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融媒评论员丨紧紧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四论贯彻落实省委书记黄坤明调研云浮指示精神
文丨云浮融媒评论员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
科技创新关乎高质量发展全局,关乎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9月4日,省委书记黄坤明在云浮市调研时强调,要着眼长远练好内功,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金属制造、石材等传统产业加快技术变革,优化升级,培优筑强产业发展硬实力。全市上下要深刻领会坤明书记讲话精神,进一步凝聚更大共识,抓住科技创新这一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向科技创新要答案、要动力、要发展,因科创而富,靠科创而强,全力奏响创新发展的“云浮大合唱”。
要抢抓机遇,以创新驱动积蓄“新动能”。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就一个地方来说,要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唯有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速跑”。要聚焦创新驱动,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加快掌握新能源、新材料等各领域的前沿引领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在关键领域下足功夫,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当前,云浮经济领域的结构优化、产业升级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从整体上看,研发投入不足、研发能力弱、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和支撑力不强,仍是云浮市发展突出的“短板”和“痛点”。我们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是加快云浮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云浮未来创新发展的出路所在、希望所在与潜力所在。我们要一如既往奏响科技创新“最强音”, 把科技力、创新力转换为强劲的生产力。一方面,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真正实现以创新驱动积蓄发展“新动能”,以科技创新成果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另一方面,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以“制造业当家”开辟新赛道,持续加大技术改造、数字转型和“小升规”“企上市”等政策扶持力度。围绕产业需求强化科技创新,深入推动国家高新区“1+6”体系建设,建好用好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猪禽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切实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
要集聚要素,以科技创新打造“主引擎”。科技创新是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核心资源。我们要集聚资源要素,把牢科技创新这一关键,以科技之强助推云浮高质量发展。要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新赛道”上,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科技创新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从实验室的研究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我们要以前瞻性的眼光和思维,通过科技创新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大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要集聚一切有利要素,坚持以科技引领和技术运用催生出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从而更为广泛地创造出潜力巨大且成长性高的市场需求。要利用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流程再造,加速生产线和产品的更新迭代,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以此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充分发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催生作用,深挖创新潜力、激活创新动能,把更多静态创新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全面解开束缚科技成果转化的“细绳子”,让更多科技成果走下“书架”、走向市场,让越来越多的“云浮制造”硬核产品走向世界。
要加大投入,以科产融合撬起“强支点”。居高方可临下,出奇才能制胜。在日趋激烈的角逐中,谁能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谁就拥有新的战略资本和战略优势。布好科技的关键子,下好创新的“先手棋”,就能满盘皆活、左右逢源,就能撬动起科技与产业融合这一有力杠杆,就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坤明书记在广东微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调研时强调,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精进制造工艺,力争在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以硬核产品赢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我们要全面加速创新要素在云浮的落地转化。要借助两个重要平台汇聚全球创新资源的优势,强化科创生态建设,主动承接创新要素的溢出,不断加大“真金白银”的投入。要聚力打造云浮特色的科创平台,使之成为促进创新资源要素高效流动、集聚转化的“云浮加速器”;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通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的诸多体制机制关卡,让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要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同频共振,把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战略落实到现代化建设整个进程和各个方面。要厚植科创情怀、用好市场手段,全力将云浮打造成全省一流的科创高地。要充分发挥科创平台引领作用,强化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撬动云浮发展的最强支点,让产业运行更智慧,造就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和“独角兽”等高成长性企业。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科技创新好比一颗种子,需要肥沃的生长土壤。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很难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形成科技创新生态。要始终保持对人才的“饥渴度”,一手抓对外引进,一手抓自主培育,加快引进各类“高精尖”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到云浮安家落户。要在政策保障和制度支撑上下功夫,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知识产权制度。只有把政策的水浇透,把制度的肥施足,为创新人才和创新企业提供广阔的空间,才能早日破土发芽、开花结果。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科技创新的大潮中,只要我们坚定创新自信,抓住机遇,克服挑战,不断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深走实,在蓄势待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我们必能成功跨越蜕变,实现更高质量、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