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区都杨镇降水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村振兴大有作为
近年来,云安区都杨镇降水村以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立足本土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走进云安区都杨镇的降水村,村庄焕然一新,展现出全新的面貌。一条干净整洁的柏油路环绕全村并直达古渡口,房屋统一色调,村中环境整洁,创意墙绘错落有致,江边小公园更是风景宜人,让人流连忘返。
文化为魂,激活古村历史基因
降水村积极修缮古村道、古渡口,谋划打造“渡口(码头)文化驿站”,串联历史遗迹与文旅功能,构建“水陆文化长廊”。结合创意墙绘,融入醒狮、二月二土地诞等元素,初步形成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同时,依托传统节庆与醒狮等非遗,策划文化展演、民俗体验活动,积极开发文创产品,推动“静态遗产”向“活态经济”转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生态为基,重塑宜居水乡风貌
2024年,降水村完成了148间房屋外立面改造,统一房屋风格,保留乡土肌理。同时,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打造江边小公园、南山河绿道,形成了“一河两岸”生态景观带。此外,降水村还推进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改造提升村中文化室、篮球场、居家养老服务站等设施,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产业为核,深挖特色资源价值
降水村积极打造“降水河鲜”“沙滩三宝”(番薯、玉米、花生)等特色品牌产品,带动销售本地番石榴、走地鸡等农产品。同时,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依托渡口资源开发“西江游船+河鲜美食”线路,谋划打造电站参观旅游路线,盘活梯田资源发展农耕研学。此外,降水村还积极与第三方文旅企业策划骑行、徒步、露营等体验活动,联动绿道打造“运动休闲走廊”,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体验。
共治为本,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降水村深化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成立村级合作社,整合渡口、闲置土地等资源,探索利益共享机制。同时,发动村民参与共建共管,通过“积分制”等机制调动村民参与环境维护、文化传承的积极性,构建“政府引导、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下一步,降水村将继续以“文化铸魂、生态塑形、产业赋能、治理固本”四维联动为引领,久久为功,逐步把传统村落转型为兼具历史韵味与现代活力的和美乡村。同时,进一步深挖本土资源独特性,构建“产、村、人、文”共生体系,努力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动态平衡,让降水村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