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察丨集体收入百万的村,长什么样子?
云安区六都镇:
“冬城故事”背后的“六都缩影”
村集体年收入超百万元的村,长什么样子?云安区六都镇,是云浮传统工业重镇,工厂林立、货运繁忙,有着“工业区”常有的“喧闹感”。六都冬城村,就在云浮循环经济工业园旁边,这里有“十里画廊”、石林亭台,明清古驿道、百年岭南古建筑掩映在绿树新居间,乡韵悠长、宁谧而美丽。
冬城航拍图
“去年冬城村集体收入115万元,主要来自村集体土地、厂房出租,以及村里矿山的服务协调收入,依托六都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的协同发展,相信冬城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立夏时节,冬城村正在谋划成立自然村家庭农场合作社,村党总支部书记阮志成脸上有着隐隐的自豪。
冬城乡村古韵
冬城村为何能成为“百万村”?为何有今天“高颜值”的精品村?冬城,明清时期是西江水道到东安(今云城云安)县城驿道的中间节点,有从事商贸传统,自古较为富裕。更重要的是,冬城在六都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中赢得了“发展红利”。
冬城村的土地上,有6座开发中的矿山和争创“百亿园区”的云浮循环经济工业园;近年,六都镇党委政府在大力推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统筹乡村振兴资金,全力支持冬城打造精品村。服务协调矿山开发有收益、园区发展村里的土地“升值”,“冬城故事”,背后就是“六都缩影”,是六都从农业大镇向工业强镇嬗变的见证,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底盘”。
冬城乡村振兴驿站
“过去,村集体收入主要用于为全体村民购买城乡医保等民生支出,从今年起,我们要将其中的一半用来发展新的集体经济项目,让资金变成会‘生蛋’的‘母鸡’,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阮志成说。在讨论成立自然村家庭农场合作社的讨论会上,冬城村各自然村的代表也都充满了干事热情。
“在这两年的美丽镇村建设中,镇党委将冬城这条历史征地多、问题积累多的村作为党建先行地、‘精品村’建设的首批对象,在党建引领下,冬城实现了华丽‘蝶变’,村民的自豪感、归属感、幸福感空前增强,进一步凝聚了团结奋进新征程的好乡风、好民风、好家风。”六都镇党委一位干部说。
服务打造“百亿园区”,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用好“资源经济+”模式,牵引带动行政村、自然村集体经济发展,进而形成双向互动互补循环体系,六都始终重视引导村的发展。“村里有了钱,公共设施建设、卫生保洁都更有保障。”
“百万收入”,行政村有底气;其实,冬城的自然村也在铆劲前行。冬城茅坪村在园区扩园中,坚定支持园区发展而整体搬迁,现在已经成为六都南乡一条新的“商贸街”。扩园的茅坪洞片区,已成为云安绿色日化产业聚集区新的增长极,新能源材料磷酸铁等优质项目正在加快落地。
茅坪新村干净整洁的街道
“发展园区经济,我们衷心支持;新村建设,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很满意。” 茅坪新村,是南乡街一个新的“街区”,4排新建中的街道楼房亮丽耸立,茅坪村民阮新区高兴地说。
阮新区此前在海南做家具生意,现在,新居入住,一楼成了他“属于自己”的家具店,不用操心租金,还方便小孩读书,一家子其乐融融。“家家都有自己的商铺,村集体也有商铺,我们的生活肯定越来越好。”
观察手记:“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发挥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的牵引带动作用,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的问题,壮大发展村镇实力,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收入、镇财政收入规模,进而可依靠更多自身财力满足镇村基层公共服务需要,“双回路”县镇村一体发展将有利于全面助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夯实基层治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