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县六祖镇塔脚村:“四个三”工作法 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新样板
从默默无闻的革命老区,到荣膺“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新兴县和谐宜居示范村”,再到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塔脚村打好“党建+机制+产业”创新组合拳,以“四个三”工作法,实现“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良性循环,为“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塔脚经验”。
人居环境“三跃升”,禅韵焕新显魅力
破立并举治顽疾。塔脚村积极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着力解决环境问题。累计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63场,拆除危旧房8间,清理生活垃圾78吨,整治乱堆乱放128处,彻底扫除村庄“视觉污染”。见缝插绿塑颜值。利用腾挪出的空间及房前屋后闲置地,建成“生态小版块”和“美丽庭院”62个。村民自发筹资5.68万元参与绿化景观改造,精心打磨1.5公里“禅径芬芳”绿美建设示范带,实现“推窗见绿、行路成荫” 的诗意栖居,更在2024年“绿美新兴大擂台”中勇夺一等奖。全域提质树标杆。完成鹤门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塔脚、上朝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计划今年9月底前完工,实现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同步推进农房风貌提升,完成36户农房美化改造,云浮市农房风貌品质提升现场会在此举办,印证了“面子”“里子”双提升的实效。
长效管护“三机制”,共建共享筑根基
“党员包片”,责任田里“绿长驻”。 破解“重种轻管”难题,塔脚村首创“分片到党员”责任制。结合“组织设榜,党员揭榜”,党员主动认领管护片区,村支书统筹、两委干部和小组长联动处置问题,确保16978株苗木株株有人管、片片有人护。积分赋能,小积分撬动“大管护”。创新推出“积分制+村规民约”模式,将环境整治、爱绿护绿、志愿服务等事务转化为可量化的“积分指标”,村民通过做好门前“三包”、参与清洁行动、做好公共绿化维护赚取积分兑换大米、花生油等生活用品,用“看得见的实惠”撬动参与热情。志愿聚力,青春力量“护绿荫”。招募“我为塔脚添美景”志愿者队伍,依托“i志愿”平台,发动返乡大学生、青年担任管养员、监督员,形成“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个村庄”的管护网络,筑牢“持久绿美”根基。
党群服务“三聚力”,阵地暖心汇民情
功能提质强阵地。塔脚村依托党群服务阵地,推进“两社三中心”建设,整合400平方米资源打造7个功能空间,涵盖“一老一小”关爱、游客服务、农产品助销等,通过“一室多用、错时使用”,让低频空间焕发生机,实现服务承载力跃升。服务聚气暖民心。聚焦群众需求,以“公益+低偿+市场”模式引入“合伙人”,通过“点单-派单-接单”机制提供服务。如开展暑期“爱心托管”,覆盖超100名青少年;联合多部门开展16次健康义诊等活动,吸引老人常来,让党群阵地成为聚人气、暖民心的温馨港湾。赋能兴业促发展。聚焦本地香荔产业,利用党群服务中心附近闲置公房打造助农直播间,联合多所高校及单位,构建“党员当主播+主播带主播”党建引领电商助农模式,助销新兴香荔、大米等农产品,同时在直播间门口设“扫码即购”码和临时转运集散点,以直播引流和场地支持助香荔种植户增收约10%。
乡村产业“三路径”,方寸拓富谋发展
“庭院+”激活闲置空间。依托毗邻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区位优势,塔脚村引导村民巧用房前屋后闲置空间,发展特色“庭院经济”。返乡青年梁军以禅意小品装点庭院,经营主题咖啡馆与特色小食,年营收达36万元,成为“美院生财”典范。“民宿+”赋能乡村旅游。盘活闲置农房,打造暮澜柚舍、菩舍民宿、花花休闲农场等一批特色项目,形成民宿产业集群,通过融入禅意文化与田园风情,提供差异化体验,吸引高端客群。2024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农产品销售,实现“一宿兴百业”的良性循环。积极引进投资约1亿元的塔脚特色街区项目,推动产业能级再跃升。“香荔+”推动产业升级。村党总支书记、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叶雷飞牵头成立新兴县新荔种植专业合作社,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将零散的200亩香荔地整合升级为530亩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基地,年产量跃升至50万斤。创新推出“六祖禅荔”“香荔蜜”“香荔茶”“香荔冻干”等品牌产品,实现从“论斤卖鲜果”到“论品牌卖精品”的跨越。利用助农直播间,开展30多场直播带货,带动村民增收近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