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通 云浮发布 云浮日报 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云浮宣传 云浮融媒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云浮:一根球棍,挥出城市体育新名片丨探寻广东21城体育性格

2025-10-10 18:55 责任编辑:甘得意 字号:

在广东体育版图上,云浮正以“曲棍球之城”的鲜明标签,书写着属于这座年轻城市的体育故事。这里没有海滨的壮阔,却有着扎根土地的坚韧。当国际标准的曲棍球场在体育公园内熠熠生辉,当“浮云队”的误读成为过往,“曲棍球之城”正成为这里崭新的名片。

在这片土地上,曲棍球运动并非与生俱来,却以惊人的速度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这背后,是一段关于坚守与热爱的岁月故事。

从零开始,多年坚守

2001年,从省队退役的陈富杰做了一个在旁人看来有些不划算的决定:离开珠三角,来到当时尚无专业曲棍球队伍的云浮,从零开始。

“其实就两点:一是自己对曲棍球的热爱,不想离开这个项目;二是希望能让更多云浮人走出云浮,去到省队甚至国家队的舞台,让更多人通过曲棍球看见云浮。”陈富杰回忆初衷。

创业维艰。建队之初,连一块标准的训练场地都是奢望。“最早我们都是在土场地里练”,器材也极度紧张,“一颗曲棍球能用两年左右,直到球面的凹凸点都磨平了才会换”。

筚路蓝缕,终见星光

二十四载春秋,足以让一棵树苗亭亭如盖。陈富杰用同样的时间,见证了云浮曲棍球的破土与繁茂。

两个瞬间让他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一是看到队员们举起奖杯的那一刻;二是看着硬件一点点变好,“从过去的土场地,到现在拥有3个国际标准曲棍球场”。

更令他欣慰的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云浮曲棍球坚持 “从娃娃抓起” ,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布局,甚至延伸至幼儿园。截至目前,云浮有25所学校在开展曲棍球活动,在中心体校训练的苗子们达120多人,梯队规模稳步扩大。

城市名片,因球而响

赛事的落地,为云浮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陈富杰教练欣喜地看到,以前外出比赛,会被误称为“浮云队”,如今这一现象已不复存在。“云浮”二字,随着云浮曲棍球运动的发展而愈发响亮。

作为政协委员,他期冀着借助承办十五运会的契机,将曲棍球发展落实到城市规划中,吸引优秀队员退役回流执教,形成人才代代相传的良性循环。

在他看来,曲棍球所需的团队协作、拼搏精神与云浮这座城市的气质高度契合。“云浮人身上有勤恳、耐劳的特质,而曲棍球比赛需要队员们互相配合、坚持到最后,这种拼搏、不放弃的精神,和云浮人的性格特别像。”

星火传承,家乡牵挂

从云浮山背村走出的陈启俊,已成为国家男子曲棍球队的队长。他职业生涯中最印象深刻的,还是第十四届全运会的冠军。“当时我们面临的条件很艰苦……但教练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靠着顽强拼搏的意志力,最后成功拿下了冠军。”

尽管常年在外征战,他始终心系家乡。每次回到云浮,他都能感受到曲棍球氛围的新变化。“现在云浮很多学校,甚至我家乡的小学,都知道曲棍球这个项目了,能明显感觉到这项运动在慢慢普及。”

对于家乡的青少年爱好者,这位国家队队长送上真诚的建议:“一定要好好练、沉下心来练,不要想着一步登天……先把当下的基本功打磨扎实,这才是最关键的。”他表示,非常愿意参与家乡的推广活动,为“曲棍球之城”贡献自己的力量。

面向未来,走向全民

推广曲棍球,不能只靠专业队。陈富杰教练表示,在持续深化“体教融合”的同时,未来会考虑向社区延伸,开展趣味活动和基础培训,让曲棍球从专业运动变成大家能参与的健身项目。

他介绍,曲棍球作为群众健身运动益处良多,既能锻炼大脑反应力,也能增强心肺功能和身体协调性。玩法上也可灵活调整,香港就有分年龄段的趣味比赛,甚至专为老人设置的组别,不同人群都能找到参与的方式。

随着十五运会的临近,云浮已准备好向全国展示其独特的体育性格。陈富杰教练向全国观众发出诚挚的邀约:“欢迎大家来云浮观看十五运曲棍球比赛!希望大家能来到现场,感受曲棍球的魅力,也看看我们云浮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