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点手记 | 郁南大湾镇卫星村:健全联农带农机制 特色产业结“富果”
“接二连三的大巴、络绎不绝的游客,这样的场景终于出现在我们卫星村了。”自6月以来,每逢周末都有好几百名游客来到郁南县大湾镇卫星村“游村景、吸氧吧、品农蔬、忆乡愁”。
今年以来,大湾镇卫星村立足资源禀赋,突出特色优势,以“龙头引领、品牌整合、产业带动”联农带农新模式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实现村干部干事能力、党群关系、村级集体经济、群众收入进一步提升,促使“后进”变“先进”。
瞄准“一帮人”,增强向心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卫星村以党支部为圆心,以党员为半径,以群众为线条,投入约90万元优化提升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五室一厅”,进一步强化宣传、凝聚、服务群众功能。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积极探索建立“1234”运行模式(即支部引航,“党员志愿服务队、好人初心队”服务,“群众点单、支部接单、党员销单”定责,“走访到位、解释到位、合理解决到位、服务到位”聚民心),以制度建设推进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办好“一件事”,优化服务力
卫星村以“党支部+专家+乡贤+党员群众”模式,出台具有“乡土味、乡情味、乡愁味”的乡村规划。投入500多万元完成道路、集中供水、污水处理、中心文化广场、居家养老服务点、“四小园”等建设。同时,发挥党员“记录员、联络员、保洁员”作用,与群众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保洁、基础设施维护等长效机制。组织党员、村民志愿者成立环境整治队伍,开展一系列清河、扫巷等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村庄行动,让卫星村的人居环境建设由外到内全面提升。
创好“一产业”,激活驱动力
为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卫星村将村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市场优势、生产优势叠加,以“支部+合作社+党员+基地”打造200亩的白马坪无核黄皮种植基地,并以“特派员+技术员+‘土专家’+志愿者”实施“党建+农技服务”行动,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带到田间地头、带入千家万户。目前,该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黄皮3000多亩,每年户均可增收2万元。
7月是黄皮成熟的季节,连日来,卫星村白马坪的无核黄皮种植基地吸引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采摘,进一步带动当地旅游、餐饮业发展。“去年我家无核黄皮收入大约8万元,今年收入应该接近10万元。”种植户王伯由衷地发出丰收的“心声”。同时,该村党支部还通过“龙头+”“乡贤+”等模式发展肉鸡养殖、光伏发电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