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察 | 云浮:争先进位、跨越赶超的底气何在?
说起云浮,我们习惯说云浮是广东最年轻的地级市。言下之意,我们是最小的。最小,在“大哥哥们”眼中,“少儿未解耕织事”嘛,不需要“挣钱养家”,甚至不需要“貌美如花”——云浮的经济体量,占全省的1%不到。最小,经济体量排在最后面,没有“违和感”。
云浮,地方生产总值长期处于广东各地市排行榜的“副班长”位置、但人均地方生产总值并非最末……谈起这些,很多云浮人会说“系咁架啦”,配合不同的语气,这句粤语可以指勉强过得去,也可以指没办法、就这样了。
“系咁架啦”多少反映了云浮人“安之若素”的心态。但这几年,“云浮是个好地方,云浮不应该是欠发达地区,云浮人民完全有实力过上比现在更加美好的生活,云浮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才是云浮的“最强音”。
在2021年12月的云浮市第七次党代会上,云浮市委发出了“发展质量积极融入大湾区‘第一方阵’”的“豪情宣言”;2022年5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期间,云浮市委进一步提出,“确保在2024年建市30周年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地方财政收入跨越‘150亿大关’、发展质量迈入湾区‘第一方阵’”。
直到去年底,市委七届五次全会上明确提出“248”战略目标体系,即:两年上台阶,到2024年建市30周年,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四年大发展:聚焦2023至2026年,促使云浮与珠三角、大湾区发展质量的差距明显缩小;八年大跨越:锚定2023至2030年,云浮发展质量全面迈进湾区“第一方阵”。
争先进位、跨越赶超,已经越来越清晰地成为云浮最鲜明的“时代主题”。
争先进位、跨越赶超的“历史经纬”
云浮,是三山三江一河的山水格局,云浮在全省的经济“版图”中,始终受山水格局的影响。
西江航拍
古代,依托西江及其支流南江和新兴江,云浮始终保持与外界紧密的经济文化交流,主要经济“版图”围绕南江和新兴江展开,广大山区发展相对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较长的一段时间,云浮人民“与天斗、与地斗、与大山斗”,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肩挑手凿,修水利、筑公路、搞生产、开矿山、办工厂,长岗坡渡槽、白石渠、朝阳渠、共成水库、合河水库、东风水库、硫铁矿等,都是那个时代深深的印记。山区的开发,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以启山林的“草创”阶段。
罗定长岗坡渡槽
1994年,云浮建市。客观地看,28年来,云浮总体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地方生产总值从1994年建市时的92.3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162亿元,增长了近12倍;只是相对于全省的增长,我们还是“太慢”——同期全省的地方生产总值,由4619亿元增长至12.91万亿元,增长了28倍……
“记得在上世纪90年初,我们从富林到广州,开车走了8个小时。”云安区富林镇一位早期“石材人”曾告诉记者。交通,是云浮落后于全省步伐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个时代,云浮到广州,主要依赖国道324线。
云浮的第一条高速——广云高速2004年通车;广梧高速公路2010年全线贯通;云罗高速双凤至双东段2012年通车,2013年接通广西;江罗高速则于2016年全线开通。事实上,直到2016年,云浮才全面接入全国、全省的高速路网;而国省道,由于密度低、弯多路窄,往往被外来投资者“视为畏途”。
“八分山一分水一分田”的地形特点,也制约了云浮交通、物流、产业和城镇化的发展。截至2021年末,云浮的城镇化率为44.55%,远低于全国(64.7%)全省(74.6%)水平,而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率高达87.5%。论工业化、城镇化的“红利”,云浮远远比不上珠三角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云浮人不畏山高路远,逐步形成了石材、硫化工、水泥、不锈钢、禽畜养殖等优势产业,也形成了重商务实、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观察云浮产业发展历程,其中石材产业较具代表性。
往届云浮石展会资料图
云浮多山石,有质地独特的云石和凌红,但它们并非产业“主体”,改革开放后的云浮石材业,始于乡镇企业。1988年,云浮富林人从山东引进全市第一台花岗岩切割机,鼎盛时期,富林镇有两三百条“大锯”——云浮并不生产装饰用花岗岩——这些大锯都是加工外来的花岗岩荒料。而富林,是处在云浮“大山深处”的南部乡镇,与外界“沟通”都要翻山越岭。到了21世纪,云浮石材沿着国道324线形成“百里石材走廊”,“前店后厂”的“马路经济,得益于当地便利的交通和广阔的用地面积。
云浮建市28年多,也是一个栉风沐雨、玉汝于成的历程。
云浮,从来没有放弃过追赶步伐。从建市时展望“全省中等水平”,到 “一城崛起、三线带动、五星争辉”,到 “东渐西联,优内拓外,错位竞争,统筹并进”,到“集聚优势、特色主导、中心崛起、城乡统筹”,到“跨越赶超、科学崛起”,到“建设现代生态城市”,到“美丽云浮,共同缔造”,到当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云浮”,奋起直追、加快发展始终是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鲜明主题。
跨越赶超、突围争先的“现实逻辑”
在市第七次党代会上,市委指出,我们要始终坚持把“云浮有什么、云浮能做什么、云浮想做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作为新时代云浮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未来逻辑。
云浮有什么?有人文、生态、区位和自然资源等“四大优势”,还有“欠发达”“财政实力弱”等差距和不足;云浮能做什么?就是用优势弥补差距和不足,通过高质量绿色发展,做强做大财政,解决民生短板,实现共同富裕,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云浮。云浮想做什么?成为粤北生态发展新高地,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在发展质量上积极融入大湾区“第一方阵”。
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市委提出的“一二三四五六”发展思路,是云浮“跨越赶超、突围争先”的“施工图”;而去年底提出的“248”战略目标体系,就是云浮“跨越赶超、突围争先”的“路线图”。“八年大跨越”,意味着云浮经济总量前移进位,并超过深圳21世纪初的水平。深圳,2000年的地方生产总值,为2219.2亿元。
这个“八年大跨越”,也可以简单看成云浮“一千亿到两千亿”的跨越之路——这是云浮在2020年地方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时,就开始思考和面对的事情。
如何实现这个“大跨越”,市委认真总结了建市28年多的经验,提出“反弹琵琶”的路子——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依靠传统工业、农业发展的单一模式,难以跟上珠三角快速发展步伐。只有一体谋划推进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发展,做大做强财政,进而解决一系列民生短板问题,全面改变欠发达地区的落后状态,反向吸引大量人才回流云浮,进而促进发展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全面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底盘,实现高质量的长续发展。
温氏南牧科技让养殖更简单
在今年的全省高质量大会上,我们提出了一个“小目标”——地方生产总值2023年增长7%。7%的增速,是“八年大跨越”目标的“必要条件”。如果我们能够保持7%的平均增速,到2030年,云浮的地方生产总值将突破2000亿元;做得再好一点点,就能超过深圳21世纪初的水平。
“优势和劣势是会发展变化的,我们要随着发展而调整。”一位持续观察云浮发展的有识之士说。过去,云浮地形隔阻、交通不便,确实影响了云浮的快速发展,现在,云浮交通已经完全融入珠三角核心区两小时交通圈;云浮处在大湾区“第一圈层”,距离广州只有137公里;坐拥西江“黄金水道”,云浮公路水运潜力无穷;云浮生态优良、资源丰富,毗邻粤港澳大湾区这个13万亿+的“超级”市场。
广湛铁路四标云浮段
在过去的2022年,在省公布的16项经济指标之中,云浮多项指标增速排名全省前列,其中,实现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亿、上缴中央和省财政突破120亿的“两个一百亿”目标。这些数据表明,一体谋划推进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发展,是统筹长、中、短期,解决云浮当前问题的一套治标治本的组合拳,是一条完全符合云浮实际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跨越赶超、突围争先的“未来展望”
云浮,在很多人心目中是“山城”,实际上,我们更应该把云浮看成是“江城”。西江“黄金水道”对云浮的发展,意义重大。
云浮新港航拍图
云浮“突围”之路,突破口在西江“黄金水道”,在资源的价值化利用。去年到今年初,云浮资源经济顺利打响“三响炮”,采矿权出让收益达170多亿元。这仅仅是开始的“一次性”收入,接下来的绿色建材(砂石骨料)的开发生产,也能带来长达数十年的持续收益——据公开的规划信息测算,这3宗砂石矿规划年产砂石骨料超亿吨,预计每年将为云浮新增超70亿元产值、贡献各类税收超6亿元。
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牛栏坑矿区建筑用花岗岩矿
“十四五期间,广东省的砂石骨料总需求量约14亿吨/年之多、缺口高达6亿吨,云浮发展绿色砂石骨料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中电建(云浮)绿色矿业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中电建三次“出手”云浮,水路运输的便利性和低成本,正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云浮靠近大湾区庞大的建材需求市场。
“西江水运的开发率还不到20%,充分发挥水运优势,对云浮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市内一位“老发改”告诉记者。云浮新港到南沙,陆路拖车集装箱2600元每个标柜,每个标柜大约25吨,每吨大约运费100多元;而西江水路驳船散货内贸大约12-15元每吨,属于外贸的话大约25-30元每吨。云浮市当前正在大力谋划推进的西江生态经济带,坚定以大项目建设为牵引,凸显了以江为道东向融湾的“现实路径”。
积厚必成势。从产业的角度看,云浮三个千亿产业集群已经有扎实的基础。特别是绿色建材和金属智造这两大产业群,一个最直接的效果是增强云浮的财政实力。从两个产业的财税贡献率来看,到2024年实现“150亿元”财政收入水平,云浮是完全有基础的。
不锈钢煲制造现场
“力争全年金属制造产业产值超300亿元、保持年均增长50%,到2026年突破千亿”“力争全年绿色建材产业产值超500亿元、保持年均增长26%,到2026年突破千亿”“力争去年现代农业产值超730亿元、保持年均增长15%,到2025年突破千亿”……在今年初的市两会上,市政府工作报告拿出了“含金量”满满的“规划”。
碧桂园(郁南)新型材料产业基地项目
三个千亿产业集群及若干个百亿特色产业集群,园区经济“强筋壮骨”,镇域经济“星火燎原”,资源经济“底气满满”,将有力支撑云浮的跨越发展。
今年开春后,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全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制造业当家、绿美广东、“百千万工程”、产业有序转移等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拼经济、拼发展,成为了省内市内的广泛共识。
观察云浮当前的经济“版图”,其实可以清晰地看到,就是一条“向东”“向东”“再向东”的战略方向,依托原有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发挥自身优势、新建云浮特色产业链。
粤港澳大湾区,有足够的体量,容得下“云浮梦”。1亿人口的“大市场”,肯定有300万人发展的“大空间”。
“湾区所需,云浮所能”——云浮以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做大做强大湾区绿色建材基地、绿色能源基地。
“湾区所向,云浮所为”——云浮发挥“四大优势”、擦亮“六张名片”,打造大湾区美丽的后花园,大力发展健康医药、文旅养生等。
“湾区所延,云浮所接”——打好土地收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大会战”,打造承接珠三角优质产业有序转移的主平台。
还有一条发展的“深层逻辑”,就是坚定不移做强财政以改善民生,促进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事业的“提档升级”,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云浮高质量发展更高的“平台”——人口回流(流入),更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最直观的“表现”。
客观地说,全国全省各地“千舟竞渡、百舸争流”,抢项目、抢订单、抢政策,争先恐后,云浮要跨越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一切在于“历史主动”,历史已经说明,等靠要,等不来“跨越”、更别说“赶超”。唯有以“分秒等不起、时刻坐不住、处处慢不得”的紧迫意识,以“人一我十、人十我百”的拼劲闯劲,才能真正实现争先进位、跨越赶超,在新征程上谱写云浮现代化建设的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