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出发
-
镇出发丨新兴县六祖镇:“芭乐果”种出“甜日子”
“‘红宝石芭乐’品种,清甜爽脆、水分足,很受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新兴县六祖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积极引导扶持农业企业发展芭乐种植,走出一条以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助推乡村振兴的致富路。小小的芭乐树结出的不仅是丰收的“甜蜜果”,更是当地村民增收的“致富果”。走进位于龙山塘村的万景缘生态农场“红宝石芭乐”种植基地,只见连片的芭乐果树枝繁叶茂,果树上挂着一个个白色塑料袋套着的“红宝石芭乐”,远远就能够闻到阵阵果香,沁人心脾。万景缘生态农场建设于2017年,占地面积达100多亩,以现代农业管理模式种植生产,主要种植、销售食用菌及园艺用物。谈及种植芭乐的缘由,农场主陈伟国说:“当时看到绿意盎然的龙山塘村,看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心中充满能量。所以开创的万景缘生态农场,希望可以以绿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龙山塘村土地肥沃,土壤非常适合种植水果,如何改变传统落后的种植模式,让土地长出更多的“金子”,是万景缘生态农场一直探索的问题。为了解决传统芭乐的品质问题,该农场通过运用严格的选种育种农业技术,并结合农场技术人员到台湾等地考察的经验,根据龙山塘村的气候条件、土壤质量、市场需求等因素选育培育出“口感清甜、营养丰富、少籽多汁”的“红宝石芭乐”品种。同时,为了擦亮品牌,该农场巧妙地融合了六祖禅文化资源,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佛缘果”农产品品牌。这一品牌不仅提升农场农产品的知名度,也为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探索出新的思路。“我们培育出的芭乐果色形味俱佳,市场前景非常好。每到芭乐成熟的时节,线上线下订单源源不断,而且有很多外地的游客前来采摘品尝,供不应求。”陈伟国说。通过不断实践,万景缘生态农场摸索出一条种芭乐致富的路子,充分利用龙山塘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结合藏佛坑等旅游景区禅文化资源,发挥上下联动效应,打造出特色民生游玩区、无人机训练基地、生态佛缘果山道徒步区等乡村旅游新项目,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而且辐射带动着龙山塘村的农副产品销售向着立体式、纵深式发展,有效地拓宽村民“家门口”就业渠道,使村集体增益、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接下来,我们会抢抓发展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并深化运用新兴县巾帼超市推动作用,让‘佛缘果’走出新兴,走向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陈伟国说。据了解,近年来,六祖镇重点突出田园、村落特色,围绕藏佛坑旅游景区,在龙山塘村培育了万景缘生态农场、蝶翠谷、禅农体验园、红荔园、农业休闲观光项目,打造“禅意之旅”+“藏佛坑”+“农业休闲观光”+“民宿禅修”的特色禅农旅游线路,展现禅意精品村的独特魅力,实现带动村民在家就业创业增收,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2024-02-07 -
镇出发丨郁南县都城镇:探索村企融合发展新模式 “乡村振兴车间”唱响“进行曲”
日前,走进郁南县都城镇华伦玩具(云浮)有限公司的“乡村振兴车间”,只见几十台电动缝纫机排列整齐,宽敞明亮的车间里有50多名妇女正在紧张忙碌地工作着,“哒、哒、哒……”的声音此起彼伏,就像一首乡村振兴奋斗乐曲。为充分发挥“乡村振兴车间”作用,都城镇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吸纳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就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经济组织或家庭作坊申报认定为郁南县“乡村振兴车间”,并授予“乡村振兴车间”牌匾。同时,对吸纳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不少于3人就业,并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的郁南县“乡村振兴车间”,且有5人以上就业的,经审核通过后,可获得一次性奖补,增加吸纳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就业的,按人数增加奖补资金。目前,都城镇已与华伦玩具(云浮)有限公司、广东(郁南)联塑阀门有限公司2家企业建立“乡村振兴车间”,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在位于都城镇五龙村的广东联塑阀门有限公司“乡村振兴车间”(五金加工车间)内,10多名一线工人正分别操作数控机床生产加工阀门配件,机器顺畅运转,生产井然有序,车间一派忙碌景象。据了解,广东(郁南)联塑阀门有限公司近年开发了新技术项目和建立新厂区,随着新车间和生产线建成投入使用,生产工人需求大增,用工缺口大,存在“招工难”问题。都城镇与该公司建立“乡村振兴车间”,不但可以为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还可帮助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等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现广东联塑阀门有限公司已有在职脱贫人口的工人6名。近年来,都城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乡村振兴车间”的创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聚力企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服务,与当地企业建立“乡村振兴车间”,实现农户就地就近就业,促进农户持续、稳定增收,架起群众从家门口通往富裕生活的“幸福桥”,让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2024-02-07 -
镇出发丨云安区白石镇西圳村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近期,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公布,云安区白石镇西圳村入选典型村。去年以来,西圳村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立足特色资源优势,高标准塑造“赏石悟性、水果采摘、米酒品鉴”的美丽乡村风景,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休闲农业、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新产业新业态,有序推进产村融合,实现产业强村。依托喀斯特地貌,西圳村充分整合本地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建设“和美云涧”乡村振兴示范带,以“一河两岸、石林风光、酒文化、特色水果、花卉苗木种植基地观光”等内容为媒,打造西圳滨水广场、笔架山公园、白石西瓜、白石渠红色文化等一批农旅特色项目,擦亮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名片。此外,西圳村通过出租集体商铺、山场、投资“政银企村户”和“政企村共建”等方式,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已超15万元。借助山、水、林、田等生态资源,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不断加快生态产业聚集,通过咏春田园综合体、1200亩垦造水田为切入点,引进龙头企业致力打造个性化特色田园综合体,以托管、稻米定制、冬种观赏类花卉模式,全力打造农业科普基地、稻田花海、特色个性民宿等白石镇地标品牌,推进西圳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种植优质水稻、西瓜、贡柑等特色水果和花圃苗木,带动村中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通过举办“百千万工程”基层宣讲、“醉美乡村”徒步、水果尝鲜、“村BA”篮球赛等活动,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感受乡村的魅力。“下一步,西圳村将拓宽发展渠道,加强能人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项目,发挥特色水果禀赋优势,发展乡村全域旅游,加强绿美乡村建设,打造农旅诗画田园,为白石镇实施‘百千万工程’贡献西圳力量。”西圳村党支部书记黎欣如说。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