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通 云浮发布 云浮日报 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云浮宣传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智库观察丨我们剪沙糖桔也曾剪到冒烟

2024-03-05 14:56 责任编辑:陈熠 字号:

发展精耕农业正当其时

——从“12221”市场体系看云浮特色种植业

又到一年云浮冬椒上市时,现在爆火的是“广西沙糖桔”,全网都在喊“给广西老表断网,好让他们专心剪沙糖桔”。其实云浮也曾是沙糖桔种植大市,高峰时候种植面积约50万亩。

沙糖桔,皮薄清甜、个头适中,“炫”沙糖桔根本停不下来。沙糖桔是一种好作物,高产易管理、经济价值高,早在十多年前,很多云浮人种砂糖桔致富。但沙糖桔也是“脆弱”的,大面积病害没有彻底根治办法,时间一长只能放弃。

选择比努力重要。其实,选择就是一种努力。

进入2024年,云浮的冬辣椒开始陆续上市,价格在4至6元一市斤,市场情况总体还不错。

“云浮辣椒”,主要品种有朝天椒、指天椒(泡椒那种)、线椒等,这些在很多非业内云浮人心中没什么概念,完全没办法跟沙糖桔的“热度”比——因为很少本地消费,以外运外卖北方市场为主。其实,近几年来,云浮辣椒种植面积持续呈现扩大趋势,业内人士估计超过10万亩,年产辣椒约15万吨,妥妥的市内农业“隐形冠军”(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约66万亩)。

“云浮山多地少,适宜发展精耕农业;比如辣椒,云浮光热水充足,无霜期长,与北方辣椒错位竞争,优势突出。”云浮一位资深辣椒产业从业者说。

两三年前,因疫情原因,东南亚冬辣椒进入国内市场少了,国内冬辣椒(朝天椒)价格曾多次“冲高”到20多元一市斤,彻底“点燃”了云浮辣椒种植热情。

但是,冲着“高价”去的“新农人”,有部分会失望。今年冬椒目前的价格,利润率就不是很高了(据业内人士估算,正常情况下朝天椒成本约3元一斤)。

国家统计局1月12日发布的信息,202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市场大环境业内冷暖自知。

“今年蔬菜价格总体较为低迷,但只要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向产量和品质要效益,收成还是比较可观的。”新兴县东成镇一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郁南县平台镇,这里有郁南全县最大的香蕉种植面积,去年入冬以来,平台香蕉遭遇了低价滞销的难题,凸显打造高品质的有机“平台香蕉”品牌成为新选择、新出路。

“我们既做高品质的线上产品,也做线下的大宗供货。”新兴县里洞镇近年大力打造“里洞花稔”品牌,“领头者”果芝林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里洞花稔”为红宝石品种,品质上乘,合作社潜心钻研种植技术和畅通销路,产销规模得以持续扩大。

另外,果芝林合作社通过厚施有机肥、加强树势管理等措施,还克服了番石榴(云浮人通常称“花稔”)大龄树产能退化的问题,保持了七八年树龄依然丰产稳产。

记者走访发现,精耕农业与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有高度的互动关系。2021年,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构建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12221”,即推出“1”个农产品大数据,组建销区采购商和培养产区经纪人“2”支队伍,拓展销区和产区“2”大市场,策划采购商走进产区和农产品走进大市场“2”场活动,实现品牌打造、销量提升、市场引导、品种改良、农民致富等“1”揽子目标。几年来,“12221”在云浮也逐步“开花结果”。

2023年,云浮市举办了“荔枝节”“黄皮节”“西瓜节”“番薯节”等特色会节活动,助推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落地,在推动品牌打造、销量提升等方面起了较强的“助势”作用。多年的“深耕”发展,也涌现了“辣椒妹”“沙梨哥”“花稔哥”等产销能手,供销社助农服务体系不断深入田间地头,云浮的“土特产”品牌持续涌现,说明精耕农业大有可为。

记者接触了市内大量的“新农人”,他们普遍都认为,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大背景下,现代精耕农业前景广阔,关键是过好技术关和销售关。

从种植技术来看,要追求单位亩产和品质,选择优良的品种。云浮辣椒曾创造线椒亩产万斤,罗定泗纶正在推广矮化八角,郁南平台引进了沙糖桔密植技术,郁南荔枝在探索推广高位嫁接“换种”、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销售方面,近年来,市内供销社组织积极打造助农服务平台,在粮油蔬菜水果“订单农业”方面起越来越大的作用;直播带货、网商平台也深入到“田间地头”,销售网络越来越发达。

值得一提的是,大宗“本地性”产品,通常会有比较传统成熟的销售网络,这对作物选择有着很好的“指向意义”——如大宗水果荔枝、龙眼、黄皮、柑桔,还有肉桂等规模性土特产,通常有商贩上门收购,一般不愁卖;辣椒,随着种植规模的壮大,也形成了类似的“网络”;换言之,选择小众的作物,就一定要确保销售渠道的可靠性,预判单向狭窄渠道的风险。这些也说明构建 “12221”市场体系的重要性。

进一步来说,种植业的高质高效,还得走一二三产融合之路,这是提升附加值、提高抗风险能力的必由之路。如郁南大力发展黄皮加工业,近年就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助力打造“百亿黄皮产业”,这对拉动镇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