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市“嵌入式”监督推动碧道安全大提升 惠及周边1万多名居民
暮色中,罗定市太平镇的河畔碧道上的点点亮光格外醒目。新装的反光柱在夜色里勾勒出蜿蜒的道路轮廓,车辆有序缓行,散步的居民身影悠然。这幅宁静祥和的图景,源于太平镇纪委一场直击要害的“嵌入式”监督——曾经因安全设施缺失而饱受诟病的6公里碧道,如今实现了安全“大升级”。
就在不久前,这条承载着村民休闲出行期盼的“幸福道”,却因杂草疯长遮蔽视线、弯道密集缺乏警示标识和减速设施,事故隐患频发,成了群众口中的“隐患路”。“草长得快,路都看不清了!”“车子开得太快,太危险!”“晚上黑黢黢的,看着都心慌!”群众的担忧和呼声是监督发力的方向。太平镇纪委闻声而动,迅速组建专项调研组,深入村头巷尾、田间地头,在“拉家常”中精准捕捉痛点难点,将一条条带着泥土气息的意见梳理成清晰的“群众诉求清单”和可行性建议,主动推动镇党委将其纳入年度重点民生工程。
资金到位是起点,落实落地是关键,监督护航是保障。太平镇党委紧急划拨专项资金后,镇纪委的监督“探头”随即精准嵌入工程实施全链条。他们紧盯进度,动态跟踪“项目进度表”,倒排工期确保按时完成;更严把质量关,组织专业人员现场查验,确保杂草清理彻底、减速带安装规范、反光柱反光性能达标。这种全过程、嵌入式的监督,确保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每一项整改都经得起检验。
碧道提升前后对比图
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如今,12组崭新减速带有效规范了车速,50根高反光性能的反光柱在夜间清晰指引着每一个弯道,困扰已久的杂草隐患也被彻底清除。周边1万多名居民的安全感显著提升。“以前晚上过弯道心都提到嗓子眼,现在亮堂堂的,踏实多了!”“路敞亮了,心里也亮堂了!”群众的赞誉,是对监督成效最生动的注解。
太平河碧道的“蝶变”,是罗定市纪委监委推动监督下沉、护航民生实事的缩影。据介绍,罗定市纪委监委敏锐抓住这一典型案例,及时总结提炼“嵌入式”监督的经验做法——即“深入一线精准摸排、清单管理推动决策、全程嵌入严督实导、回应关切检验成效”。这套方法迅速在罗定21个镇街推广铺开,推动各镇街纪委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道路安全、环境整治、饮水保障等急难愁盼问题,举一反三开展专项排查整治,形成“发现一个点、解决一类事、规范一个面”的长效机制。集中整治以来,罗定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正以实际行动,把“执纪为民”的理念融入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中,持续擦亮“嵌入式监督”品牌,努力把民生工程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