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报道丨赛场内外的“小海豚”
10月30日,第十五届全运会曲棍球项目将正式开赛,云浮市曲棍球场周边出现一抹抹靛青色的身影——他们是本届全运会云浮赛区赛会的332名志愿者,都有一个亲切的昵称——“小海豚”。
从去年12月启动招募到如今全员上岗备战,这群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志愿者,历经筛选、培训、实战演练,已成长为赛事服务的核心力量。他们不仅是赛场的螺丝钉,更是云浮城市文明最美的青春名片。如今,他们整装待发,即将向全国展示云浮青年的担当与温度。

云浮市志愿者合影。云团轩供图
严格筛选层层把关
去年12月,云浮赛区赛会志愿者招募工作正式启动,来自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云浮校区)、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1380余名学子踊跃报名,筛选流程严格细致。
“1月集中开展笔试、面试和心理测试,由团市委工作人员与高校老师联合考核,全程对标省级标准。”团云浮市委宣传部部长史志伟介绍,笔试覆盖志愿服务理论、曲棍球基础知识等内容,线上还需完成30门课程学习;面试则重点考察志愿者的心理素质与沟通能力,“比如模拟运动员咨询场馆路线,看他们能否清晰引导”;心理测试则确保志愿者能适应高强度赛事服务。经过近3个月筛选,最终332人成功入选云浮赛区赛会志愿者团队。
专项培训反复磨炼
自3月以来,由团云浮市委牵头,联合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教育局、市文广旅体局、市总工会、市妇联等多部门及高校组建的十五运会曲棍球竞委会志愿服务处,构建了“通用+专业+实战”的体系,联动省市师资库开展了10余场培训,覆盖全体志愿者,内容涵盖通用培训、曲棍球专项教学和礼仪培训。
应急救护培训是志愿者的必修课。团队联合市红十字会开展专项训练,训练过程中,150余名志愿者考取应急救护证。“不仅要会包扎、止血,还要懂赛场常见的运动损伤处理。”史志伟举例,比如运动员不慎被曲棍球棍碰伤,志愿者需第一时间协助医疗人员救助、安抚,这些都在模拟场景中反复进行演练。

志愿者正在进行礼仪培训。云团轩供图
8月的测试赛成为志愿者的一块“磨刀石”。志愿者们第一次来到场馆进行实战演练,收获了很多经验。但同时也发现了部分问题,比如志愿者对赛事规则不熟悉;突发情况下,各岗位志愿者的衔接沟通还需更加默契。“测试赛给我们提供了实战的机会,暴露出的问题都得到解决。”史志伟说。
“最大的收获是能力和责任的双重成长。培训不只是学礼仪、记赛事知识,还有手把手学习应急救援演练,让我懂得‘奉献’不是口号。反复练习的引导话术、精准到分钟的岗位对接,让我明白每个举动都关乎赛事体验与城市形象,和不同学校、专业的伙伴并肩学习也让我收获了友谊与协作意识。”来自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云浮校区)的志愿者丁锐志道出了332名“小海豚”的共同成长感悟。
谈及赛前心情,志愿者丁锐志坦言既紧张又期待:“看着场地完善、培训落地,每天都在倒数赛事启动,我们希望用真诚的服务让大家记住赛事、云浮和我们。”
“到了赛场,有事找‘小海豚’就行。”史志伟解释,志愿者均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可以快速地对接各类服务需求。
志愿服务常态化
赛场外,城市志愿者的身影同样活跃。在南山森林公园的志愿服务驿站,志愿者每周开展爱绿护绿活动;体育公园的驿站里,他们为市民讲解曲棍球知识,发放赛事宣传册。“8月2日的倒计时100天活动上,我们为9支城市志愿服务队授旗,60余支队伍300余人参与,当天就有不少市民咨询如何成为志愿者。”史志伟说。
对于如何将赛事志愿服务经验转化为常态,史志伟有自己的思考:“大学生志愿者流动性大,毕业后可能离开云浮,所以我们更注重总结管理经验,比如已编制《志愿服务工作手册》,梳理培训体系、岗位调配、应急机制,这些都能复制到未来的赛事和日常志愿服务中。”
打造“曲棍球之城”,需要专业的赛事保障,更需要全民参与的热情。场馆内忙碌的“小海豚”,用奉献诠释着志愿精神,他们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伸手,都是云浮向外界递出的文明名片,“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目标也在志愿服务中落地生根。
■相关
全链条护航志愿服务
在十五运会曲棍球项目云浮赛区,332名“小海豚”能安心穿梭于赛场内外,背后是志愿服务处为他们打造的立体保障网。只有细致入微的支持,才能让志愿者无后顾之忧,统一调配的物资、量身定制的成长福利,每一项保障都让志愿者更舒心、让服务更高效。
硬件保障是基础。志愿者的装备由省里提供,辨识度十足的靛青色志愿服、工作所需的岗位手册,一应俱全;保险实现“全覆盖”,为332名志愿者筑牢安全屏障。志愿者日常用餐与工作人员同标准,酒店接待等特殊岗位则参照运动员餐食规格,食材由市场监管局专仓管理、统一配送,从源头守住食品安全关。
成长保障让志愿经历更有价值。志愿者不仅能获得学分、志愿服务时长,还可计入星级评定,赛事结束后还有荣誉证书。培训本身也是成长福利,依托省市师资库开设30余门线上线下课程,涵盖应急救护、曲棍球专项知识、礼仪培训等,10余场培训让“小海豚”从新手变老手,更有150余人考取了应急救护证。
阵地保障则为志愿者打造了休息的港湾。赛场后的“志愿者之家”内设有休息补给区,换岗的志愿者能在这里歇脚、交流;全市4个十五运会主题志愿服务驿站,分布在体育公园、南山森林公园等地,既是志愿者休整补给的站点,也是面向市民开展活动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