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丨王振义:我一生只完成了一件事,就是对病人负责
他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他无私公开治疗方案只为使更多患者受益他年逾耄耋仍奋战在医学救治一线为青年医生指点迷津人生百岁之际这位集大成于一身的医学泰斗却认为自己一生只完成了一件事——对病人负责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振义王振义肖像。新华社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供图)攻克最凶险白血病“第一人”1948年,王振义自震旦大学医学系毕业1952年开始在著名内科专家邝安堃的指导下从事血液学研究1959年,王振义第一次以医生的身份“遭遇”白血病为攻克白血病王振义除了问诊、查房就是泡在图书馆、档案室翻阅资料经历数年苦心探索终于迎来突破:全反式维甲酸可以在体外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为正常细胞1986年的一天一名身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小女孩生命垂危王振义通过仔细研判建议她服用尚处于试验阶段的全反式维甲酸面对他人的劝阻他说“我相信科学,我有信心!”7天后,奇迹发生了女孩的症状明显好转一个月后完全缓解王振义的心结解开了王振义。图片来源:人民日报那一年,他陆续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23例患者病情完全缓解他将相关成果写成论文发表立即在世界范围引起轰动他和学生陈竺、陈赛娟等一起创造性地提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的治疗方法让这种最凶险的白血病五年生存率从10%提高到97%以上成为第一个可被治愈的白血病王振义和学生陈竺、陈赛娟。图片来源:人民日报(上海血研所提供)不计名利 “只想病人能好”随着全反式维甲酸的治疗方案逐渐得到各国医学界的验证这位来自东方的医者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然而,此时的王振义一心只顾着一件事:如何让全世界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用上这种药他说“钱或者名誉的问题,我不会去想,我只想病人能好”图片来源:人民日报王振义的医者大爱也不仅局限于病人多年来,他善行的步履从不停歇托学生捐款给汶川大地震伤员每年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定期捐款取出积蓄设立青年医师奖励基金……2020年,王振义将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的百万元奖金全数捐赠给瑞金医院“广聚善爱”(慈善)基金项目至今已有65位受助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于利无求,于名,王振义也甘为人梯他学术成果卓著但总是将成果归功于团队把合作者特别是年轻人推向前台1994年,王振义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仅一年后他就主动将时任所长的位置让给年轻人他说“让位给有能力的年轻人,我们的事业才能始终向上”1987年3月23日,王振义(左四)参加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揭牌仪式。新华社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供图)把学术财富留给年轻人如何建立一所名副其实的医科大学?1985年,上海第二医学院正式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这个问题在时任校长王振义的心头久久萦绕经费不足、设备不好、人员不够……面对薄弱的学科基础王振义决心把眼前的难题一项项攻克他四处奔波申请经费添置设备建立重点实验室派出学生赴法留学与多所国外医学院建立合作让人才培养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校长王振义(前左)授予法国巴黎第五大学校长欧基埃名誉教授称号(摄于1985年)。新华社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供图)一花不足春,接力春常在培养学生,王振义倾囊相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至今记得王老曾将自己的毕业论文亲手修改了10遍2003年,年逾古稀的王振义刚从临床一线退休就为自己布置了新的任务——每周一次“开卷考试”即每周初由学生提交疑难病例形成“考卷”他查询完中外文献亲自带领学生一起探讨交流如今“答卷集锦”《瑞金医院血液科疑难病例讨论集》已出版多本成为王振义留给年轻医生最好的礼物王振义院士与学生一起探讨临床上遇到的疑难病例。图片来源:新华社从医执教75年间王振义共带教33名硕士、22名博士当年那间不足五平方米的实验室走出了陈竺、陈赛娟、陈国强三名院士留下了“一门四院士”的佳话面对人们的赞许,桃李满天下的王老说——不是我培养了他们是时代、国家给了他们机会也是他们个人的努力成就了他们自己我很幸运,能与他们共同攀登
2024-09-19 -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 李振声:矢志攻关 筑牢大国粮仓
他曾在祖国西北耕耘31载培育推广抗病、高产的远缘杂交小麦他曾组织开展多项重大农业科技攻关助力我国粮食大幅增产在70余年的科学生涯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始终把“回报国家”作为奋斗目标为“让中国人吃饱饭、吃好饭”而不懈努力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李振声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国家培养了我,我应该向国家作出回报”1931年,李振声出生于山东淄博少年时经历了上世纪40年代初的大饥荒人们以树叶树皮、蒜皮葱根充饥的场景令他至今难忘他深切体会到粮食的宝贵立志要让中国人吃饱饭“新中国让我有饭吃,又能上大学,这是我儿时从不敢想的事。”李振声说,“国家培养了我,我应该向国家作出回报。”1951年从山东农学院毕业后李振声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实验馆1956年,他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奔赴陕西杨凌工作1987年,西北植物所遗传室部分研究人员(左一为李振声)当时,小麦条锈病在我国黄河流域肆虐一年便能导致小麦减产超百亿斤李振声苦苦思索解决之道从事牧草培育研究的经历让他有了大胆的设想牧草抵抗疾病的能力很强如果将牧草与小麦杂交就有可能培育出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让牧草和小麦进行“远缘杂交”绝非易事面临一系列科学难题李振声和团队迎难而上选取长穗偃麦草进行重点研究他们曾每天步行往返20里路去试验田查看苗情他们冒着大雨细心播种收麦、拉车、脱粒也都亲力亲为杂交品种不能发芽他们蹲在田里逐株排查面对质疑,他们不为所动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研究方向经过20多年攻关李振声和团队育成了“小偃”系列高产、抗病、优质新品种其中,“小偃6号”能同时抵抗8个条锈病菌生理小种侵染成为我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衍生品种达80多个截至2003年全国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逾150亿斤李振声还创建了蓝粒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将原本需要数十年的远缘杂交育种过程缩短至3年大幅提升了育种效率“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除了亲力亲为选育小麦新品种李振声还“运筹帷幄”不断谋划粮食增产新方案1987年6月,李振声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当时,我国粮食产量已出现连续3年的徘徊不前李振声经过3个月的调研提出了黄淮海中低产田治理方案开展了大面积中低产田治理工作被称为农业科技领域的“黄淮海战役”这项工程实施6年为我国增粮504.8亿斤1995年,为打破我国粮食生产4年徘徊的局面李振声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农业生产的问题、潜力与对策》的报告提出了实现粮食产量增加1000亿斤的对策2003年,针对我国粮食生产连续5年减产的情况李振声提出争取3年实现粮食恢复性增长的建议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荣誉接踵而至,但他没有止步李振声院士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展示历次杂交后获得的小麦品种的标本。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2011年,李振声提出建设“渤海粮仓”向盐碱地要粮2013年“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正式启动实现环渤海地区5年增粮200多亿斤2020年,年近90岁的李振声提出建设“滨海草带”的设想以确保我国饲料粮安全李振声院士在介绍河北海兴盐碱地治理的前后对比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面对国际上一度出现的“谁来养活中国”的声音李振声的话掷地有声他也用实际行动作出了有力回应“要跟着国家需求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在李振声学生们眼中他生活简朴、淡泊名利心里惦记的都是粮食这一国家大事“李老师很少考虑自己,一辈子都在想着让大家都有饭吃、有好日子过。”让中国人吃饱饭、吃好饭,需要持续奋斗李振声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在承担科研任务的同时他在人才培养上倾注了大量心血每年入冬前,李振声都要带学生去田里看小麦的苗期繁茂性早春去调查小麦的抗寒性五六月在田里指导选种他在科研中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带动学生们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他把奖金全部捐献出来作为学生的“助学基金”在李振声的悉心指导下研究组培养了一批批博士生、技术人员成为各自岗位上的骨干力量李振声院士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的试验田里。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年逾九旬,已不能亲自去田间地头但李振声依然心系科研他经常向学生了解远缘杂交小麦育种最新进展、“滨海草带”建设情况并提供指导和建议“一个人一生中能做的事情有限,所以目标必须明确、集中,要跟着国家需求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李振声说
2024-09-19 -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丨黄宗德:英勇战斗 以身许国
17岁入伍投身革命先后参加渡江战役、江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荣获“二级战斗英雄”、胜利功勋荣誉章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被朝鲜授予“一级国旗勋章”他就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智勇双全:连破5个火力点,只身俘敌22人1952年8月21岁的黄宗德奉命奔赴抗美援朝战场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金城反击战黄宗德所在的志愿军第24军74师220团2营5连奉命攻打上九井西山13日夜,总攻开始连长让因得痢疾正发高烧的黄宗德殿后他却说“就是死也要死在战场上!”冒着敌人密集的弹雨黄宗德第一个跃出阵地率领全班突破7道铁丝网攻下敌前哨阵地他带尖刀班主动策应两翼兄弟部队突破敌防线连续摧毁敌5个火力点打退敌1个班的反扑攻占主峰战斗打了整整一夜全连仅剩13人第二天黄宗德独自一人遭遇了躲在坑道内的残敌在冲锋枪被打坏,右前胸负伤的情况下他没有退缩抱着必死的决心用仅有的手榴弹和炸药包炸开坑道敌人纷纷缴枪投降此次战斗黄宗德打掉敌地堡3个毙敌7人只身俘敌22人缴获卡宾枪12支、步枪8支、冲锋枪4支、报话机2台黄宗德(右一)与战友在朝鲜合影留念(1954年2月15日摄)。新华社发70多年过去了回忆起当年牺牲的战友黄宗德依然泣不成声“他们才是英雄,我是替他们接受的荣誉。”永感党恩:“是党把我从贫苦少年培养成革命战士”1931年8月黄宗德出生在山东荣成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黄宗德的姐夫和姐姐都是地下党员在他们的影响下,黄宗德加入了青年抗日先锋队为组织传递消息,站岗放哨1948年12月17岁的黄宗德参军入伍1949年4月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黄宗德被编入解放军第25军74师221团第一次参加了战斗黄宗德回忆说“我不会水,但有一个信念,我绝不能牺牲在这,我们要解放全中国。”渡过长江后因为天降大雨黄宗德和战友们分散在老乡家避雨“几个国民党散兵也来敲门,我俘虏了3个敌人,立了三等功。”黄宗德接受采访时讲述自己的战斗经历(2024年9月10日摄)。新华社发(靳宪彬 摄)回忆起自己的革命历程,黄宗德说“是党把我从贫苦少年培养成革命战士。”最让他骄傲的是自己的政治生命和共和国同岁75年过去了,入党时的细节老人仍记忆犹新“1949年6月,在江苏镇江的一处破庙里,我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黄宗德一路随军作战,多次立功不忘初心:“共产党员没有特殊的权利”今年88岁的王锦华和黄宗德伉俪情深已经共同度过了67个春秋在她眼中,丈夫就是一名普通的军人“他很少跟我和子女讲他过去的战斗经历。”黄宗德与妻子王锦华在干休所散步(2024年7月20日摄)。新华社发(王中旺 摄)从朝鲜战场回国后黄宗德先后担任团政治处主任、团副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师副政治委员等职务“三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他都在部队,没在我身边。”在王锦华记忆中,丈夫一心扑在工作上,照顾家庭很少“但我并不怨他。他是军人,属于军队,属于国家。”在黄宗德影响下,三名子女都曾参军入伍二儿子黄毅从部队转业时请求父亲给予帮助黄宗德对他说共产党员没有特殊的权利你自己该怎么办就怎么办1986年,黄宗德从副师职顾问的岗位离休尽管离开工作岗位但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每天收看《新闻联播》,阅读《参考消息》将大量精力投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中担任多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曾到机关、企业、社区做过几十场报告黄宗德给青年官兵讲述战斗故事(2019年7月27日摄)。新华社发(王中旺 摄)如今已年过九旬的黄宗德仍十分关心国防和军队建设“强大的军队是国家安宁的保证。部队的同志们要忠于党和人民,好好提高本领,为保卫国家和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贡献。”
2024-09-19 -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丨王小谟:用一生为祖国打造“千里眼”
主持研制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等多部世界先进的雷达引领中国预警机事业实现跨越式、系列化发展……他坚信“中国人一定能行”一生为祖国国防事业打造“千里眼”他是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2023年3月6日王小谟溘然长逝享年84岁新中国成立75周年前夕王小谟被追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王小谟在位于北京的电子科学研究院回答媒体提问(2013年7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要为国家站岗放哨”王小谟说雷达事业的重大意义就是要为国家站岗放哨1961年从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的王小谟被分配到国防部第十研究院第14研究所(今中国电科14所)从事雷达研究雷达被称为国防“千里眼”当时,我国电子工业水平整体不高迫切需要研制出自己的雷达装备部队面对严峻的形势王小谟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世界一流的雷达,为国争光!”王小谟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当时世界领先的脉内扫频方法为日后的雷达研制打下基础一年后,英国才提出同样的技术方案20世纪80年代,王小谟在调试雷达(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供图)1969年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号召王小谟与同事们投身贵州黔南大山创建电子工业部第38研究所(今中国电科38所)开启了筚路蓝缕的创业岁月1972年王小谟被任命为总设计师主持研制首部国产三坐标雷达经过十余年的大胆创新、潜心研制历经无数次试验失败的至暗时刻1984年我国第一部集成化、数字化、自动化的三坐标雷达在贵州山沟中成功问世!三坐标雷达家族由此成为我国国土防空网的主干力量打造中国自己的“争气机”战争中拥有了预警机就如同“深夜用肉眼看见20公里外有人划了根火柴”上世纪90年代时预警机已成为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员1992年2月王小谟调任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军工局局长开启我国预警机装备的论证与研制当时,一部分人认为需求紧迫,“造不如买”王小谟等人则主张自主研制“从国外买省时省力,但一旦战争爆发,国外只要卡住几个配件,我们买回来的预警机就用不了!”王小谟据理力争最终,国家决定“两条腿走路”:一边引进国外产品以应急需一边与外方合作研制国产预警机王小谟深知“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坚决主张并部署安排国内同步研制1982年,王小谟在长沙留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供图)2000年,外方迫于压力终止了与中国的合作王小谟力主自主研制预警机,并主动请缨主持研制“一定要争口气!”夏天40多摄氏度的高温冬天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90分贝以上的噪声都没有让王小谟退缩多年攻关,国产预警机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成为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预警机第一次在世界面前公开亮相引领机群飞过天安门广场观礼台上,70岁的王小谟流泪了“把中国的预警机做到最好”在预警机工程的关键时刻王小谟顶住遭遇车祸和癌症的双重打击坚持在病房交流工作临终前,他刚刚化疗结束就直奔会场阐述预警机总体关键技术……王小谟说:“成长、奉献于这个时代,我感到非常幸运。”1962年,王小谟(左二)参军分配后和战友合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供图)2013年,王小谟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面对聚光灯他不愿多谈自己的成就却拿出500万元奖金中的450万元又多方筹集2000万元设立了雷达创新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雷达和预警探测技术领域作出贡献的年轻人他牵头编写的《雷达技术丛书》,影响了几代雷达人的成长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批年轻人陆续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领军人才为我国预警机事业积蓄了发展后劲2022年,他领衔成立空基技术实验室,谋划推动预警机事业转型升级他说“中国梦,往大了说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在我这里,就是要把中国的预警机做到最好,做到卓越。”王小谟在位于北京的电子科学研究院回答媒体提问(2013年7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王小谟离开了他开辟的道路后辈们还将坚定地走下去
2024-09-19 -
致敬功勋模范 弘扬英雄精神
以最高规格褒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必将进一步激发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积极性,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王永志等4人“共和国勋章”,授予迪尔玛·罗塞芙“友谊勋章”,授予王小谟等10人国家荣誉称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颁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系列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最高规格褒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必将进一步激发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积极性,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进一步激励更多国际友人参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崇功颂德,勋功有章。功勋荣誉表彰是重要的国家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出发,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代表党内、国家、军队最高荣誉的“五章”全部颁齐,多层级多类别多领域的功勋荣誉表彰体系日益丰富完备,功勋荣誉表彰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充分发挥,推动形成新时代英雄辈出的良好局面。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活动,向全社会发出了关心英雄、珍爱英雄、尊崇英雄的强烈信号,有利于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一步凝心聚力。这次评选颁授,丰富了新时代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实践,对于强化国家尊崇和民族记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75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热情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模范。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参与制定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蓝图的航天技术专家王永志,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战斗英雄黄宗德,屡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的产业工人许振超,坚守为贫困地区人民服务50年承诺的“窑洞医生”路生梅……此次获得“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功勋模范人物,是千千万万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的代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的事迹和贡献将永远写在共和国史册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75年非凡历程中闪耀着的一个个响亮名字、一段段感人故事,激励中华儿女弘扬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新征程上,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以功勋模范人物为榜样,将英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一定能共同谱写新时代人民共和国的壮丽凯歌,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更加广阔的前景。
2024-09-19 -
最高荣誉!致敬4位共和国脊梁
据新华社消息,9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15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根据主席令,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战斗英雄黄宗德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王永志 资料图王永志出生于1932年11月,2024年6月去世,辽宁昌图人,原总装备部921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王永志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主持我国多型号导弹研制、火箭研发和参与制定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蓝图,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杰出贡献。曾荣获“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王振义 资料图王振义出生于1924年11月,江苏兴化人,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原所长,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王振义是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成功实现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为医学实践和理论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王振义曾放弃申请药物专利,无私公开治疗方案,使更多患者受益。他多年来奋战在医学教育一线,培育了大批优秀医学人才。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振声 资料图李振声出生于1931年2月,山东淄博人,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李振声是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和农业发展战略专家,系统研究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开创了小麦远缘杂交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先例。创建了蓝粒单体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开辟了小麦磷、氮营养高效利用的育种新方向。他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提出并推动“渤海粮仓”项目建设,为促进我国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黄宗德 资料图黄宗德出生于1931年8月,山东荣成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原52824部队副师职顾问。黄宗德17岁入伍投身革命,先后参加渡江战役、江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在多场战役战斗中冲锋在前、屡立战功,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他曾荣获“二级战斗英雄”、胜利功勋荣誉章,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被朝鲜授予“一级国旗勋章”。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提名评选工作的通知》,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
2024-09-19 -
广东籍经济学家张卓元被授予国家荣誉称号
据新华社消息,国家主席习近平13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3日上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15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其中,广东籍经济学家张卓元被授予“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此前发布的公示材料显示,张卓元,男,汉族,中共党员,1933年7月生,广东梅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他长期从事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与规律,在价格改革、建设现代市场体系、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企业改革与治理现代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提出许多颇具建设性意义的主张。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等。将时钟拨回至74年前。那一年,张卓元在梅州中学参加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山大学经济系和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同时录取。出于对经济学的浓厚兴趣,张卓元选择入读中山大学,后在高校院系调整中转入了中南财经学院(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954年大学毕业后,张卓元被分配至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后为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自此开启长达70年的经济研究生涯。回望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1991年秋冬在中南海召开的一系列高级别专家座谈会,成为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坐标之一——这一系列座谈会,不仅酝酿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法,也为1992年中国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奠定了基础。和吴敬琏、林毅夫等知名经济学家一样,张卓元也参与了这一系列的座谈会,并在会上就建立合理的价格结构、处理好改革与发展关系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意见。张卓元曾向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回忆,座谈会上,与会的大部分专家学者比较支持市场取向改革,大家就这个问题畅所欲言、深入探讨,最终一致认为要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主要根据是整个经济运行好坏的关键在于资源配置的效率,而市场配置资源会比计划配置资源更有效率。在随后的1993年,张卓元参与的文件起草组用了近半年时间,完成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起草工作,一万五六千字的篇幅对市场经济各个子系统改革之间的配合关系和时间顺序做了细致安排。当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上述《决定》,中国开启大步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张卓元先后参加了十几次中央文件的起草工作,其中多数为党代表大会报告和中央全会文件,包括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等中央文件。他的老朋友吴敬琏为此赠他“玉泉山人”雅号。“参加中央文件的起草工作,对于像我这样的理论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接触实际、了解中国国情,了解党中央如何作出战略决策、确定发展改革大局的学习机会。”张卓元在一篇自述文章说,他的许多研究成果和论著都是在1993年-2013年这20年间产生的。离开家乡数十年,张卓元谈吐间乡音犹存,对家乡的发展也殊为关心。在此前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时,张卓元说,广东的改革开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未来广东要继续在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列,不断创造先进经验和做法,当好“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的作用。
2024-09-19 -
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15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国家主席习近平13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3日上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15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根据主席令,授予王永志、王振义、李振声、黄宗德“共和国勋章”。授予迪尔玛·罗塞芙(女,巴西)“友谊勋章”。授予王小谟、赵忠贤“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授予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塔吉克族)“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授予田华(女)“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授予许振超“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授予张晋藩、黄大年“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授予路生梅(女)“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授予张卓元“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授予张燮林“体育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2024-09-19 -
今年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工作有何特点?权威解答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党中央决定,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提名评选工作启动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经过一系列程序,目前已进入公示阶段。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就此接受采访,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颁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有何重要意义?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颁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系列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最高规格褒奖功勋模范人物,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充分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持续激发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积极性,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也将激励更多的国际友人参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问:新时代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建立以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颁授情况是怎样的?答:201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首次集中评选颁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授予于敏等8人“共和国勋章”,授予劳尔·卡斯特罗·鲁斯等6人“友谊勋章”,授予于漪等28人国家荣誉称号。2020年,及时性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等3人国家荣誉称号。近年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相关国事活动中,分别授予普京等5人“友谊勋章”。这些颁授活动,为全社会树立起学习的榜样和标杆,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强国之志,汇聚成奋勇前行的巨大动力;扩大了我国的国际影响,昭示了我们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展现出开放包容友好的大国气象。问:今年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工作有何特点?答:今年的评选颁授,落实了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逢五逢十’周年时进行评选颁授”的规定,初步形成了固定做法,丰富了新时代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实践。人数总体上少于2019年首次集中评选颁授,有“共和国勋章”公示人选4名,国家荣誉称号公示人选10名,体现了坚持最高标准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公示人选来自各行各业,适当兼顾行业领域的代表性。问:目前的公示人选是怎样产生的?答:经党中央批准,今年3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提名评选工作的通知》,对提名评选工作作出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接到通知后,各地区各部门精心组织实施,经过全面深入摸底,提出初步建议人选。此后,在初步审查、归口评审、广泛征求意见、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产生“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公示人选。评选工作始终坚持功绩导向,全面评价提名人选一贯表现,突出把好政治关、廉洁关,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各方面意见,好中选优。问:评选颁授工作下一步如何开展?答:公示结束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将根据有关方面的建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国家主席根据决定签署主席令。国庆前夕,将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问:在新闻报道和学习宣传上有什么安排?答: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产生后,中央主要媒体及所属新闻网站和新媒体平台将集中宣传他们的杰出贡献和先进事迹。颁授仪式当天,中央主要媒体现场直播,中外媒体记者采访报道。相关媒体及各类网站、新媒体平台将运用多种形式,持续深入挖掘获得者背后的感人故事。通过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有机结合,推进功勋模范人物学习宣传常态化,进一步弘扬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激励和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