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通 云浮发布 云浮日报 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云浮宣传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郁南这个小镇,竟能种出可乐的“药味”?

2025-04-29 16:15 责任编辑:董琼 字号:

可口可乐的总裁曾亲口透露,可口可乐的那一股“药味”,来自中国肉桂油深加工产品的味道。没有了桂油,可口可乐就不是这个味道了。

肉桂浑身都是宝,不仅皮、枝、果、叶均可入药,还在医药、食品、化工、香料等领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郁南县肉桂产业“排头兵”,通门镇以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肉桂专业镇的金字招牌为依托,一棵棵肉桂树正化作乡村振兴的“摇钱树”。

肉桂种植

家家户户的“绿色银行”

每年清明前后,通门镇便迎来桂皮丰收季。冯灿林蹲在树旁,刀尖轻挑树皮,整块桂皮如绸缎般滑落,切口处渗出清亮的桂汁。

“春采桂皮有讲究——树液足,皮肉易分离,一株5年生的肉桂,10分钟就能剥完。”他指着光秃的树干解释,“剥皮后树会枯死,但得留80厘米左右高的树头当‘营养库’,新芽全靠它供养。”

走进通门镇,每家每户的庭院里、山坡上,一株株肉桂树挺拔而立,它们不仅是自然的装饰,更是村民们心中的“绿色银行”。

村民冯剑平介绍,肉桂种植讲究科学,行距最佳为1米至1.5米,这样的间距既保证了肉桂树的生长空间,又便于日后管理和采摘。

每年2月至4月是剥桂皮的最佳时节,村民们纷纷上山,用双手将一片片桂皮从树上轻轻剥下,每一片都承载着丰收的喜悦。

通门镇和肉桂的缘分,已有40多年——当地的乡亲们坚持仿野生生态种植,让每一株肉桂都尽情汲取天地精华,凭借着代代相传的种植技术,守护着这片生机勃勃的肉桂林。因此,这里的肉桂含油率超高,品质更是出类拔萃。

令人们更为惊叹的是,肉桂树竟是“不死之身”。被砍伐的树桩次年便萌发三四根新枝,待长至五六年后又成“摇钱树”。“不用重新种苗,省了育苗钱,还保住了水土。”冯灿林说他家50亩林地年产桂皮2000斤,估计今年的桂皮每斤有7元。

产业兴旺

全镇肉桂产业年产值约1.6亿元

通门镇的肉桂产业,早已不是简单的种植与采摘。据统计,全镇肉桂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年产干桂皮7500吨、桂油80吨,产值高达约1.6亿元。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通门镇肉桂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在玉堂村,房前屋后、文化广场上,随处可见晾晒的桂皮,家中的老人们坐在门口,熟练地剥着桂皮,有的则细心地折着桂枝。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是通门镇肉桂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在通门镇的肉桂加工企业里,桂皮、桂枝经过深加工,变成了桂油、桂皮粉等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肉桂浑身都是宝,桂皮、桂叶、桂枝各有用途,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香料等多个领域。桂皮既能当作香料,为食物增添独特风味,也是名贵的中药材;桂叶蒸馏后变成了挂油,挂枝切片成了中药饮片;桂木还能当柴火,或者加工成木屑,成为菇类培养基。

企业带动

就业增收双丰收

在郁南通门冲枚肉桂加工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碌地将打碎的桂枝通过传送带运上二楼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该厂的负责人陈先生介绍,桂枝的加工方式多样,既有自然晾晒,也有烘干房烘干,自然晾晒的桂皮色泽更好,更受市场欢迎。

玉堂村党支部书记冯镇权说,目前晒干桂皮的收购价大概是700元一担(即100斤),桂枝的收购价是90元一担(即100斤),春桂叶40元一担,秋桂叶60元一担。

据悉,通门镇的肉桂产业,不仅为5000多位乡亲提供了就业机会,还推动每户农民增收4500元。

文化传承

肉桂产业焕发新生

在通门镇,肉桂不仅是一种经济作物,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村民们对肉桂的种植、加工技艺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肉桂文化。

看着农户在家门口剥桂皮,一刀划破,整块桂皮便轻松剥出,每块长度约38—40厘米,这一过程仿佛是一种艺术表演,让人赏心悦目。而老人们用锤子捶打桂枝,或是在家门口用机器打碎桂枝的场景,更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乡村的韵味。

从“砍树卖钱”到“轮作生金”,从“卖原料”到“卖标准”,通门镇的肉桂产业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双赢。在这片九分山地的土地上,5万株肉桂树年复一年地“砍而复生”,为村民铺就了一条“不砍树、能致富”的绿色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