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丨新兴县稔村镇:三举措推动丝苗米产业 谱写乡村振兴的“致富经”
近年来,新兴县稔村镇积极推动特色丝苗米产业发展壮大,以兴粮米业为龙头企业,通过“创新土地经营模式、构建智慧农业体系、打造产业增值品牌”三举措探索出一条“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径,赋能高质量发展。
盘活土地资源,构建联农带农新模式
稔村镇以“土地整合+利益共享+激励赋能”三位一体的模式,盘活千亩撂荒地,引导企业、农户种植优良品种,显著带动水稻种植增收,为丝苗米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党建引领连片流转。以党建为纽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开发“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模式,统筹整合碎片化土地,推动兴粮米业成功在白土村流转耕地570亩,打造稔村最大的丝苗米种植基地,成立新兴县稔村供销社助农服务中心。同时,通过代耕代种撂荒地400亩、管护垦造水田520亩,总计唤醒“沉睡”土地1490亩,让“撂荒地”蝶变为“希望田”。
联农带农利益联结。在推动规模化种植过程中,稔村镇始终注重加强企业与村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企业聘请当地村民开展育秧、插秧等农田管理工作,带动当地农户就近就地就业,借助镇级人才驿站等平台,组织种植能手、党员技术骨干等开展人才培训、交流对接等活动6次,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技能人才,使传统农民转型为一手拿薪金、一手收租金的“现代农业产业工人”,为丝苗米基地建设提供充足人才资源,并带动当地农户每年创收60万元,实现“租金+薪金”双增收。
亩产奖励激发动力。兴粮米业推出阶梯式增产奖励模式,对承包户实行“亩产700斤奖10斤、800斤以上奖30斤”的激励措施,有效激发了农户参与管理与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了水稻产量与品质双提升,2024年实现销售总收入2360万元,生产销售大米4620吨,形成“种好粮、得实惠”的良性循环。
打造高效农业体系,赋能全链条提质增效
稔村镇积极鼓励企业以技术创新为引擎,通过装备升级、工艺优化、技术攻关等方式,构建起智慧农业体系,推动农业生产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为全产业链发展注入核心动力。
机械化生产扩规模。稔村镇高度重视农业技术装备投入与应用,支持企业引进大型拖拉机、插秧机、飞防无人机等现代化农机装备,实现撂荒地快速平整、稻秧苗高效插种、病虫害精准防治,使复耕效率倍增,为规模化种植奠定基础。同时,推动白土水闸重建和灌渠清淤工作,为丝苗米种植提供稳定供水保障。
数字化加工提质效。推动兴粮米业配备成套自动化加工、包装流水线及智能提升设备,并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行全流程管控,加工效率显著提升,日加工产能达240吨,产品品质稳定性增强,同时大幅降低工人作业强度,实现降本增效目标。
科技化赋能强支撑。支持企业打造合作社地产化优质稻米生产加工企业,着力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聚焦全链条技术瓶颈,持续加强选育优种、智能色选、产后保鲜贮运等关键技术的研发,用科技支撑推动产业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
推动品牌创建,实现价值跃升与市场拓展
品牌化是农产品提升价值、拓宽市场的必由之路。为实现企业发展的新跨越,稔村镇党委助力丝苗米企业深耕品牌创建,成功实现从“产品”到“品牌”的价值跃升。
坚持初心赢信赖。坚持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引导企业始终将“质量第一、诚信为本”作为经营宗旨,以优质产品、良好信誉与周到服务,践行“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作为企业的承诺。其中,凭借扎实的品质基础与社会责任担当,兴粮米业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信誉,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新兴县产量最大的大米生产企业,获评市级粮食应急企业、县级农业龙头企业。
塑造品牌知名度。稔村镇党委充分利用“镇镇有声 ‘云浮好物’”直播、稔村濑粉产业发展大会等活动,助力企业构建“线上引流、线下体验、文化赋能”相结合的宣传推广体系,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成功打造“粤金粮”注册品牌,塑造了丝苗米、岭南香米、油粘米等知名品牌,并依托优质品质联动覆盖周边商超销售网络,有效搭建稳固产销对接平台,擦亮“白土丝苗米”名片。白土村获评广东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丝苗米专业村,产品也被列入广东省第一批扶贫产品名录。
多方联动扩销路。积极搭建生产与销售对接平台,依托百源电子商务公司,发展电商销售平台;借助顺德帮扶力量,联系佛山市供销合作社、佛山市新供销禅明农产品公司、禅城区新供销天裕农产品公司等农产品销售公司,不断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第一、二届濑粉产业发展大会期间,带动丝苗米销售额超300万元,打开了“丝苗米”销往珠三角地区的广阔销路,打响白土丝苗米“一村一品”品牌知名度。
下一步,新兴县稔村镇将持续提升特色丝苗米基地知名度,推动兴粮米业增资扩产项目动工建设,带动企业提质增效;牢牢守住“粮袋子”,不断挖掘并激发“绿色生态+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的潜能,着力绘就乡村振兴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