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丨云浮多措并举破题老旧居民楼电梯更新增设
近日,南方+记者通过走访发现,云浮市内在2000年以前建成的多层老旧小区大多未设置电梯,上下楼成了不少高层住户和老年人的“大麻烦”。在云浮这座山水之城,当城市天际线不断向上生长,老旧的步梯楼却像被时光凝固的标本,居民楼加装电梯成为很多人特别是年长者、轮椅使用者的期盼。
老旧居民楼电梯更新和增设一直是社会关注焦点,但在实际落地中面临资金筹措难、利益协调复杂、技术改造门槛高等诸多难题。如何解决这一民生难题,云浮又可从其他城市吸取什么经验?
云浮城市花园加装电梯。冯焕哲 摄
困境
低层反对、资金压力与协商僵局
在云浮城市花园小区,怀孕七个月的王小姐从顶层六楼搭乘着改造加装的电梯,顺利抵达了一楼。她满脸笑意地向记者分享:“我们这个小区楼龄差不多有12年,我们所住的这栋楼在三年前加装了电梯。电梯建成之后,大家的出行便捷了许多,尤其是对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有像我这样的孕妇来说。”
然而,并非每个老旧居民楼都能如此顺利加装电梯。云城区星岩路某单位宿舍楼里,72岁的刘师傅每天早晨都会站在阳台上眺望楼下。自从三年前关节炎加重,他爬完五层楼需要中途休息两次,每次两三分钟。“以前还每天和老伴下楼散步晒太阳,现在连买菜都成了难题。”这栋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宿舍楼里,大部分居民是退休职工,前年有居民发动加装电梯,却因低楼层居民反对而搁浅。反对者担心电梯遮挡采光,更对集资款望而却步,这样的场景在云浮老旧小区多次上演。
资金筹措是横亘在居民面前的第一道天堑。2011年,云浮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印发了《关于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申请提取个人住房公积金有关问题的规定》,明确缴存职工及其配偶可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费用。
云浮市住房公积金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对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允许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的意见》,云浮出台了该政策。当前,省内多数城市均已推行此项政策,不过与珠三角城市相比,云浮市在该政策的应用普及程度上尚显不足。”据统计,自政策实施以来,云浮已有超过20户家庭享受这一惠民举措,累计提取金额达71.7万元。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瓶颈往往卡在高低层住户的利益冲突上。低层住户普遍担忧电梯遮挡采光、增加噪音,甚至影响房产价值。
在云浮市蟠龙山水豪庭小区,杜小姐向记者讲述了其所在居民楼加装电梯过程中遭遇的重重波折与后续问题。这栋居民楼虽已于前年成功加装电梯,但当初业主们为达成加装共识,协商过程竟持续了一年有余。彼时,一楼业主因担心电梯加装会影响自家采光及日常出行,坚决反对该计划。为推动电梯加装,业主们经过反复沟通与协商,最终决定提高对一楼业主的补贴标准,这才促使全体业主达成一致意见,电梯加装工程得以启动。
该居民楼为六层建筑,电梯加装工程总造价约30万元。然而,电梯建成投入使用后,新的问题接踵而至。由于居民楼周边空地有限,电梯设计空间受到极大限制。记者实地体验发现,电梯内部空间极为局促,仅能容纳五名成年人并排站立。杜小姐无奈表示,日常搬运稍大一些的物品都困难重重。
此外,电梯的后期维护问题同样令人头疼。按照约定,电梯建成后的前三年由建设公司负责保修。但即便如此,杜小姐反映,电梯投入使用后不久,就出现了一层电梯玻璃破损的情况,可问题上报后,维修工作却迟迟未能开展。
技术改造门槛同样不容忽视。云浮一些老旧小区楼体间距普遍不足6米,传统外挂电梯需占用消防通道,而内置式电梯改造又涉及承重墙开凿等结构性调整。同样是在云浮蟠龙山水豪庭小区,居住在另一栋居民楼的石女士反映,业主们都很想加装电梯,但是建设单位现场勘察过几次之后,都认为楼距较窄,不适宜安装电梯。这种“技术贫困”让许多小区望而却步,也暴露出老旧小区改造的系统性难题。
探索
惠民政策与集资创新
当前,有关部门和各地积极出台政策支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有助于破解电梯加装难题。去年,民政部等2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其中明确,将优先支持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面对民生痛点,云浮市在2025年1月正式实施《云浮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办法》(下称《办法》),这部31条的法规为加装电梯构建起全流程解决方案。在资金筹措端,打出政策“组合拳”:除延续住房公积金提取政策外,明确各县(市、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制定相关补助政策。值得关注的是,云浮在《办法》中明确“预留电梯井住宅免办规划许可”条款。
根据所在楼层、业主专有部分占比面积等因素,由业主按照一定的分摊比例共同出资,分摊比例由共同出资业主协商约定。同时提出:业主可以参考以下分摊比例约定出资、维护和养护费用的分摊:以第三层为参数1、第二层为0.5、第一层为0,从第四层开始每增加一个楼层提高0.1个系数,即第四层1.1、第五层1.2、第六层1.3,并以此类推出资比例;同一楼层各户的出资比例可以按照业主专有部分占该层建筑总面积的比例确定。
在审批流程上,云浮创新实施“一窗通办”模式。申请人只需在行政服务中心提交包含业主协商材料、设计方案、施工图审在内的“三件套”,即可同步启动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特种设备检测等并行审批。
针对利益协调难题,政策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经过协商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可以请求村(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原房改售房单位或者增设电梯咨询服务机构等第三方组织协商或者调解,并由组织协商或者调解的第三方出具协商情况说明或者调解意见,提交自然资源部门作为审批的参考依据。
云浮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办法》明确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原则、部门职责、加装条件、办理流程和安全管理责任等内容,让加装电梯流程更规范、更便捷、更高效,其目的是确保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有章可循’。”
破题
优秀经验与本土化应用
在破解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难题的过程中,全国各地的创新实践为云浮提供了多维度的解决方案。这些经验如同散落的珍珠,亟待被串联成破解困局的智慧项链。
深圳罗湖区推出的“智慧共享电梯”模式,为资金筹措提供了全新思路。在东乐宿舍小区,两部由神州通立电梯公司垫资建设的电梯,采用“谁使用谁付费”模式,居民单次使用费用在0.2元至0.85元之间。这种“零首付”方案提高了小区加装同意率,企业则通过15年运营期回收成本。云浮可借鉴此模式,在商业中心、医院周边等高流量区域居民楼试点,探索“电梯+广告”“电梯+养老服务”等增值收益路径。
武汉市的“电梯全生命周期管理”经验,则为运维难题开出良方。江汉区“壹号电梯服务驿站”提供民意征集、矛盾协调、手续代办等全流程服务,更建立电梯运维大数据平台,将维保记录、故障率等指标与政府补贴挂钩。云浮可引入物联网技术,在电梯内安装智能监测终端,实时传输运行数据至市场监管部门,构建“安装—使用—维护—报废”的全链条监管体系。
破解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难题,需要法治保障、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的“三位一体”解决方案。云浮既要用足用好现有政策工具箱,更要以开放姿态吸收先进经验,让垂直交通的“最后一百米”真正成为民生幸福的“上升通道”。电梯轿厢在缓缓升起的那一刻,承载的不仅是居民出行的便利,更是一座城市对民生关切的温暖回应,它丈量着城市治理的温度,更见证着文明进步的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