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电波——致李白英烈的一封信
敬爱的李白烈士:
您好!灯下执笔,窗外万家安宁。默念您的名字,那束穿越历史硝烟的红色电波,便在心间激荡不息——仿佛您伏案陋室电台的身影,仍在茫茫暗夜中,以指尖叩响无声惊雷,为沉沦的土地传输着黎明的密码。
1937年深秋,淞沪战场硝烟未散,日寇铁蹄踏碎山河。民族危亡之际,您肩负党的重托,化名李霞,潜入沦为“孤岛”的上海租界。在敌人心脏地带,您以无线电公司职员身份为掩护,悄悄四处购买各种零件,自己组装电台,用巧手与信念,秘密组装起连接希望的发报机。1938年春天的一个晚上,您终于向千里之外的延安发出了呼号。从此,在日伪特务的严密监控下,您的电波如同暗夜萤火,顽强刺破阴霾,将上海地下情报与沦陷区的抗争意志,源源不断传向延安窑洞,为在黑暗中苦战的同胞架起了一条无形的生命线,使我党领导的抗日军民能够及时掌握敌情并进行部署。您常告诫妻子:“党中央的指示,靠我们这个电台收发,它是党的眼睛耳朵,出事定要严守秘密!”
1948年那个最冷的冬夜,您发出对四个月后渡江战役至关重要的电报——国民党长江布防图,旋即敲下最后诀别的三个警示“V”字电码。敌人破门而入时,您的耳机都未及摘下。五个月后,黎明前的至暗时刻,浦东戚家庙的枪声夺走了您39岁的生命。20天后,上海解放。您临死前用尽最后气力高呼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是那永不消逝电波最壮烈的终章。物理的电波虽被掐断,却在精神宇宙化作永恒光束,照亮我们前行的长路。
在艰险岁月里,您与裘慧英同志在革命烽火中淬炼的深情,是那抹最温暖的亮色。从假扮夫妻到结为革命伴侣,发报机微弱的嘀嗒声,既是战斗号角,也是你们爱情独特的伴奏。她在楼下警惕守望,为您筑起安全屏障;危急关头,你们凭眼神暗语化解险情。这份在白色恐怖下以生命守护信仰的爱情,是革命者崇高情怀最动人的注脚。
敬爱的李白烈士,1958年的经典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让您与裘慧英的故事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你们的名字,如同那电波,在共和国的记忆长空中永恒闪烁。就在今年七一前夕,我观看由您事迹改编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时,舞台上您发报的坚毅身影、与妻子危难相守的情景,以及“同志们,永别了”的绝响,让全场观众无不动容。您坚定的革命信念,跨越八十余载,依然鲜活有力,叩击着每个人的心弦。
国家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就是要以最高规格,向包括您在内的所有英烈致以永恒缅怀,让信仰化作长鸣的警钟、无声誓言,世代传递,令英雄荣光永不黯淡,信仰星火永不熄灭!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那段充满屈辱与顽强抗争的历史,永远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号角与不竭动力!
今日捧读您的故事,目之所及已非当年破碎山河。您阁楼小窗外风雨飘摇的上海,如今已如东方明珠傲立世界,黄浦江畔璀璨如星河。您可曾想见:国产大飞机翱翔天际,城市地铁织就光速网络;长征火箭托举民族梦想刺破苍穹,“天宫”空间站遨游宇宙书写传奇。您以生命守护的红色电波,已化作北斗卫星的精确定位、5G信号覆盖万水千山——这不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是您当年寒夜微光汇聚成的磅礴日出!您当年靠简陋线圈维持的通讯,已发展为覆盖全球的网络强国之基!
敬爱的李白烈士,您以血肉守护的信仰火炬,已被亿万双手庄严传递,融入血脉,铸成精神长城。您的电波穿越时空,无声召唤新时代的强音: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从实验室到田野间,无数年轻的心跳正汇聚成新时代奋进的澎湃电波。这电波超越了物理频率,成为民族精神血脉中永不停息的搏动。
请相信:那穿越时空的电波永不消逝!您为之献身的理想,正在亿万赤子心中激荡成山河壮阔的回响!您和所有先烈的英名,将永远与这片繁荣昌盛的土地,并肩守望!
此致
崇高的敬礼!
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 黄萍
2025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