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 三年初见成效丨云安区都杨镇:以“水”为媒,以“舌”为韵,激“活”文旅新势能!
傍晚时分,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湾边村被夕阳染成一片金红。西江水面波光粼粼,宛如一幅流动的油画,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定格这“封神”般的日落美景。而不远处的沿江道路两旁,“西江河鲜美食一条街”霓虹初上,锅铲翻炒声与食客谈笑声交织,鲜香四溢,勾人味蕾。
眼观壮丽日落,口尝地道河鲜,湾边村以“水”为媒、以“舌”为韵,将自然风光与人文体验深度融合,写就了一个大大的“活”字,激发出乡村文旅发展的澎湃动能。
“水”为媒,绘就文旅融合新画卷
湾边村依西江而生,因西江而美。千百年来,渔耕文化在此积淀,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底色。
过去,村民“靠水吃水”,多以捕鱼为生;如今,他们依然“靠水吃水”,但“吃”法已然不同。都杨镇敏锐捕捉到湾边村“西江日落”这一天然IP的潜力,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用心用情打造和美湾边,大力整治村居环境,修建亲水步道、观景平台,让“到湾边看日落”成为一种惬意的旅游体验。
“以前打渔回来只觉得累,没觉得这日落有多稀奇。现在天天有游客专门等着看,村里从来没这么热闹过!”在江边开了二三十年渔船的老渔民潘伯乐呵呵地说,村里的变化让他倍感自豪。昔日西江边的日落,随着湾边村的蜕变,成了游客眼中的醉美“风景”。
“舌”尖舞,点燃乡村经济新引擎
美景留人,美食留心。湾边村在“味蕾”上做足文章,依托西江盛产的黄骨鱼、和顺鱼、青蟹等丰富河鲜资源,基围头一带餐饮店旺起来、多起来,造就了“西江河鲜美食一条街”。曾经闲置的民房被改造成风格各异的农家乐和特色餐馆,村民们经过专业培训,化身厨师和服务员,将最地道的西江风味端上餐桌。
“我们的鱼都是当天从江里打上来的,讲的就是一个‘鲜’字!”一家餐饮店的工作人员李女士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介绍。她所在的餐饮店从最初的十来张桌子,扩展到如今可容纳近六百人同时就餐,生意如同这西江水,奔流不息。“周末和节假日,不提前预订根本排不上号。”
“活”力涌,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水”与“舌”的结合,不仅是字形上的巧合,更是湾边村发展路径的精准概括。以生态美景(水)吸引流量,以特色美食(舌)深化体验,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盘活了湾边村的文旅资源,让整个村庄“活”了起来。
这股“活”力,体现在村民鼓起来的腰包里。餐饮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本地河鲜销售、农产品种植和村民就业。今年以来,湾边村累计接待游客75.1万人次,直接带动周边餐饮、住宿及土特产消费6620万元。得益于文旅项目的发展,湾边村及周边村庄的不少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收入渠道也得到了扩展。
这股“活”力,更体现在村庄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上。环境变美了,产业兴旺了,年轻人也愿意回来了。他们带着新观念、新技能返乡创业,开设民宿、开发文创产品,为古老的村庄注入了青春的活力。
“我们就是要做好‘水文章’,念好‘美食经’,让美丽乡村既有‘看头’又有‘吃头’,更有‘赚头’。”都杨镇一名文旅工作人员表示,“湾边村模式”的成功,为全镇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下一步,将继续深挖本土文化,完善配套设施,让湾边村的文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
夕阳西下,江风送爽,湾边村的灯火愈发璀璨。这是一幅动静结合、声色俱佳的乡村新图景,更是一曲以融合为笔、以奋斗为墨,书写在青山绿水间的乡村振兴“活”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