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融媒评论员丨探岭南祖地 传文化之脉
文丨云浮融媒评论员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
6月2日,广东省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展示暨磨刀山遗址考古发掘十周年活动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以“穿越磨刀山 探寻岭南源”为主题,聚焦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重大项目,展示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
早期岭南探源,磨刀山遗址“挑起大梁”。郁南县磨刀山遗址是广东省“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科学研究计划”的工作重点之一,今年恰逢磨刀山遗址考古发掘十周年。磨刀山遗址有“岭南祖地”之称,是广东省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文化遗存。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广东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改写了广东最早的历史,将广东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从距今13万年左右大幅提前至60万-80万年前,是研究早期岭南文化及起源非常重要的实证,为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过程提供全新的资料和证据。静坐岭南一隅的磨刀山遗址,自被发掘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不凡。
风起“岭南祖地”,焕新岭南文化。刚刚过去的5月,云浮在文化领域不断“上新”,掀起一阵阵文化“旋风”,遍及广东、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各地。电影《我,就是风!》上映,展现云浮少年张家城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的同时,融合了磨刀山遗址、国家级非遗项目“禾楼舞”、南江传统文化特色古村落等云浮文化元素;粤产纪录电影《同学们》取景于云浮,在广东优秀电影观影推介会上首映;云浮石艺、罗定核雕、象窝茶等云浮文化元素亮相第二十届文博会……云浮文化正通过多样化的传播载体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无不展示青春云浮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朝气蓬勃的向上发展态势。作为岭南文化的最早起源地,近年来,云浮聚焦“文化强国”战略,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六大工程”,推动云浮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不断擦亮“岭南祖地”文化名片,让岭南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流淌的岭南文脉,闪耀的中华文明。包括磨刀山遗址在内的南江文化,与禅文化、石文化、红色文化一起构成云浮的“四大文化”,是岭南文化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磨刀山遗址所在的南江是“广东文化母亲河”,孕育了岭南文化的“根”,是文化意义上“最早的广东”。独特的“三山两谷”地形地貌,“岭南祖地”磨刀山遗址,远古稻作文化的“活化石”禾楼舞,红色革命遗址长岗坡渡槽,以及散落各地的人文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都是历史悠久的南江文化的生动展示。南江流域不仅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最早的民族交融地区之一,是百越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重要节点。以磨刀山遗址为代表的南江文化不仅拉长了岭南人类历史的长度,也增强了岭南文化的厚度,更为辉煌的中华文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青春云浮,善作善成。云浮,广东最年轻的地级市,今年迎来建市30周年。岭南文明的火种,从这里点燃;城市的青春活力,在这里迸发。青春云浮,承载着岭南最悠久的历史文明,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正如一位“追风少年”,在奋力向前奔跑的过程中,也成为了那一股强劲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