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通 云浮发布 云浮日报 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云浮宣传 云浮融媒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罗定发挥人才驿站多元角色功能 人才红利释放乡村间

2025-08-19 19:22 责任编辑:甘得意 字号:

立秋时节,罗定市塘镇天子茶场的富氢水滴灌系统正滋养着连片茶树。

“在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搭建的产学研平台上,我们与华南农业大学等专家团队合作,为老茶树引入‘氢水’新技术,春茶品质明显提升,氨基酸含量有效提高,订单量比往年同期大幅增加。”罗定市宝富农业有关负责人欣喜道。这场“科技联姻”让古老茶乡焕发新生,推动“天子茶”产销预计增长30%。

在罗定,人才驿站正以多元角色功能,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关键密码。

架起校地合作“连心桥”

技术红利精准落地

“以前桂叶都当废料烧了,现在提炼成精油能卖上百元!”榃滨镇桂农陈叔手里捧着一瓶肉桂精油,满脸欣喜。这一变化源于榃滨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主动搭建合作平台,推动当地与广东药科大学共建肉桂科研试验基地,不仅组织高校专家开展“田间课堂”10场次,解决种植难题15个,更助力企业开发沐浴露、润肤精油等深加工产品10多个,并申报省级成果转化项目。如今,2000多亩试验基地辐射14.25万亩肉桂林,产业总产值达13亿元,真正让“绿叶子”变成“金票子”。

目前,罗定市已建立“县级统筹高校资源、镇级对接产业需求”的校地合作机制,21个镇(街道)人才驿站均至少与1所高校合作,形成“技术需求-专家匹配-成果转化”三级闭环。此外,市级人才驿站积极构建“高校专家库”,建立起包含630名涵盖农业、工业、教育、医疗等领域专家的人才智库,促成6个校地合作项目,有效推动高校智力资源向乡村发展动能转化。

打造乡土人才“培养皿”

本土智慧赋能乡村

罗镜镇核雕文化展示馆内,青年工匠梁伟杰正专注雕刻“将军榄”,其作品在文化节上备受青睐。“是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聘请的陈篆大师手把手指导,我的镂空技法才有了质的飞跃。”梁伟杰的成长,是罗镜镇“人才驿站+核雕文化展示馆”共建培育人才的生动缩影。

本土技能人才正在专注雕刻乌榄

此前,镇级人才驿站调研时发现,核雕企业普遍面临设计人才短缺的问题。为此,镇级人才驿站立即启动“吹哨报到”机制,由县级人才驿站通过“人才地图”精准匹配云浮市工艺美术大师陈篆团队驻点教学。目前已开展培训70余场,培育副高以上职称9名、技能人才17名、种植能手28名、“土专家”70名等一批乡土人才,推动罗镜镇成为全国核雕原料集散地,核雕产业产值突破2亿元。其中,“罗定橄榄核雕师”劳务品牌更代表广东省亮相全国盛会。

聚焦乡村技能人才短缺、技术知识匮乏等现状,罗定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整合特色产业资源,链接院校专家与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精准培训,大力培育本土人才,让本土智慧成为滋养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构建产才对接“融合圈”

推动项目加速见效

今年,黎少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深入摸排荔枝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省农科院孟祥春等专家团队,全程跟进种植技术突破,还协助罗定市黎少镇横岗强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构建起极速供应链,推动“圣糯”荔枝实现种植技术又一次突破,带动产业增效、农户增收。

“文旅+农业”的融合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才驿站的穿针引线。罗平镇人才驿站投入20万元打造“文旅+农业”模式,联合省规划院专家团队、广东四季文旅控股有限公司规划长岗坡3A级景区建设,开发“红色研学+生态农业”线路,并利用文旅线路推广农特产品,助力桑叶茶等产品年销400万元,实现“红色资源”向“发展资本”的转化。

织密服务保障“暖心网”

为企为才纾困解难

罗定市立足产业发展需求,由罗定市人社局牵头,职能部门协同参与,县镇两级人才驿站深入一线,常态化走访调研全市企事业单位,精准收集人才和技术需求,设立“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提供日常对接服务,已为130多名人才解决教育、住房等“关键小事”,确保畅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附城街道人才驿站则通过“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精准匹配40家企业与58名本土人才,依托“三对接”机制,协助企业解决用地审批、政策申报等难题15个,推动广东明和等项目投产,年产值超1亿元,带动200人就业。

针对企业“缺本土人才”与本地人才“就业难”的供需矛盾,罗定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联合罗定市人社局开展“访企助企促就业”活动,组织邻近村干部、青年人才走进微容电子等重点企业,搭建“招生-培养-就业”闭环链条,为企业持续输送本土人才,让更多本土人才看到留乡发展的广阔空间。

从校地合作到乡土人才培育,从产才对接到服务保障,罗定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以“市级统筹、县级协同、镇级落地”的三级联动,全方位释放角色功能,让人才红利持续转化为乡村振兴动能,在乡村大地上书写出人才赋能发展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