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通 云浮发布 云浮日报 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云浮宣传 云浮融媒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郭全中:云浮融媒系统性变革的优化路径与创新

2025-08-29 14:39 责任编辑:郑宇健 字号:

8月28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郭全中在“全中看传媒”微信公众号中发布文章《云浮融媒系统性变革的优化路径与创新》。

文章指出,在这三年间,云浮融媒(集团)以“1.0→2.0→3.0”的阶梯式跃迁,探索“新闻+政务商务服务”模式,释放出“1+1>2”的改革活力,为欠发达地区主流媒体转型提供了独特经验。

全文如下:

近日,云浮融媒(集团)发布《系统性变革优化方案》,推出8大行动计划、32项举措,标志着其从“融合破冰”迈向“系统优化”的新阶段。

云浮融媒(集团)于2022年11月整合原云浮日报社、云浮广播电视台成立,率先挺进改革深水区。三年间,其以“1.0→2.0→3.0”的阶梯式跃迁,探索“新闻+政务商务服务”模式,释放出“1+1>2”的改革活力。与同类改革不同,云浮的变革并非从零开始,而是着眼于“优化”,在既有成果上聚焦“精准化、长效化、生态化”的深度优化,为欠发达地区主流媒体转型提供了独特经验。其8大行动计划32项举措中有不少亮点。

一、在地服务深化:“3×63”融媒链的生态化运营

云浮首创的“3×63”融媒链(63名记者挂点镇街、63个镇街直播间、63个镇街频道),通过三年实践,已从基础设施布局转向价值生态构建。

2023年镇能量深调研实现了记者蹲点长效化,2024年布局镇直播间建设,2025年依托“镇直播间”开展了“镇镇有声”传播项目,通过短视频PK赛、“云浮好物”周周直播、“颜值担当”美丽乡村创意设计大赛等赋能“百千万”激活“镇能量”,实现全网总播放量过千万,单是“云浮好物”周周直播就产生20多个10万+爆款作品、200万+的现象级作品。

云浮融媒通过记者长挂点实现内容的深度挖掘与持续产出,是内容一体化的生动实践。镇街直播间的建设则整合了传播资源,形成了系统化的传播网络,体现了传播一体化运营的思路。云浮通客户端的镇街频道建设和“一键办事”功能,则是技术一体化支撑下的服务创新,提升了用户体验和媒体的服务能力。此外,其开展的“镇镇有声”传播项目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基层活力,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益,为其他地区媒体的融合发展和区域服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二、技术赋能:紧跟“省级战略”夯实智媒底座

云浮融媒积极响应广东省“两端一云”战略部署,依托南方智媒云打造自主可控的云浮通客户端,构建立体化传播格局,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字化支撑。技术底座的夯实,使得云浮通APP的下载量和日活跃用户数大幅增长(分别比刚融合时增长8倍和10倍),传播效能显著提升,也为后续的内容创新与服务拓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的发展逻辑来看,云浮融媒的技术赋能实践,是地级市主流媒体把握“省级战略牵引+地方实际落地”双轮驱动的典型样本,其价值不仅在于数据层面的增长,更在于对“技术如何真正服务于媒体融合本质”的深刻理解,这与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趋势高度契合。 首先,紧扣“自主可控”核心,筑牢智媒安全与发展的双重底线。既规避了地级市媒体单独研发的高成本与高风险,又通过定制化开发掌握了本地用户数据、服务接口等核心资源,形成“省级技术支撑+地方自主运营”的安全模式。

其次,跳出“技术工具化”误区,实现“技术—内容—服务”的生态化融合。当前部分媒体在融合中存在“重技术投入、轻价值转化”的问题,陷入“数据好看但用户留不住”的困境。而云浮融媒将技术底座转化为“服务用户的能力底座”,整合政务、民生、产业资源,让技术真正成为“连接媒体与用户”的纽带。

最后,立足区域特色的“在地化”实践。地级市融媒与中央、省级媒体的核心差异,在于其“区域性服务属性”。云浮融媒的实践紧扣“云浮所需、群众所盼”。相比于省级媒体的广覆盖,地级市融媒更应凭借“贴近性”,用技术把“服务半径”做小、把“服务深度”做深,最终构建起“区域不可替代”的传播与服务生态。

三、国际传播:从专业主导到多元共创

数字传播时代,媒体信息生产机制从专业化生产模式向开放协同的共创模式转变,云浮融媒在国际传播方面的实践,正是这一转型的生动体现。

云浮融媒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内容生产体系,加强了国际传播的有效性与影响力。其上线的Start国际传播平台,以“立足云浮、链接全球”为定位,整合了多种功能与资源,形成了开放协同的传播格局。例如,云浮通Start国际频道集成新闻、文化展示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体验;“Start云浮拾光”双语视频号适应新媒体时代用户的阅读习惯。

在内容生产上,围绕“云浮石艺”“粤将陈璘”“磨刀山遗址”“禅文化”“南药”五大国际传播IP,联合外籍博主、华侨华人制作多语种内容,实现专业生产与用户生成的良性互动。通过整合国内外的人才资源,提升了内容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增强了内容的多样性与吸引力。

此外,云浮融媒组建“云浮拍客团”“外籍在云友人”队伍,发起“我眼中的云浮”全球征集,从“官方宣讲”转向“民间共创”,构建多元互动的内容生产生态,不仅丰富了内容来源,还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与传播效果。

在传播渠道上,强化海外社交平台运营,优化RCEP频道,覆盖RCEP国家用户,拓展国际传播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利用海外社交平台的优势,实现了内容的精准传播,增强了媒体变革与社会发展的协同性。

从内容生产的开放协同到传播渠道的多元拓展,云浮融媒立足传播系统的生态化建构,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以更具开放的运营机制夯实了在全媒体传播体系中的位置。

四、视觉焕新:岭南美学赋能融媒产品

在当下数字化传播浪潮中,主流媒体正积极探寻突破传统局限、融入时代发展的转型路径。其中,视觉系统的创新成为关键一环,云浮融媒在这方面的实践,展现出地级市媒体在视觉领域的探索与变革。

针对面临视觉表达同质化、地域辨识度弱等问题,云浮融媒将“美学再造”列为重点优化方向,将文化符号转化为视觉生产力:积极运用岭南美学赋能融媒产品,力求实现视觉焕新。其在视频、直播、H5、条漫、海报等各类视觉产品中植入地域文化符号,融入独具特色的岭南风貌元素。通过将本土文化与视觉产品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还增强其在受众心中的辨识度与吸引力。

在栏目视觉升级方面,云浮融媒将对现有栏目进行精心优化,增强观众的沉浸感,更好地融入到内容之中。通过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沉浸式的视觉体验,云浮融媒有效提升了用户对栏目的关注度与喜爱度,增强了用户黏性。

此外,云浮融媒在国际传播视觉适配方面的设计融合岭南特色与数字科技,契合Z世代的审美需求。通过创新设计满足Z世代的审美偏好,从而在国际传播中更有效地吸引年轻受众的目光。通过对目标受众的深入研究,调整视觉设计策略,提升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与传播效果。

从地域文化符号的植入到栏目视觉的升级,再到国际传播视觉适配,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形式,立足本土文化,紧跟时代潮流,实现视觉系统的全面焕新,为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与公信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在全媒体传播体系中占据更有利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

云浮融媒的系统性变革优化,为地市融媒系统性变革提供了几点启示:一是以“在地性”筑牢根基,基层传播需从“覆盖式下沉”转向“生态型扎根”,通过直播间、频道、挂点机制激活镇村内生动力,避免“重硬件轻运营”。二是技术应用“不求自研,善用协同”,通过借力省级技术平台快速补足短板,聚焦本地化适配而非重复造轮子。三是国际传播通过民间叙事、青年化表达,实现从“出海”到“入心”的转变。四是视觉传播需从“同质化浅层表达”转向“在地化深度融合”,通过将地域文化符号转化为视觉生产力,避免陷入“重形式包装、轻文化内核”的传播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