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通 云浮发布 云浮日报 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云浮宣传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西江网评丨一场从“建筑本位”到“人本位”的居住革新

2025-04-15 15:13 责任编辑:李彤 字号:

文丨刘锦全

一场关于“住得更好”的无声革命,正随着《住宅项目规范》的落地在云浮拉开序幕。这个被称为住宅“新国标”的强制性规范,以层高不低于3米、四层必配电梯、全周期无障碍设计等“硬杠杠”规定,为城市居住空间划定了新的品质基线。当住房从“有没有”迈向“好不好”,这场始于数据指标的变革,正悄然改写着城市人居的底层逻辑。

层高从“够用就行”到“3米起步”,丈量的不仅是空间尺度,更是生活方式的迭代。过去商品房常见的2.8米层高,让吊顶装修成了“空间压缩术”,loft(开放式垂直空间布局)设计更是奢望。新规带来的“3米时代”,恰似为生活打开了“纵向天窗”——挑高玄关成为能展示艺术作品的“收藏家”,复式隔层能承载“楼上书房楼下客厅”的空间魔术,即便是普通平层,也能通过吊顶造型营造光影层次。这种“向上生长”的空间自主权,让住宅不再是标准化的“鸽子笼”,而成为可定制的“生活福地”,呼应着当代人对居住空间个性化、多元化的深层需求。

电梯配置从“可选项”变为“必答题”,背后更是城市老龄化与居住公平的双重考量。四层以上必设电梯,看似简单的数字调整,实则破解了多层住宅的“适老困局”。那些曾因爬楼不便被“困”在三楼或以上的老人,那些抱着婴儿车上下颠簸的年轻父母,都将因这部“民生电梯”获得出行便利。更值得关注的是规范中“无障碍步行系统”“卫浴扶手预留”等细节,像一根隐形的线,将小区入口、单元门、室内空间串联成适老友好的“生活闭环”。这种从“建筑本位”到“人本位”的转向,让住宅不仅是钢筋水泥的集合体,更成为全龄共享的“生活港湾”。

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这场住宅规范的革新,本质上是城市发展逻辑的拨正。当层高、电梯、隔声这些“硬性指标”成为住宅的“标准配置”,当“适老化”“人性化”从营销噱头变为强制要求,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住房品质的提升,更是城市对“人该如何生活”的深度思考。随着新规的落地,或许会有短暂的适应阵痛,但更值得期待的,是一个让每个家庭都能“住得宽敞、住得方便、住得体面、住得安心”的居住新时代——这才是“好房子”新政最动人的注脚,也是城市发展、“幸福云浮”最温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