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察丨云浮,正成为“电影取景地”,“产业生态圈”也会来~
近日,电影《长安的荔枝》在云浮取景的消息“引爆”了“朋友圈”,云浮人纷纷“奔走相告”——这部影片定档今年暑期档,我们很快又可以看到有云浮元素的电影了。云浮,与影视产业的距离真是越来越近了。
电影《长安的荔枝》在云浮的取景地,认得吗?
电影《长安的荔枝》摄制当中
云浮全面“触电”,影视产业加快布局谋篇
在过去的2024年,云浮人迎来了“自己”的电影——《我,就是风!》,这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成长励志电影,题材来自云浮,全程在云浮取景拍摄,可以说是云浮全面“触电”的“开山之作”。
《我,就是风!》既是一部匠心制作、凝聚心血的精美作品,也是一部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典型教材,更是一幅展现风景美、彰显人文美的云浮画卷。这部电影的公映,很多云浮人都看了,直观感受云浮在银幕中的美和与电影产业距离的近。
电影《我,就是风!》在云浮取景,你认得这是哪里吗?
云浮深度参与了《我,就是风!》影片创作拍摄、宣传发行,电影融入了广东人类“历史起点”的磨刀山遗址、国家级非遗项目“禾楼舞”、南江传统文化特色古村落等独具特色的云浮文化元素,让广大观众走近云浮、了解云浮、认识云浮,成为一时的文化流量IP。
这几年,借电影《我,就是风!》拍摄发行的契机,云浮积极谋划推进电影相关产业的发展,期间,在云浮融媒(集团)成立了影视服务中心,参与推动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首届广州电影产业交易博览会上,云浮作为粤东西北地区唯一受邀城市,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湾区城市一起上台分享影视资源、政策及协拍情况;云浮与湾区9城共同签署了粤港澳大湾区影视产业综合服务城市联盟倡议书,共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影视综合服务联盟机制、影视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影视产业项目合作高地。
纪录电影《同学们》拍摄场景,认得是哪里吗?
好事纷至沓来。去年,电影《我,就是风!》宣发取得了预期的成功;另外,云浮融媒(集团)参与出品的《穿越磨刀山》全网热播,该片是国内首个大量使用AI参与制作的纪录片;协拍的纪录电影《同学们》于2024年6月在全国陆续上映;协拍的网络剧《你好,1983》已完成在云浮新兴的取景拍摄,预计今年10月上映。
在云浮,影视场景正与文旅双向奔赴。电影《我,就是风!》“研学之旅”活动,去年国庆期间,11组家庭共24名营员,从广州出发来到云浮,打卡电影取景地,享受云浮美食美景,听导演讲电影美学,与电影主人公张家城亲切互动。此次研学营也是广东“跟着电影去旅游”活动的首发团,云浮多个电影取景地在去年国庆期间的客流量均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
电影产业,千亿级的庞大市场,随着近年来中国电影工业的强势崛起,叠加经济动能转换,未来这一产业的成长将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云浮,“触电”的这些事来得“正好”。
影视东风正盛 挖掘“山区价值”时机正好
2025年春节,《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引发“票房海啸”。截至3月11日14时整,《哪吒2》全球票房(含预售及海外)达到149.14亿元,成为全球影史票房榜第6名,距离上一名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只有1亿元的差距。《哪吒2》燃爆大银幕,一举打破多项中国影史纪录,不仅代表了中国动画电影本身再创新高峰、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更意味着中国电影工业迎来了新纪元。
2024年,我国电影总票房达425.02亿元,观影总人次为10.1亿。这个数据,对比往年,其实是相对比较低迷的,有人惊呼整体经济环境的压力影响了电影票房。
《哪吒2》的横空出世,有力“驳斥”了这一观点,更证明电影产业有宽广的市场——大众不是不看电影,而是呼唤电影精品,电影工业未来大有可为。
另外,影视产业还有个越来越火的“新风口”——网络微短剧。近年来,影视产业重镇北京、上海、浙江横店、成都和贵州等地,在发力“电影+”;一些影视IP城市如青岛、厦门、泉州、西安等,使出浑身解数推动影视产业多元发展。省外一些县区都争先恐后“入局”,如杭州衢江区、余杭区,绍兴上虞区等等,各地争做“微短剧之都”日益白热化,背后是对这条“赛道”的普遍看好。
据近日专业机构发布的《2024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了505亿元,首次超过了电影票房规模。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34.3亿元,2027年将达到856.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2%。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同样是影视产业“重镇”,创新发展如火如荼。在微短剧新赛道,深圳的“科技+内容”模式值得关注;东莞则依托服装产业集群,打造“影视服装定制中心”,年供应剧组超200个;佛山凭借功夫文化IP,形成“影视+武术+旅游”特色产业链;惠州借力5G技术建设全国首个智慧影视基地……
《战斗吧,大小姐!》拍摄场景,图片来源南方网
云浮也在加快切入微短剧这个赛道,2023年职场爱情网剧《战斗吧,大小姐!》在新兴天露山景区取景;目前,“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系列微电影微短剧微视频《爱在罗定》正在密锣紧鼓推进创作当中,文艺光影将赋能云浮文旅发展。
有研究者认为,电影已经不再囿于单一媒介,其衍生出的消费场景、情感连接和产业势能,已然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之一。
在2月19日那期“智库观察”中,记者曾提出重塑“山区价值”这一“命题”,影视产业就可以作为重要切入点。实际上,山区作为“时空胶囊”、冲突缓冲区,保留了很多相对“原生态”的宝贵自然人文财富,其文化、生态、景观等方面,蕴含着丰富的影视资源。云浮,山清水秀、生态优良,有禅文化、石文化、西江文化、南江文化、红色文化等“加持”,完全可以成为影视资源的“富矿”,赋能相关产业的发展。
借助资源优势、发挥历史主动,云浮完全可以逐渐实现从影视“拍摄取景地”到“产业生态圈”的跃升。
前面提到的影视IP城市,其发力影视产业,有政策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培养、市场合作、本土文化挖掘与创作等好经验好做法,云浮可以学习借鉴。做好“资源引入”到“培育孵化”到“成行成市”文章,“产业生态圈”必将逐步成为现实。
中国电影家协会预测,未来三年泛影视产业将释放万亿级市场空间,云浮若能把握住文化科技融合的历史机遇,有望在粤港澳大湾区影视产业版图中占据独特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