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南
-
郁南:税收赋能“小金果”撬动“大产业”
郁水河畔,黄皮飘香。走进郁南县建城镇世界黄皮公园,金灿灿、沉甸甸的黄皮果压弯了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甘甜。据悉,郁南无核黄皮种植面积达19.7万亩,覆盖超5万户农户,带动综合产值超80亿元。在郁南得天独厚的山水滋养下,黄皮已从地方特产逐渐成长为富民兴村的“黄金产业”。近日,国家税务总局郁南县税务局紧扣黄皮产业发展实际,针对黄皮种植、加工、文旅等不同环节的涉税需求,落实各项惠农税收政策,优化办税缴费服务,以合规辅导为黄皮全产业链发展持续赋能。“田间税站”:辅导果农产销旺季开票每到产销旺季,开票、申报等涉税事务便成了果农和收购商的“烦心事”。为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国家税务总局郁南县税务局组建“流动服务队”,在主产区乡镇便民中心、大型合作社及交易集散地设立临时服务点,辅导果农产销旺季合规开具农产品销售发票。“代开发票很简单,通过自然人身份登录电子税务局,选择增值税普通发票代开,上传村委会开具的自产自销证明及销售合同,等待税务机关审批……”税务人员向果农介绍代开发票流程、演示操作步骤。在这里,果农无需奔波往返,销售现场就能得到开票辅导,顺利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税务人员还同步讲解自产自销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等政策,明确办税流程和合规要求,让果农在丰产的同时,轻松搞定涉税事务,专注于黄皮的采摘与销售。“旺季忙得脚不沾地,税务部门的上门服务真的很省心,在税务部门的辅导下,我通过手机‘粤税通’小程序成功申请代开了一张农产品销售发票,不需要到办税大厅排队代开了,非常方便!”一位果农说道。合规引导:护航黄皮产品拓展市场清新香甜的黄皮果汁、色泽金黄的黄皮饼、口感独特的黄皮蜜饯……在2025“土特产”推介活动·云浮市郁南无核黄皮专场活动上,色香味俱全的黄皮产品琳琅满目。“我们将黄皮制成果干,今年还创新研制了黄皮果酱,进一步提高了黄皮果的附加值。”广东康美先食品有限公司法人谢伟娴介绍。“黄皮饼香甜可口,还带着独特的咸香风味,黄皮果汁也特别好喝。”“这个果脯咸甜适中,风味独特。”“黄皮汁清爽健康,我们很喜欢。”现场游客对黄皮产品赞不绝口。黄皮作为季节性水果,鲜果期通常只有2个月。为延长黄皮产业链条,郁南积极培育发展黄皮深加工企业,无核黄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入驻黄皮加工企业27家,开发果醋、酵素等近50种深加工产品,无核黄皮加工产业年加工量超2.1万吨,二产产值占比超40%,“季节果”已延伸为“四季产业”。针对加工企业和新兴电商业态的需求,郁南县税务局打出线上服务“组合拳”,为深加工企业打造专属税费服务微信群,政策解读、申报辅导、风险提示实时送达,护航企业生产经营。此外,税务人员深入加工企业开展专题培训,从收入确认到开票规范,从风险警示到合规经营要点进行详细讲解,让企业在拓展市场时更有底气,推动黄皮产品走向全国。“我们从普法宣传、发票管理、风险应对等方面优化服务,积极引导农产品经营企业不断探索规范黄皮产业链延伸发展的有效举措。”郁南县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阵地前移:为黄皮文旅融合发展添动力近年来,郁南紧扣农文旅深度融合,以“初夏赏花、盛夏品果、全年深加工”理念,打造黄皮主题系列活动,带旺旅游消费。在每年三、四月黄皮花绽放时机,万亩花海催生出“赏花+徒步”的打卡潮,带动乡村经济。七、八月黄皮成熟时期,盛大的黄皮文化推介活动将“音乐会+星空露营+创意集市”等集中推出,带来一波县域文旅消费热潮。郁南县税务局积极行动构建“文旅+税收”常态化服务,将税宣阵地融入县域人文。在个体工商户聚集、旅游业态多样的郁南无核黄皮推介活动现场,结合经营业主平时比较繁忙的实际情况,税务干部着重从智能办税和系统操作入手,沿着郁南黄皮街向商铺发放税费政策宣传“礼包”,重点讲解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税收优惠以及社会保险费、个人所得税等热点税收政策,倾听纳税人缴费人诉求,现场解答涉税涉费问题,助力商户们合规经营、健康发展。税务人员在活动现场宣传税收政策。梁发期 摄“我们最近刚开业,怎么办税还不太熟悉,结果税务部门就主动来到黄皮街为我们商户一对一地进行辅导,真的太实用了。”郁南县建城镇风流垌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先生说道,“原来小本生意也有这么多优惠,感觉我们的发展更加顺畅了!”接下来,郁南县税务局将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以政策落实的“精度”和税费服务的“温度”营造更优税收营商环境,让黄皮产业在税收助力下焕发独特魅力。
2025-08-19 -
郁南组织召开2025年秋季征兵政治考核业务培训暨廉洁征兵工作会议
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2025年秋季征兵政治考核工作,8月18日,郁南县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在县公安局召开2025年秋季征兵政治考核业务培训暨廉洁征兵工作会议。会议围绕《军队人员政治考核规定》及相关实务操作指南、对《政治考核表》填写规范及政考工作有关注意事项等进行辅导培训。对近年来新兵政治考核常见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组织廉洁征兵监督员进行廉政教育和培训。会议要求思想上务必高度重视。要以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开展征兵政治考核工作,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开展好每一个环节,确保选拔出政治合格应征青年。脑子里务必熟知规定。要做到政考政策掌握准、领悟透、运用好,不搞变通打折扣,不擅自放宽条件标准,做好走访调查工作,确保政考严格按新规落实。落实上务必积极配合。要加强协调,信息共享,坚决做到政考标准一个不降、政考程序一个不少、政考内容一个不漏、政考疑点一个不留,政考结果一个不假。纪律上务必严守底线。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自我约束能力,自觉遵守征兵政治考核政策法规,严防发生廉洁征兵问题。通过对与会人员和相关业务知识进行系统培训,明确了征兵工作政治考核的工作流程,对政治考核界限模糊易引起争议的部分难点问题现场解疑释惑,进一步树立了该县圆满完成政考任务的信心和决心,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征兵环境,为2025年秋季征兵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悉,2025年秋季征兵政治考核工作于8月18日开始,计划于8月27日前完成,为下一步役前教育、审批定兵奠定坚实基础。
2025-08-19 -
郁南县通门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引育并举”助力产业发展
8月初秋,正是黄金百香果的丰收季,通门镇山间田野金黄一片,藤架上一个个、一串串饱满的果实坠满树梢、枝头,采摘的农户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百千万工程”实施推进以来,通门镇坚持“政策扶持+科技赋能+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合理利用山多田少,传统农作物产值低的现实,通过土地流转、人才引育、科技引领、深度挖潜等,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让“甜蜜产业”真正结出了“致富硕果”。从“闲置山地”到“黄金果园”通门镇地处粤西山区,山多田少,传统农作物产值低,村民们守着绿水青山却难寻致富门路。“通门镇地处粤西山区,以前种水稻、养鸡鸭,忙活一年也就够糊口,年轻人都往外跑,是出名的外出务工大镇。现在有了新产业,农民有了新希望,回乡创业或有想法回家乡做事的人多起来了。”冲枚村村民朱伯说。朱伯所说的新希望,来自通门镇党委、驻通门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协力,引进的“钦密9号”黄金百香果产业。该镇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种植户”的种植模式,积极引导村民扩大种植面积,邀请科技特派员从搭架、栽培管理到病虫害防治,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村党员深入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引领村民规模化种植特色农作物,有效解决了过去因市场、技术、交通等因素导致的种植热情低迷问题。“‘钦密9号’甜度高、口感佳、适合山地种植、市场接受度高,零售价在10元/斤上下,产品供不应求。如今,通门黄金百香果种植面积已从20亩扩展到3000多亩,年产量超700万斤,黄金百香果已真正成为富民兴村好产业。”朱伯说。从“引进专家”到培育“土专家” 走进通门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展示大厅里蜂蜜、土鸡蛋、南药、番石榴等产品琳琅满目,当然最引人瞩目的还是应季的黄金百香果。电商直播间里,直播台上摆满各种型号的百香果,本地网红正在介绍产品的特点、价格等。培训室里,专业人士正在为创业青年进行直播卖货培训。据了解,通门镇通过“柔性引才”机制,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建立合作,邀请果树专家定期驻点指导,手把手教村民技术,培养出一批“土专家”。并由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牵线,与电商平台合作,定期开展直播带货培训,村民们拿起手机就能把果子卖到全国各地。据了解,今年来仅通过微信小程序、抖音直播间平台就卖出了百香果5万斤。从“富口袋”到“富脑袋”通门镇积极发动村内创业青年、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积极参与黄皮节、特色农产品推介活动等活动,提高产品知名度。驻镇工作队积极推动“村企共建、村村结对”,去年通过“三水消费帮扶通门镇特色农产品专车”方式,把150箱约1000斤百香果送达佛山市三水区两家组团单位。同时,村民探索农旅融合模式,结合采摘体验、百香果主题研学等,将产品销售与乡村旅游结合,创造多元收入。通门镇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与当地饭店合作研发百香果衍生产品,如“百香果汁淋鲈鱼”“百香果鸡蛋羹”等特色菜品,让果香飘出深山,让“小果实”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2025-08-19 -
郁南县大方镇:“香”“榄”结合 “以长养短”结富果
8月的大方镇上福村山清水秀、一河两岸绿茵蔽日。8月横基坑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藤蔓遍山野、果实坠满枝,甜蜜的味道弥漫山间田野。去年底以来,郁南县大方镇利用整治违规种植挖根类南药行动契机,以“百香果+乌榄树”间种,“一地两用”“以长养短”新模式,探索本土农产品发展新路。在做好生态复绿、产业升级的同时,达到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赢的目的,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水土保护、零散土地利用提供新思路、闯出新路子。“镇研合作”“长短互促”见成效走进种植示范基地记者看到,藤架上一个个、一串串硕大的黄金百香果挂满枝头,农户们正在进行采摘、打包工作。“‘钦佑K99’黄金百香果具有果形大、甜度足、产量高、采摘期长等特点,非常适合粤北地区种植。同时当年种植、当年结果及近6个月的采摘期,也易为农户接受。目前我们用本地特色农产品乌榄与百香果间种,‘一地两用’‘长短互促’的模式收到明显效果。”上福村有关负责人说。今年56岁的村民卢光胜,多年来一直在广州从事装修行业工作,去年九月,在了解到家乡成立合作社、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信息后,动了回乡创业的念头。12月,卢光胜加入合作社,开启自己的创业路。“今年第一批百香果约1000斤,通过网上销售已售罄,价格在8至15元/斤,市场反响很好,可谓是供不应求。第二批果近两天可以采摘,网上预订、回头客咨询的都很多。今年采摘期7到12月,保守预计亩产在3000斤以上。同时我们间种的乌榄三年后可以结果,到时又多一笔收入,看来我回乡创业的路没有走错。”卢光胜笑著说。据了解,去年以来,面对挖根类南药整治后的产业转型难题,大方镇党委提出“支部领办产业,扩大特产优势”的破题思路,镇委书记先后带队前往广西和周边苗场考察调研,与广西钦州农科所、大方镇莫泉果苗场分别合作引进“钦佑K99”优质黄金百香果种苗2.1万株、乌榄树苗700株,以并争取驻镇帮扶资金投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以“村委+合作社+用户”模式开启产业新方向。据悉,目前大方镇两个基地共间种百香果19500株、乌榄650株,今年均取得可观效益。为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增收“双赢”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村级样本。“镇村协力”生态复绿叠加产业升级走进大方镇上福村的助农直播间,村干部、抖音号《村级情报站》主播张玉冰正在为大家介绍大方镇百香果。据她介绍,目前销售全部是大果,价格15元/斤,直播间里主要是回头客多。大方镇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物流滞后、电商薄弱等一直是制约发展的痛点。为此,镇党委政府多维度拓宽特色农产品销路,积极邀请高校“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在乡村直播间开展线上平台直播销售,观看人数超过1.2万人,乡亲能人参与包装设计与品牌故事挖掘,显著提升附加值,并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方式进行扩面宣传,通过线上渠道将百香果直销全国市场。镇村党组织精准把握契机,充分借势“黄皮节”等大型活动平台,组织党员示范户与经营户现场设点展销,以“鲜果直售+冰饮制作”的方式进行推广,大幅提升品牌认知度与影响力。同时,村党支部积极对接本地企业,签订保价回收协议,解决产业发展“后顾之忧”。“现在我们经常都会到合作社、直播间、果场看看,学习经验,这个产业市场前景、价格都非常好,种植技术也有保障,我准备今年底种植30亩。其他村民也都有类似想法,希望形成一个品牌产业。”上福村村民卢林新说。产业创新的成功,让大方镇种植户、村民打开眼界、开阔了思路,村委、合作社乘势而上,在种苗、技术、产品回收等方面提供全面保障,带动村民投入产业发展之中。预计到明年,全镇百香果种植扩大到300亩以上。大幅解决整治违规种植挖根类南药地后土地再利用、村民增收问题。在党组织坚强领导和党员示范带动下,生态友好的百香果与乌榄树成功替代了巴戟天种植,实现了生态复绿与产业升级的有机统一。未来,郁南县大方镇将继续立足山区实际,以党建为引领,深化双产融合,为实现“三年初见成效”注入“硬核支撑力”。
2025-08-19 -
“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丨郁南无核黄皮季点燃夜经济 尾箱市集吸引7.4万人次参与
在郁南无核黄皮成熟上市时节,郁南县以“多元业态融合,激活夜间经济”为主题,在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举行尾箱市集嘉年华及系列活动,用星空、音乐、美食与创意,吸引超7.4万人次的总客流,点燃了大山里的“夜经济”。音乐舞台+露天影院西宁湖夏夜“声、光、影”交织星空音乐舞台、露天影院分别设在西宁湖畔,与大自然相融。活动期间,在背景幕印着金灿灿黄皮图案的舞台上,音乐舞蹈节目轮番精彩上演,台下观众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舞台另一侧,露天影院放映的都是经典影片,众多男女老少聚集在草坪上观看。据活动主办方介绍,此次活动邀请了12位网络人气歌手、4支本土乐队登台演出,露天影院也准备了近10部经典影片放映。音乐与光影交织,西宁湖畔的草坪成为夜晚最热闹的社交空间。正如游客在网上留言:“在这里,既能跟着音乐释放活力,也能伴着星光安静观影,很惬意。”汽车尾箱创意市集“移动展馆”里的郁南故事尾箱市集位于通往大王山桃花园的道路上,有80辆小汽车参与摆摊,车上缀满了别具创意的地方文化元素装饰和灯饰,车尾箱摇身一变成“移动展馆”,摆放着黄皮蜜饯、黄皮柠檬茶、文创手作等30余种特色商品,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和购买。在尾箱市集里,最吸睛的当属黄皮深加工产品专区。黄皮饼、黄皮蜜饯等黄皮特色食品,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工艺结合,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伴手礼”。据了解,活动免摊位费,为当地青年提供了低成本的创业机会。一名卖黄皮柠檬汁饮品的年轻摊主表示,活动期间生意不错,收益较好,希望尾箱市集可以持续下去。特色美食市集解锁舌尖上的“郁南密码”桃花园小广场是特色美食市集,设置了30个统一特色设计的美食摊位。黄皮啤酒、手工黄皮饼、奶酪麻糍……各种地道风味与创新小吃碰撞在一起,飘出各种诱人香味。从传统小吃到网红小吃,美食市集像一本“味觉指南”,让游客在舌尖上读懂郁南。很多外地游客前来就是为了尝尝郁南味道,特别是黄皮特色小吃。不少游客在网上评论说:“这里的美食不只是好吃,更藏着郁南的烟火气和人情味。”“黄小希”健康饮品店郁南“黄金果”的新姿态设置在市集核心区的“黄小希”店,是以郁南无核黄皮为主题的饮品空间。店门前的“黄小希”卡通形象打卡点,成了年轻人的必拍地。据统计,“黄小希”相关话题线上曝光超50万次,黄皮雪糕成为全网热搜的“郁南名片”。有关负责人介绍,店里的黄皮果汁、雪糕等原料都来自本地农户,开始时黄皮果汁还卖断货,前四天就带动50多户农户增收,展现了“小果子”的大能量。依托大王山森林覆盖率96.6%的生态优势,郁南县将不断探索“文旅+夜经济+产业”融合的长效路径,不定期推出系列主题市集,以更多元的场景、更丰富的活动,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大王山市集”IP,让游客来了还想再来,让“大王山市集”持续绽放光彩,成为郁南一个亮点、打卡点和郁南特色消费新地标。
2025-08-18 -
郁南县都城镇:舞动文明新风尚 青春传承展风采
8月16日晚,郁南县都城镇盈信广场灯火通明,一场青少年狮王争霸赛火热上演。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重要载体,本次活动由郁南县龙狮运动协会主办,通过文体活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赛事现场,来自全县的8支龙狮队伍齐聚一堂,以矫健身姿演绎南狮文化,为观众献上融合力量与艺术的视听盛宴。比赛分为青年组和少年组,选手以团队协作、动作规范、创意编排等维度展开角逐。晚上七时,鼓点铿锵,狮头翻飞,刚柔并济的动作展现传统文化的磅礴气势;少年组则以稚嫩却不失灵动的表现传递对非遗技艺的热爱。现场观众文明观赛,自发清理垃圾、为选手加油,文明素养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提升。本次活动是都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惠民”行动的生动实践。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龙狮协会、企业及社会组织,构建“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将传统文化传承与文明创建有机结合。舞狮不仅是体能的挑战,更是对团队精神的考验。通过这样的活动,让青少年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感受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文明力量。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优秀队伍。获奖者收获奖杯与证书,并在舞台上收获成长与自信。赛后,少年组领队感慨:“舞狮让我们懂得坚持和互助,而文明观赛的氛围也让我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本次赛事以“传统+文明”为纽带,既展现郁南县青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也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注入新活力。未来,郁南县都城镇将持续深化服务机制,依托龙狮文化、公益电影等载体,推动文明实践走深走实,培育时代新人。
2025-08-18 -
数读经济丨1569.895万元!郁南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首批指标成功交易
近日,郁南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首批拆旧复垦指标在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功交易,成交价每亩50万元,总成交金额达1569.895万元。据了解,该县此次交易的复垦指标共31.3979亩,分别是平台镇康顺、石台、妙门、新乐村和桂圩镇新塘村、建城镇格木村等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项目。按照规定,指标交易所得扣除成本后,将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县级财政和项目属地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拆旧复垦是支持乡村振兴、服务“百千万工程”、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对于破解用地供需矛盾、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启动后,郁南县主动作为,积极稳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各子项落地实施,同时,积极做好联系对接,协同市自然资源部门推进形成指标的挂网交易,激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自我造血”功能。今年以来,该县已动工的建设农地整理2457亩,其中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200亩、拆旧复垦增减挂钩620亩、矿山修复增减挂钩350亩,其他闲置用地处置、产业导入等建设用地整理1287亩,占年度任务3210亩的76.54%。截至目前,全县已形成耕地指标490.02亩,水田指标500.23亩,拆旧复垦指标252.4013亩。下阶段,郁南县将继续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落地实施、指标交易等工作,切实发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常态化效益,守好耕地红线,助力推进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
2025-08-18 -
郁南县:书香伴暑假
暑假期间,郁南县各大图书馆、书店人气爆棚,成为学生“充电”学习的好去处。走进郁南县图书馆,静谧的阅览室内座无虚席,只听见翻书声和笔尖的“沙沙声”。备考的学生们埋头复习,桌上堆满资料;在儿童阅览室,年轻的父母轻声为孩子讲述绘本故事,温馨的画面随处可见。“以前暑假孩子总缠着玩手机,现在每天催着我带他来书店。”一位家长笑着说。在郁南,阅读正从“个人爱好”转变为“家庭习惯”“社会风尚”。书店负责人表示,暑假客流量同比增长近50%,亲子共读、学生自习成为主流需求。
2025-08-18 -
郁南检察构建多维度保护平台 助力“中国无核黄皮之乡”品牌建设
作为“中国无核黄皮之乡”,郁南县“郁南无核黄皮”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郁南县人民检察院立足县域产业特色,主动履职,构建多维度保护平台,为“郁南无核黄皮”地理标志产品提供司法保障,助力产业冲刺“百亿级”产值目标。针对地理标志使用现状及保护需求,郁南县检察院深入一线调研走访100余户种植户、60余家市场商户,形成《激活国家地理标志效应赋能无核黄皮特色产业——关于“郁南无核黄皮”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保护调研报告》,为宣传推广“郁南无核黄皮”品牌提供法治参考。为提高无核黄皮种植户、商家使用地理保护标志意识,该院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普法宣传,依托“郁检蓝普法”宣传品牌,拍摄“郁南无核黄皮”地理标志保护专题普法宣传片;开设服务“郁南无核黄皮”地理标志用标与保护的绿色通道,组织干警走访“无核黄皮示范果园”23个,向无核黄皮种植户发放宣传手册2000余份,普及维权渠道。深入黄皮加工企业及销售场所,以案释法督促其依法经营,为企业提供商标维权等专项法律服务30余次。为更好地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郁南县检察院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对无核黄皮标准化生产园区、“星级果园”“示范果园”加强监督,推动构建“两标一码一清单”优质农产品品控和溯源体系,保障“郁南无核黄皮”地理标志保护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联合县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签订《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郁南无核黄皮”保护协作机制》,构建“信息互通、执法联动”两大协同体系,搭建“检察+行政+农户”三方对话平台,并及时开展地理标志保护行动。此外,以“郁南无核黄皮”销售中端和治理末端为抓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检测和风险评估机制,针对商标侵权、产品仿冒等问题同步排查、协同处置,确保“郁南无核黄皮”地理标志的规范使用,实现检察监督与行政监管数据实时对接,畅通农产品质量安全投诉举报职能,切实守住郁南无核黄皮质量安全底线。
2025-08-12 -
郁南县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 助力粮食稳产增收
为夯实粮食生产安全基础,提升基层农技人员服务能力及种植户科学种植水平,近日,郁南县农业农村局特邀云浮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云安区的农技专家,面向全县50余名农技员及水稻种植户开展专题培训,聚焦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推动农业技术普及与应用。培训中,云浮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技专家重点推介了中国农技推广App及“农友圈”平台的使用方法。通过现场演示,详细讲解基层农技人员如何通过平台获取最新农业技术资讯、参与线上技术研讨,并指导农户利用软件发布技术需求、对接农技专家实现“指尖答疑”。这一数字化工具的推广,为农户与农技人员搭建了高效沟通桥梁,助力解决田间管理实际问题。针对水稻生长关键期易发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虫”及稻瘟病、纹枯病“两病”,云安区的农艺专家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系统讲解了病虫害特征识别、监测方法及防控技术要点。强调要抓住防治适期,通过培育健壮植株、科学选用高效低毒药剂等措施实现精准防控,并分享了多项简便易行的操作口诀,帮助学员快速掌握技术核心。此次培训内容紧贴生产实际,获得参训人员一致好评。多位农技员表示,专家讲授的方法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为今后开展田间指导提供了有力支撑。种植户也纷纷反馈,通过学习对病虫害防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稳产增收更具信心。郁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培训是落实“藏粮于技”战略的具体举措,通过强化农技队伍能力建设、推动先进技术落地,有效提升全县水稻病虫害防控水平,为保障粮食稳产保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下一步,该县将持续开展类似活动,以科技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202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