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园丨执笔写冬
时光寂寥,又是寒冬。我裹紧了大衣,探出头向外望去,满天红霞,橘子味的气息瞬间扑鼻而来,我正看得痴迷,一阵风惊醒了我的肌肤,顿觉寒风刺骨。冬天已正式迈入了门槛,寒风席卷着那瑟瑟抖动着的树叶,片片落下的是对秋的深情。
与小侄铺毡对坐,斟上两杯普洱茶,茶色浓郁,雾气袅袅。各自捧着喜爱的书籍静静阅读。芳龄五岁,却能像大人一般,如醉如痴地沉浸在书里的故事。他说最喜爱《咏雪》里面的那句:“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初读不懂其意,给人一种祥宁的初冬感。大抵是南方从没见过雪的缘故,才令人如此向往吧。
在此场景下,我也喜欢阅读名家笔下的冬。老舍笔下的冬又是怎样的呢?“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从“卧”“冒”“拿”“照”几个动词,老舍先生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于是,一幅冬日水墨画生动形象地铺展在我们眼前。忍不住上前欣赏一番,老舍赋予了他们独一无二的魅力。我也迫不及待跑过去,看看房顶上是否有水墨画般的存在。河流的水是一样的,经过多少年,依然汩汩流淌,丝毫不畏惧冬日,这便是南方的冬日。
郁达夫笔下的冬又是怎样的?
“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尤爱这一段,同样是运用了修辞手法,读完让人眼前一亮,“鸟雀”“泥地”“老翁小孩”“各司其职”,谁也不管谁,只管尽情地享受这可爱的冬日。惹得我也想上前去坐一坐,和那个老翁,孩童聊聊天,捉弄捉弄这可爱的冬日。走走作家走过的足迹,两篇文章略有不同,独特的写作技法。给我们展现的是不一样的冬日场景。说起冬季,给人第一印象便是寒风刺骨,万物萧条。但有时也是温柔可爱的一面,不能以偏概全。
在我的家乡,冬日可没有那么明显,既无漫天飞舞的雪花,也没有结冰的河流,树木依旧是四季常青,气候温和。我不曾见过雪花,每当见到其他省份在黑夜中飘零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时,不知惹来多少羡慕的眼神,或许这是他们司空见惯的不足为奇,对于我们来说,真是百年不得见一次,足以见到它的可贵。
如今已入冬,但是我们这依旧是艳阳高照,身着短袖,看到北方的朋友们都穿上厚实的衣裳,我才发觉,冬天是真的来了。虽然羡慕有大雪纷飞的地方,但我们这能见到常青的绿植,也是一种幸福呀,知足常乐便是好的。
抬头看了一眼小侄,他在认真地抄写着书本里的好词好句,并附上日期,我也执笔书写着冬天的文章,冬天可以写什么呢?只要细细观察,万物皆可写,每一种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意义所在。
【作者】李炳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