至观音山、西至六都云浮新港连接到县城东安大道,改造工程正在热火朝天进行中。
云安都杨美丽湾边,右边是改造提升完成的省道537蟠咀段
以江为道、东向融湾,打造“广东内河航运物流中心”,云安区推进“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已经越来越具象化。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就是产业发展的“先行官”。省道S537线云安段的升级改造,将串联起云安绿色建材、绿色化工等主导产业,显著提升重大项目落地效率,坚定项目发展信心。
同时,园区内部路网持续优化,云浮循环经济工业园、信创产业园等平台配套道路完成升级,支撑惠云钛业、广业云硫等本土企业新上十亿级项目,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黄金水道”至关重要,云安大力推进西江航运能力建设,强化云浮新港、广州云浮国际物流港等与腹地之间的陆海衔接。钛白粉、汽车零部件、建筑骨料等“云安制造”依托高效物流网络,不仅服务大湾区建设,更远销至日本、韩国、越南等RCEP国家。2024年,云安区对RCEP成员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5.85亿元,同比增长69.7%,交通成为打通国际循环的关键支撑。
在农村地区,交通建设同样成为富民兴村的重要推手。通过“四改三”(乡镇通三级公路)“单改双”“白改黑”等提档升级工程,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182公里,行政村通双车道比例从58.1%大幅提升至96.2%,交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云安乡村道路“单改双”“白改黑”,助力乡村交通和风貌提升
以交通硬支撑打通经济血脉,激活发展新动能,云安推动区域经济实现了质效双升。2024年,全区GDP增长5.8%,增速在全省15个消薄类区中位列第一,交通建设的牵引作用功不可没。
重塑城乡格局
交通牵引“双中心”建设初显成效
“有区无城”,是云安发展的另一短板。面对城镇化率偏低、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弱、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云安近年创新提出“‘双中心’县城”发展理念,并以一体化交通网络作为核心支撑,推动“两区融合”新型城镇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两区融合”,是云安破解新型城镇化“瓶颈”的重大机遇。近年来,云安以都杨镇和六都镇打造“县城”主中心,推动产业功能与城市服务深度互补,形成产城融合核心区,打造云浮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目前,通过水陆联结,产城融合的“江城”版图越来越清晰了。
云安区东安大道新貌
在南边,云安以镇安镇为副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这一“一主一副”布局有效改变了以往城镇分散、资源零散的局面,而串联起“双中心”与全域乡镇的,正是一张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络。
云安着力构建“六横三纵三联”路网体系,持续推进国省道提质升级,完成国道G324改线、省道S265、S368、S537、S538等干线改造,畅通对外通道。“双中心”内部,东安大道、云祥大道、广盛路等主干道完成升级,人行道、绿化带和公交站点同步优化,县道三级路率从24.81%跃升至82.61%,实现主城区道路从窄到宽、从通到畅、从畅到美的转变。
升级改造后的云浮新区云祥大道
交通的提升也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打下基础。云安在主副中心集中布局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推动客货邮融合,创新开通“护学专线”“就医专线”等定制服务,覆盖全部7个乡镇。交通,成为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的桥梁,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纽带。
促进治理增效
“路村共兴”走出善治新路
交通建设的意义不止于通行,更在于带动全域环境提升与社会治理创新。云安以路域整治为切入点,整合政府、企业、群众多方力量,实现“路村共兴、路通人和”的良性循环。
云安选择在国道G324线、省道S537、S538、S539等关键节点重点打造典型镇村,培育了镇安、富林等4个省级典型镇和南洋村等33个典型村。通过道路拓宽、绿美绿化、风景道建设,成功打造“云帆公园”、西江碧道等新场景,推动镇村风貌整体提升。高村镇入选省美丽圩镇案例,湾边村从小渔村变身网红打卡地,南洋村打造“一河两岸”稻田公园并获评省文旅特色村……这些变化背后,是云安近三年投入5.6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375公里、打造130多公里绿美公路的持续努力。
云安也积极创新共建机制,引入中铁十四局等央企采用“微利+公益”模式参与道路建设。同时,通过“我的家乡我建设”“书记家访”等活动动员群众参与,村民无偿让地超160亩,自筹资金180.5万元,投工投劳近6万人次,乡亲捐资超247万元,真正实现了“路通人和”。
完善的交通网络增强了公共服务可达性,推动了乡村全面振兴绘出新图景。云安连续三年举办“村BA”,吸引4.8万人返乡参与,线上线下观看观众达4000万人次,点燃了乡村活力,“云浮市云安区‘百千万工程’和美乡村第二届村BA篮球赛”入选广东省体育局2025年体育消费场景典型案例,两届陈璘民俗文化活动周接待游客20万人次。交通便利也促进小型企业落户,130余家小手工业企业实现年产值2.4亿元,带动超5000人家门口就业。
云浮新区广盛路—连接汕湛高速新区出口
交通不仅是基础设施,更是推动城乡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奋进“百千万工程”进程中,云安正以交通为笔,绘就出一幅城乡融合、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生动画卷。
【记者】林瑞荣
【图源】云安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