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之韵丨在橘子洲,感受伟人风采
初冬时节,全家从广州南站出发,乘高铁去长沙旅游,未满2岁的孙子颇为高兴,到处撩人,别人说他聪明可爱。到达长沙后,入住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附近的一家酒店。稍作午休,我们便打车到橘子洲,瞻仰毛泽东青年艺术塑像。
橘子洲是湘江最大也是最有名的洲,它坐落在湘江中央,四面环水,长达5千米,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是一个狭长的洲岛。眼下的橘子洲,好像一片漂浮在湘江里的绿叶。我们一下桥就往洲头的环岛公路走,一路上行人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冬日的阳光总是带着特别的温暖和明媚,面对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美丽景色,孙子在嬉笑奔跑。这儿离毛泽东青年艺术塑像还有一段较长的路,奶奶抱着孙子,我们坐上了一辆旅游观光车,没多久,就看见了一片梅林。
步入梅园,一株株梅树静静地伫立,枝头梅花点点,淡淡的幽香随风飘来,令人心旷神怡;梅花绽放于寒风中,似乎每一朵都诉说着坚韧与雅致,真是美得不凡。走过梅园,一片绿油油的橘园映入眼帘。橘子洲以盛产南橘而得名,种植了四十多种中外名橘。一棵棵橘子树,挂满金黄的果实,仿佛是冬日的灯塔,温暖了游客的心房。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岛上的美丽风光,约5分钟,就来到了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广场。半月形的广场,一直延伸到湘江水边。站在广场上扶栏远眺,左边是繁华的长沙市区,右边是云雾缭绕的岳麓山,中间是波涛滚滚的湘江水,置身其间,仿佛是站在一艘超级航母上,它带着我们乘风破浪。
我们走近毛泽东青年艺术塑像前,但见青年毛泽东深邃的双目,坚定地注视着当年这片饱经忧患的大地。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925年晚秋,32岁的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凝望着滔滔北去的湘水,挥笔写就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诗词,描绘了湘江寒秋美景,赞颂了革命青年,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抒发了心忧天下、济世救民的豪迈情怀。我爱好诗词,尤其爱好毛泽东诗词。在他诸多诗词中,我最喜欢这首《沁园春·长沙》。该词对大自然的描写以及洋溢着革命家的豪情,是何等酣畅淋漓,青春勃发,又引发了多少人的共鸣!可以说,词中伟人那博大的胸襟和气魄,为青年立志报国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青春逢盛世,奋勇正当时。毛泽东青年艺术塑像屹立在江边,气势磅礴。江面上波光粼粼,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岸边的绿树红花,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这座雕像充分还原了毛泽东32岁时的形象:总高度为32米,象征毛泽东32岁时在这里挥笔写下了《沁园春·长沙》这一不朽诗篇;长83米,寓意其享年83岁;宽41米,象征主席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76年逝世,执政41年。整座雕像仅底部就耗掉了8000多块巨石,总重量达2000吨,占地面积达到了3500平方米。雕像采用了“永定红”花岗岩巨石,寓意着长久永恒,其中红色作为国旗的颜色,不仅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一种颜色,还充分地向我们展现了那段珍贵的红色记忆。
站在雕像前,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伟人的风采和一股强烈的革命精神。我们拍照留念,并给孙子讲述毛泽东的革命故事。
【作者】黄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