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网评丨云浮持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
文丨陈树清 云轩
7月11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对推动广东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研究部署,强调要锐意进取、守正创新,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气象新作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一直以来,云浮市精神文明建设战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365”竞标争先体系,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促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会上,云浮1镇4村1家庭2校园获评全国荣誉称号,更实现了全国文明镇和文明家庭“零的突破”。这份成绩单,不仅标注着云浮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高度,更生动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深刻内涵。
“口袋公园”装满云浮市民幸福感
云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非遗竹编画创意手工活动
以思想之光引领文明之路,筑牢精神根基。精神文明的滋养,在思想觉悟、道德水准,也在文明素养、精神面貌。云浮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工程,利用全市104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探索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米”有效路径,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各类阵地面向群众的独特优势,广泛开展常态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持续培育和擦亮“燃起来”“风起云浮”“好人好话”等基层宣讲品牌,统筹实施“镇镇有声”传播项目,深入开展“进镇包村”政务讲解,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云浮的生动实践、讲好云浮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故事,赋能“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通过各种多元化、立体化、分众化的理论传播体系,既筑牢了干部群众的思想根基,又展现了云浮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创新作为。
罗定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罗定市粤剧团开办“粤韵新蕾”学堂
以城乡融合绘就文明图景,彰显协调之美。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云浮以城乡融合发展为路径,绘就了一幅文明创建的新图景。在城市品质提升方面,云浮聚焦民生需求,以“拆围复绿”专项行动为抓手,将闲置地块改造为口袋公园、文化长廊等公共空间,既美化了城市环境,又完善了“15分钟便民生活圈”功能配套。 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通过开展“艺起乡见‘百千万’系列活动,选派1156名“乡村艺先生”开展采风、组织文艺展演等51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749场(次),开展农家书屋阅读活动2000多场,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推动7个全国文明单位、19个省级文明单位、67个市级文明单位与实践阵地结对共建,开展政策宣讲、文化惠民、志愿服务等活动986场;2024年动员5000名高校师生暑期下乡,助力文明实践;打造“左邻右里 不用客气”志愿服务品牌,服务群众超10万人次。
“左邻右里·不用客气”文明宣传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艺起乡见‘百千万’系列活动
以典型示范激扬文明新风,凝聚奋进之力。精神文明建设重在成风化人、润物无声。云浮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在典型选树方面,全市培育“道德模范”309人、市级以上“身边好人”384人、“新时代好少年”132人,其中袁梅连成为建市30年来首位“中国好人”。通过设立身边好人工作室、组织文明家庭参与社区治理、开展“新时代好少年”红色宣讲等活动,让先进典型从“幕后”走向“台前”,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移风易俗方面,云城区作为全省婚俗改革试验区,创新将“石都文化”元素融入婚姻登记服务,打造特色婚姻文化展示厅,以文化浸润方式破解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同时,通过“文明积分超市”等创新举措,引导群众自觉践行文明新风。当一个个“文明细胞”被激活,当“好人现象”成为常态,就能汇聚起崇德向善的强大正能量,就能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面对百万大奖经受考验的“中国好人”袁梅连
云浮青年范康泽杭州勇救落水女子
文明如风,润泽云浮;德润人心,善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关乎城市品格、浸润百姓生活的系统工程。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云浮将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在守正创新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在凝心聚力中增强文化软实力,让文明之花在云浮大地竞相绽放,让精神力量成为云浮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云安区石城镇四少年英勇救助九旬老人
云浮市民合力抬车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