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良”策丨云城区安塘街:全力擦亮匠心石乡·品质安塘金字招牌
云城区安塘街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紧扣云浮市委“365”竞标争先体系、区委“提升首位度、建设都市圈”目标定位和“1+2+5”任务清单,锚定“百亿石材强镇”目标,大力实施“五大工程”打造百亿石材“单项冠军”,全力擦亮匠心石乡·品质安塘金字招牌。截至今年7月,安塘街实现石材产业总产值65亿元。
交通路网提速,立体路网逐渐清晰
今年以来,安塘街积极响应实施“东融湾区”策略,在云石大道、国道324、G80广昆高速、汕湛高速贯穿全街的基础上,全力配合省、市、区的重大交通路网工程建设。
安塘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安塘街多次召开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征拆工作专题调度会,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推动广东金属智造产业园南大道项目进入扫尾,计划近期完工通车。提前完成国道324改线364亩征地任务,为施工方进场动工协调理顺各类难点节点问题。科学调配力量组建工作组开展G80广昆高速扩建征地拆迁。深南高铁、广佛肇云高速等一批重点交通工程项目也按计划加快推进。
安塘街纵横交错的交通路网
产业集群提质,产业转型后劲有力
为打造产业链集群式发展,安塘街紧扣市委提出的“三大抓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挺起云浮石材“大家长”的脊梁骨,建设“三大园区”(夏洞石材城、石材转移基地、云浮国际石材产业城)推动石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在项目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持续发扬“白+黑”“5+2”连续作战精神,白天走田间踏地头钻探,指界测量,清点青苗;晚上进村队入农户坐板凳,解读政策宣传动员,全力推动4430亩云浮国际石材产业城和1004亩安塘石材转移基地(四期)提前完成土地征收,为石材产业集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积极跟随区招商团队赴香港、广州、深圳、佛山等多地开展招商引资和经贸交流活动,今年以来新增投资项目22个,总投资8.23亿元,意向落户云浮国际石材产业城项目2个,计划总投资37亿元。坚持将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向园区聚集,吸纳和培育22家规上企业入园经营,集聚了高分子材料的新型加工和应用技术等石材科技型企业,切实推动石材产业从马路经济向园区经济发展,提升云浮石材产业集聚度、品牌知名度。今年1-7月,全街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4亿元,全口径工商税收入8898万元,同比上升35.23%;市场主体数3428间,同比上升14%。
暖企服务提温,企业成长环境优越
在政务服务上,安塘街依托15分钟党群服务圈,打造石材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强化政企资源对接联通“一站式”服务,协助注册石材企业133家,解决石材企业235件难题。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该街充分发挥石材产业人才驿站为石材产业提供人才支撑的优势,建立石材工艺大师、本地大型石材企业主等为主体的技能人才库,与云浮技师学院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对接石材产业工人技能提升需求,精准开展石艺雕刻、电商销售培训班,全力推动石材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质增效。在民生服务上,该街全力摸清石材企业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需求,联合安塘中学、安塘中心小学解决约600名石材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为企业留住人才做好服务保障。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该街持续巩固美丽圩镇、美丽镇村建设成果,配套篮球场、羽毛球场、图书馆等文体设施并免费向群众开放,以最大诚意最优服务为石材企业安家落户提供优质环境。
网格管理提效,规范引导持续加强
为活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安塘街按照“网格长+网格员+两新党建指导员”网格化标准,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石材企业网格。全体干部职工进网入格,以一对多定向联系石材企业的方式,开展安全生产、环保等各类宣传和排查,指导企业规范经营,诚信经营,共同营造良性有序的经营环境。此外,还依托党建引领“多网合一”信息化体系,推动“两新”党建指导员开展“双同步”工作,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在石材企业的覆盖,加强对石材企业的政治引导,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如今年成立的阿斯顿水磨石有限公司联合党支部,积极响应设立区教育基金会号召,一次性捐赠20万元助力全区教育事业向好发展。
治安防控提档,社会大局持续安稳
为汇聚起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力量,安塘街在园区、国道沿线石材企业的安装安防监控,接入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智慧云图平台”,通过治理视频监控图像资源的安全共享应用,实现石材企业智慧治理。
安塘街一工作人员介绍,街道组建党员治安联防队、群防群治队伍,建立“党建带群建”“党群共商共建”“党群共治共享”三项机制,推动常态化进园区、深入企业开展扫黑除恶、禁毒整治、防范诈骗等宣传活动70场,有效化解石材企业内部矛盾50余起,签订调解协议13余份,切实为石材企业创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商会、“好人队伍”等群体力量,依托“1+4”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安塘街协商议事联络室、安塘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好人队伍”工作站(议事室、点)等平台,不断放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势效能,形成优势互补、专群结合的“企业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