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提供人才支撑——2024年云安区人才工作综述
全年签约引进高素质人才80名,其中2名专家人才成功申报省级人才项目,实现省级人才项目“零”的突破;8家企业获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新增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500多人次;以综合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获评2023年度全市人才驿站考核评估“优秀”等次......
2024年,云安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省委、市委工作部署,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人才强区”工程,强化人才集聚和培育提升,不断优化留才、用才的环境,推动更多人才入县下乡,激励各类人才在“百千万工程”大舞台上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云安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党管人才——夯实人才工作“硬底座”
2024年,云安区立足新发展阶段,不断强化党管人才工作,突出强统筹、抓重点、齐攻坚,筑牢做好人才工作的根基。全年组织召开人才工作专项会议6次,形成了统分结合、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制定《2024年云安区人才工作攻坚突破任务(重点工作)清单》,全年累计开展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人才166人次,着力解决各类人才难题30多个,推荐3名优秀人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推动人才在“百千万工程”等重点工作中建言献策。
靶向引才——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秉承“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引什么”原则,深入企事业单位摸清需求,做到靶向引才、精准聚才。聚焦绿色建材、绿色化工、数字信创、汽车零部件等辖区重点产业集群,紧盯教育、医疗、机关等领域,摸清行业需求、人才缺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畅通引才渠道,先后派出9个工作组分赴省内外高校进行招贤纳士,全年签约引进高素质人才80名,其中产业领域28名、民生领域33名,定向吸纳教育、医疗卫生人才19名,公开招聘引进紧缺人才、科研助理79名,引导青年人才参与“百千万工程”、绿美生态建设等超800人次。
精准育才——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坚持发展所需、产业所盼、企业所求培育人才,整合各方资源,强化人才培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推行头雁培育提升,从乡村能人队伍、户籍退役军人、本地高校毕业生等人才队伍中培育储备244名乡村振兴带头人、村级后备干部;围绕教育、医疗、机关全领域培育提升,选派干部人才到大湾区跟班学习、到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到著名医疗机构规培进修,全年组织全科医生、教师培训3700多人次。
紧扣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惠云钛业等8家企业获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新增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500多人次;纵深推进“三项工程”和高素质农民等项目培训,累计新增培育各领域人才近2000名。借助“双百行动”等政策机遇,常态化邀约专家教授下沉开展“面对面”培育人才;探索“校企共育”新模式,精准有效为企业输送培育技术骨干人才。
大胆用才——跑出产才融合“加速度”
主动为人才搭台子、架梯子、铺路子,推动各领域人才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全面推进区、镇两级人才驿站实现硬件设施、功能作用“双提升”。高村镇创新“人才驿站+圩镇客厅”共建,深化“1+N”发展模式,有效推动花卉、矿山、蚕桑等多个产业提速转型。圆满承办粤东粤西粤北人才公共服务座谈会,并以综合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获评2023年度全市人才驿站考核评估“优秀”等次。
2024年新增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家,在南海区成功创建“反向飞地”项目,累计申报规模以上企业83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镇安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成功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是全市首个获批的镇级事业单位。
聚焦中心工作用好人才。组建“1+N”云安区乡村绿化专家技术服务团队,推动24名绿化专家人才下沉服务,助力全区科学种植苗木14.9万株。常态化组织28名农村科技特派员直达基层、服务乡村,有效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优化保障——构建拴心留才“好生态”
筑巢引凤,固巢养凤。聚焦人才“关键小事”提供全方位保障,千方百计留住人才。夯实保障“硬环境”方面,将人才子女入学、住房保障、配偶就业等纳入人才强区政策体系一体推进;发挥“1+7”人才驿站全覆盖优势,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当好人才服务“店小二”;整合资源分片区打造人才集中居住点,可为全区人才提供近100套住房。
着力优化“软环境”。围绕“才聚云安,智创未来”主题,以沙龙、研学、交流等多种形式,定期举办青年联谊、区情研学、共谋发展等活动20多场次,累计1200余人次参与,推动人才工作与云安发展同频共振;区直部门和7个乡镇充分发挥主体责任,定期举办人才慰问座谈会,共同营造尊才爱才、暖心留才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