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丨新兴凉果产业成乡村振兴“甜蜜引擎” 年产值超30亿元,带动就业5万人
享有“中国果品加工之乡”美誉的新兴县,凉果产业底蕴深厚,“新兴凉果制作技艺”荣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兴话梅”更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声誉卓著。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新兴凉果商会乘着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东风,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凝心聚力筑根基
党建引领促发展
据悉,目前,新兴县拥有凉果企业50家,产品逾300种,形成了以新兴凉果工业城和共成开发区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年综合产值超30亿元,带动就业5万余人,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
新兴县凉果行业商会将党的建设视为产业行稳致远的“压舱石”。会长邓裕新深有感触地表示:“坚持党的领导是商会和会员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会员企业建立党支部,就是要让党的组织和工作在产业发展一线扎根。”依托这些党支部平台,商会常态化组织开展学法普法活动。邓裕新强调:“通过党员带头学、带动员工学,切实提升企业经营者和全体员工的法治意识,把守法合规经营内化为企业的自觉行动,这为整个凉果产业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创新驱动强内核
擦亮品牌拓市场
走进新兴县城的一家凉果特产专卖店,浓郁而独特的果香扑面而来。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凉果产品令人目不暇接:标志性的“新兴话梅”占据C位,色泽诱人;新开发的青梅酒、青梅丹、陈皮梅、甘草榄等产品包装精美;还有地道的竹盐黄皮、杨桃干等特色品类。店主热情地招呼着顾客:“尝尝我们的新品青梅饼吧,酸甜适中,开胃生津!”“这个话梅味道太正了,就是小时候的记忆!”顾客们一边品尝一边对同伴说。
面对市场新需求,商会积极推动会员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化合作。在守护“新兴话梅”等国家地标产品品质的同时,大力开发青梅丹、青梅饼、青梅酒等系列新品,推动传统凉果向餐饮、保健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为“新兴凉果”这张闪亮名片注入新活力,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践行责任显担当
反哺桑梓惠民生
走进会员企业“香港甜心屋”的标准化包装车间,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长长的流水线旁,数名工人正熟练地操作着,机器规律的嗡鸣声与工人们轻快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这份工作离家近,骑电动车十几分钟就能到,能照顾家里老人小孩,收入也稳定。”一名工人告诉记者。这条高速运转的流水线,不仅输送着风味独特的凉果产品,更承载着众多本地群众“顾家又赚钱”的朴实愿望。
产业兴则乡村兴,商会深谙此理。一方面,凉果行业为当地创造了近5万个“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有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另一方面,商会积极号召会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优先收购本地农产品,年收购量达30万吨,其中今年在本县收购青梅近3000吨,有力保障了农民收益,为乡村振兴及“百千万工程”实施贡献了实实在在的力量。同时,商会积极动员会员企业参与慈善公益,回馈社会。去年以来,商会会员企业分别为“绿美广东”植树行动捐款125000元、为新兴县首届年慈善万人行捐款62400元、为新兴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项目活动捐款85000元。
面向未来,新兴县凉果行业商会将携手全体会员企业,锚定建设高标准凉果工业园区目标,重点推动新建凉果生产和加工园区尽快落成,着力打造“农工文旅”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