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市榃滨镇:广植“摇钱树” 厚筑“绿富梦”
“榃山叠翠峰竞秀,滨水长流桂飘香”。位于两广桥头堡的罗定市榃滨镇,因盛产优质肉桂而驰名海内外。近年来,当“百千万工程”的号角吹响,榃滨镇用独特的智慧,将一棵棵肉桂树编织成“绿富同兴”的经纬。
见缝插绿,以小见大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村民张伯已带着锄头来到后山。“这山以前光秃秃,种庄稼收成差,现在全是摇钱树。”张伯所说的“摇钱树”,正是榃滨人世代相伴的肉桂。2023年起,榃滨镇提出乡村绿化的口号,看似简单的倡议,却在几年间将10多万株肉桂栽入沃土。
秘诀藏在“四两拨千斤”的策略中:政府提供桂苗和技术指导,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田埂边坡等零散地块种植肉桂。在梅竹村,村民沿村道栽下的肉桂已蔚然成林;在榃滨河两岸,错落有致的肉桂林带已成为天然护岸屏障。这种“见缝插绿”的模式,既避免大规模投入,又让全镇新增绿化面积2000多亩。
党群同植,绿意生金
以“先锋林”为代表,每个“主题林”都是党群同心植绿的生动注脚。榃滨镇推行“镇党委吹号、村总支集结、党员冲锋带动、群众齐跟上”四级联动机制,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2025年春,镇党委带头种下200多株肉桂苗,带动2000多名党员群众开展认种认养活动,累计种植肉桂3万多株。
目前,榃滨镇种植肉桂14.25万亩,桂皮年产量1.3万吨,总产值超8亿元,真正实现“叶叶皆绿、寸土生金”。曾经外出的年轻人陆续返乡,端起“肉桂饭”,他们说:“现在的榃滨,看得见山,望得见绿,留得住人。”
绿链延伸,向富而行
昔日“搬运工”,今朝“加工商”。以崔彩婵、谭坤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家,立足“土”、体现“特”、形成“产”,推出肉桂茶、肉桂米粉等新产品,市场版图不断扩大。在校地共建科研支撑下,过去无人问津的桂木、枝叶等废弃物,如今成为苯甲醛、精华液等十多种产品的原材料,向着“全株利用”“变废为宝”精彩蝶变。
桂乡天地宽,产业气象新。罗定市三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携“肉桂飞鸡”项目落户思甲村,肉桂叶成为“走地鸡”天然饲料添加剂,形成“肉桂+”生态种养植示范经验,带动越来越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加速向乡村流动。
青山绿水筑底色,绿富同兴启新程。接下来,罗定市榃滨镇将锚定“两广驿站,桂乡榃滨”发展定位,聚焦“百千万工程”,以肉桂特色产业为主抓手,推动绿富同兴,实现山绿民富产业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