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花路引客来,云安区都杨镇“周末经济”绽放新颜
夏日时节,云安区都杨镇的云祥大道、新城快线两侧以及华立学院门楼前,紫薇花如紫色、粉色云霞般绵延不绝,随着暑期的即将到来,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
以花为媒,绘就绿美廊道
近年来,都杨镇依托“一花一蜜一甘蔗”产业布局,打造了降面村、洞坑村等多条“美丽农村路”,形成“一路一风景、一村一特色”的生态画卷。这些花路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媒介。
辖区内优选耐热抗病的紫薇品种,使得花期将从6月延续至9月,与暑期旅游旺季无缝衔接。全域联动方面,花路与湾边沙滩、云浮樱花园、蝶采园等景点串联,游客驾车赏花后,10分钟即可到达江畔观日落、品河鲜,体验更加丰富多样。
交通赋能下,“鲜花道路”不仅是一道美丽的景观工程,更成为引流利器。2025年春节期间,湾边村格桑花海单点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文旅消费同比翻番,有力推动了都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花路引流,激活周末经济
紫薇花廊等花路的“颜值变现”,正逐步重构都杨的消费地图。随着广佛肇等外地游客经高铁、高速直达云祥大道,周末单日车流峰值逾500辆,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更是车水马龙,西江河鲜美食一条街的餐饮店翻台率提升40%,都杨镇的周末经济愈发火爆。
多元场景的裂变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体验。花道旁、西江边正在精心打造西江百里山水画廊,将新增建设露营区、文创市集,让游客上午可以拍花打卡,下午体验冬瓜盅制作,傍晚采购荔枝蜜、龙眼蜜,入住假日酒店,形成“吃住游购”的闭环。
数据印证了都杨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步伐越来越近。2024年国庆假期接待游客5万人次,文旅消费破百万;2025年“五一”湾边村单日游客量再创新高,带动土特产销售环比增长120%。
花蜜共生,做强“甜蜜产业”
鲜花道路不仅激活了旅游业,更反哺了农业根基。沿花路的洞坑村、仙菊村、三合村、蟠咀村等周边村庄蜂蜜养殖户的蜂箱年产荔枝蜜、龙眼蜜预计超10吨,通过游客现场体验开蜜以及乡村网红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展销路和提高溢价率。
此外,都杨大粽等特产也融入了紫薇花元素,携手花店推出“花漾礼盒”,预计今年暑假以及云安区“百千万工程”和美乡村第三届村BA篮球赛期间,非遗作坊制作的都杨大粽销售额将达10万元。
花路经济,绽放振兴新颜
都杨镇的探索为农文旅融合写下了生动注脚。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发动村民成立151支“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开展乡村绿化管护工作,助力养护花路,并开发公益性岗位24个,实现“家门口就业”。
随着禁渔期的结束以及花路效应外溢带来的显著成效,“云浮马尔代夫”湾边村将借势花路流量,计划7月底在云帆公园举办第一届湾边渔获欢乐周活动,联动周边官坑村、金鱼沙村打造民宿集群,进一步提升“此间山水,活力都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绿色动能澎湃,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花卉产业带动土地流转超千亩,从事花卉和绿化管护的农户年均增收8000元,绿美长廊已成为富民廊道。从“紫薇花路”到“甜蜜经济”,都杨镇以“一花”引路、“多业”协同,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变现逻辑。以路为线,串景成链;以花为媒,变流量为增量。当车轮载着欢笑驶过繁花似锦的云祥大道、康盛路,城乡融合发展的脉动正与西江潮声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