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叔养鱼记 ——新兴县稔村镇水产养殖业走访见闻
大暑时节,临近中午时分,骄阳似火,新兴县稔村镇坝村莫杏德的鱼塘波光粼粼、增氧机欢快地喷着水花,水面下,鱼群悠闲地游来游去。
莫杏德,约莫50来岁,敦实宽厚,在稔村养鱼十几年了,现在养了约60亩鱼塘,是一位“老鱼家”、稔村的水产养殖大户。认识他的人一般称呼他为“德叔”。
鱼塘边就是“塘寮”,平时德叔和家人吃住也在这里。记者到来,他热情地为来客倒茶。塘寮低矮简陋,但收拾得干干净净;边上有高大的菠萝蜜树,带来浓荫清凉,硕大的菠萝蜜挂满了树干。
“养鱼,还是看天时地利人和。”十几年养鱼经验,德叔脸上满是对水产养殖市场的敬畏。很多人知道新兴是禽畜养殖大县,但未必知道新兴还是水产养殖大县。今年以来,新兴水产主要品种之一罗非鱼价格非常低迷,不少养殖户亏损,德叔凭着对市场的敏感,已转养生鱼、草鱼和鳗鱼,“这些品种市场情况好一点;现在新兴也有很多养殖户转养甲鱼。”
德叔是个“有心人”。稔村靠近珠三角,珠三角是历史上有名的“鱼米之乡”,水产养殖现在依然发达,德叔有机会就跑到那里学习借鉴别人的养鱼经验,尤其是高价值鱼养殖。他现在正在谋划养桂花鱼,“桂花鱼市场价值高,但对水质、喂料要求也高,需要经过尝试和探索。”
除了品种的选择,养鱼还有比较高的“技术门槛”。“养殖密度、水质监控、防疫防病、投喂管理,还有出货规格等等,都需要长时间的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保证养鱼的效益。”德叔说。
在新兴,水产养殖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市场体系,鱼苗供应、生产、捕捞、销售、加工等分工严密,为养殖专业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稔村有约5000亩的鱼塘,传统的粗放养殖方式正在慢慢地变化。
“稔村也是传统的‘鱼米之乡’,我们大力支持引导水产养殖向专业、高效、标准化方向发展。”稔村镇畜牧兽医站干部叶伟樑和德叔是“老朋友”,一直关心支持养殖户的发展。他认为,水产养殖必须抓好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防病防疫、规范生产和达标排放,走绿色高效的发展之路。镇畜牧兽医站也正谋划建立水产品质量快检中心,为养殖户提供质量检测服务,助推水产养殖行业高质量发展。
“绿色养殖、达标排放是最基本的。”德叔说。他自己也有一套环境检测的简易配备,氨氮、酸碱度他都很关心,“水质是养好鱼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