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点手记
-
挂点手记丨新兴县簕竹镇:奏响产业兴旺曲 走好乡村振兴路
近日,记者走进新兴县簕竹镇,探访良洞高效养殖园区项目,只见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施工,机器鸣响不停,一片忙碌有序的景象。“目前土建和钢结构基本完工了,近期天气晴好,我们正抓紧施工,争取早日完成料塔和锅炉设备安装。”该项目的管理员伍尚锋告诉记者。据了解,良洞现代高效养殖园区位于簕竹镇良洞村委云秋坑,占地约68亩,规划建设11栋双层平养鸡舍,年上市量约120万羽。该项目是簕竹镇政府及9个村(居)委会与温氏股份簕竹分公司开展政企合作的具体成果,由镇政府统筹驻镇帮镇扶村等资金与温氏股份自筹资金开展共建,预计在2023年建成并投入运营。“高效养殖园区这样的共建模式,对吸引人才返乡回流、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作为人大代表,我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履职尽责 将政府决策和群众心声‘连’起来,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新兴县人大代表欧彩凤说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作为农牧强镇、全国农业龙头企业温氏股份的发祥地,簕竹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参与“公司+农户”等合作模式,建成多个“高效、智能、生态”的现代化养殖生产基地,推动农户升级建设现代化家庭农场,实现由原来传统养殖方式向高效化、集约化、现代化养殖转变。同时,通过实施农牧提质、农业增效、农旅融合“三大行动”,聚焦做大做强“镇域经济”攻坚突破,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路。“簕竹镇将以高效养殖园区项目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产业产值的同时激发村集体的‘造血’功能,让各村既有土地流转收益分红 也有入股分红。”簕竹镇党委副书记曹达荣说道。下一步,该镇将充分利用温氏龙头企业产业链布局与资源优势,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闲置资源,推动土地流转,合理规划限养区和适养区,不断推进高效安全、绿色环保的高效养殖园区建设,力争在全镇9个村(居)委会实现高效养殖园区全覆盖。据介绍,高效养殖园区投产运营后,参与共建的各村(社区)每年将获取固定收益,预计每个村(社区)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同时,也将有效带动当地饲料运输、疫苗注射、肉鸡运输等产业,实现“一业兴百业旺”,为当地增加上百个就业岗位。
2024-02-07 -
挂点手记丨罗定市德信物流园建设有序推进
日前,位于罗定市双东街道的德信物流园建设有序推进,云仓、电商、直达专线等设施已建成,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据了解,德信物流园占地150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3亿元。项目将于今年年底逐步投入运营,明年6月份全部投入使用。园区包含物流仓储7万平方米,数字化立体仓库4.5万平方米,商务楼5000平方米,停车场3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是集电商、云仓、配送、分拨、直达专线、商业配套、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智慧物流园区,货物周转能力预期超过100万吨/年。除具备传统物流园区的仓储集散功能之外,还将把园区打造成未来电商的产、学、研基地,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优化罗定市现代物流发展布局,实现城际物流降本增效,带动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向罗定汇聚,带动镇域经济加速发展。
2024-02-07 -
挂点手记丨新兴水台这个养殖小区3万多只“小优鸡”进场
12月29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新兴县水台镇布茅村委布善村的布茅养殖小区内,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着搬运鸡苗、抽样检查、投喂饲料、鸡苗分拣等工作,啾啾鸡鸣声充斥着整栋鸡舍,与工人交谈得知,该养殖小区新扩建的鸡舍当天完成了3万余只“小优鸡”鸡苗的进场工作。记者看到,每栋鸡舍旁边,都有一个硕大的不锈钢大料桶矗立着,料桶通过管线与鸡舍相连,在饲养员的操作下,能够实现自动化加料、自动化喂养。据养殖小区负责人介绍,该养殖小区配备了温控系统、通风系统、报警系统等现代设施设备,这些设备不仅可以全面分析鸡舍内空气含氧量、湿度、温度等,还有免疫治病、消毒、防疫等管控功能,可为肉鸡生长环境提供卫生、健康、安全保障,保证肉鸡的产量和质量。“这批鸡苗预计经过48天养殖即可出栏上市,可带来10万元左右的利润。”该负责人对记者说。据悉,该项目总投资约4199万元,规划建设18栋四层笼养鸡舍,计划年上市肉鸡约350万只,29日入场的3万余只“小优鸡”是扩建部分建成后进行投产运营的首批鸡苗。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直接带动33个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419.9万元,为后进乡村铺就致富之路夯实基础,不仅可进一步增加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还可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村民收入,实现多重效益叠加。
2024-02-07 -
挂点手记丨罗平镇抓基层党建“有新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纽带,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起着基础性、引领性、保障性的作用。罗定市罗平镇驻镇帮扶工作队自入驻罗平以来,在罗平镇党委的领导下,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振兴,以发展集体经济为重点,紧紧抓住“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带动村民共同致富”这个“牛鼻子”,细化基层党建1.0、2.0、3.0标准,分阶段实现初、中、高阶党建目标,真正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一年多来,罗平镇已涌现出双莲村、山田村、塘屋村、黄牛木村、榃北村等一批组织振兴先行示范村。这些先行示范村通过村集体带头开垦撂荒地种植玉米及辣椒,发展集体产业,有力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村两委战斗力提升明显,在村民中的声望也有了显著提高。其中,作为先行示范村试点的双莲村和山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尤为显著。组织振兴1.0:民生与民心在驻镇工作队的组织振兴规划中,1.0版的组织振兴是关爱民生、争取民心,驻镇工作队以易返贫户和教育振兴为切入口,通过开展“长岗坡三暖行动”,以组团式、全覆盖式慰问,开展针对小学生的“育雏行动”,针对老人的“暖巢行动”,针对易返贫人群的“济困行动”,在保证群众能够得到帮助的同时,也树立村干部在百姓心中的良好形象。目前,“长岗坡三暖行动”签约爱心单位及个人已达40个,捐赠金额约80万元,捐赠物资约50万元。双莲村是“长岗坡三暖行动”主要实施地之一。双莲村委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也不忘积极反哺社会,在工作队的指导下,代表村民为每家防返贫协作单位送去价值200元的零农药大米,为镇敬老院送去风扇和食品,给罗平镇敬老院和罗平镇卫生院准备了300斤的新鲜玉米作为慰问品,在镇村营造感恩文化氛围。组织振兴2.0:示范与带动2.0版的组织振兴是示范引领,推动产业。以合作社引领的方式,通过大量租用荒地和自然村集体土地,让村集体及个人得到发展。以双莲村、山田村为例,今年以来双莲村委已牵头复耕200亩撂荒地,种植玉米、辣椒和水稻。山田村委则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合作,通过租赁200亩自然村土地种植辣椒和红米。在推进复耕行动的同时,工作队还成立了全省首个乡村振兴灵活用工服务中心,并指导双莲、塘屋等村成立了灵活用工服务队,集合村内闲置劳动力,对接撮合村里复耕及罗平各种养大户批量劳务需求,帮助留守村民通过本地务工增加收入。“山田村通过打造辣椒、红米种植示范基地,建设辣椒省级“一村一品”项目,既发展产业,又带动就业,预计每年将会为村集体经济带来超过10万元的收入。”驻镇工作队队员、驻山田村第一书记阮鉴平表示,基地建设为近30个村民提供稳定务工的机会,人均增收2000元。复耕行动的开展,使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也有了明显提升。双莲村支书就以个人名义向银行贷款15万元作为集体合作社项目启动资金,缓解了项目启动的资金压力。在村支书带领下,村干部每人紧跟一个项目,每天起早摸黑跑基地,很快就成为了“土专家”。截至目前,村委推动的玉米、高端大米、订制田、辣椒等产业项目已为村集体增收达50万以上,累计就业帮扶超过30万元。复耕行动不仅带动村民增收,也大幅提高村干部的威望。组织振兴3.0:实现共同富裕3.0版的组织振兴是联动发展,共同富裕。重点推进联动发展,根据各村实际,采取不同策略。在工作队指导下,双莲村将“党建+美学”作为突破口,利用双莲村自身红色资源优势,把长岗坡渡槽IP、村中老建筑和千亩稻田通过美学设计和文化赋能,打造四季花海、彩色美旅、庭院经济和民宿群落的相互配套、相互支撑的产业群,创造出城市消费者愿意买单的文旅产品,探索一条乡村振兴的美学方法+产业发展之路。目前,工作队已联合爱心企业在长岗坡长虹广场开展樱花公益林植树活动,建设樱花河、樱花广场、三角梅观景平台、紫藤长廊等一系列“扮靓长岗坡”行动,打造长岗坡“彩色美旅”。同时,举办长岗坡渡槽八景摄影大赛,汇聚专业摄影力量,呈现长岗坡最美景色;探索举办长岗坡国际旅游文化节,加强宣传力度,擦亮长岗坡旅游名片。“相信通过与村两委共同努力,我们能够将双莲村打造成为全省颇具特色的党建美学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大幅增加村集体收入,带领村民共同富裕,树立村干部头雁形象,让党旗在村民心中高高飘扬。”驻镇工作队队员、驻双莲村第一书记谢锐勤说。“组织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组织振兴的关键就是要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牵引带动作用,将党旗插到田间地头,在农村打造坚强的战斗堡垒。”罗平镇党委书记陈荣富说。
2024-02-07 -
挂点手记丨新兴县簕竹镇:笋竹节节高 产业日日旺
年终岁末,迎来了冬笋冒尖出土的黄金季节,竹笋炒肉成为簕竹人饭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鲜笋肉、鲜笋片、酸笋丝等“簕竹鲜”系列产品也源源不断销往珠三角地区。据了解,新兴县簕竹镇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笋竹的生长,产出的竹笋口感清甜爽口,远近闻名。笋竹种植是簕竹镇传统特色产业,全镇目前有笋竹种植户1540多户,种植面积7300多亩,竹笋年产量2100万斤,年产值达1600万元。为不断擦亮这张“绿色名片”,近年来,簕竹镇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支持笋竹产业发展壮大,着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发展基础走进簕竹镇政府,“根植于民,簕竹长青”的标语映入眼帘,这也是簕竹镇提出的党建品牌。近年来,簕竹镇创新“头雁领航大比拼专项竞赛制”“积分管理制”和“一网四单制”等机制,不断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我们镇云龙村的簕竹镇云翰食品有限公司,年合作共建笋竹种植基地约2450亩,辐射带动周边种植农户840多户,年收购量达350万斤,带动就业岗位40多个。”簕竹镇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道。“在该公司成立之初,我们将原云龙村委会、云龙小学旧址及周围土地低价转让出租给该公司,打造成为竹笋加工基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进村入户宣传,动员农户参与笋竹产业发展,解决企业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顾虑。”云龙村党支部书记董伯健告诉记者。此外,云龙村推行产业链上建“支部或党小组”,结合实际建立笋竹党小组,把党员示范岗、先锋模范岗设到田间地头,引领发展笋竹产业。随着整治耕地抛荒弃耕工作持续深入,在“党委驱动、支部带动、党群联动”模式推动下,2022年,簕竹全镇春耕播种率为99.41%。对于一些不适宜种植水稻等农作物的撂荒地,该镇通过发动指导群众复耕复种笋竹,进一步为云翰食品有限公司壮大发展供应充足原材料。目前,云翰食品有限公司与云龙村委协议盘活500亩土地打造笋竹种植产业园区,促进笋竹产业提质增产,并以高于市场20%的价格收购竹笋,提高农户收入。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市委提出的“做大做强镇域经济”要求,簕竹镇抢抓机遇,支持指导云翰食品有限公司转型升级,不断激发镇域经济发展新动能。据悉,簕竹镇多次邀请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团队到云翰食品有限公司调研指导,并由镇委书记带领云翰食品有限公司管理层到省农业科学院参观,学习现代农业先进科技,推广“云翰勒竹鲜”品牌。同时促成产学研合作,推动竹笋销售向竹笋加工成品销售转型,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此外,该镇还指导云翰食品有限公司创制簕竹田螺、竹笋、酸菜、土猪肉等特色预制菜产品,以精化、深化食品加工工艺来提高企业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为湾区“中央厨房”提供新鲜的原材料,实现农产品商品化。立足生态优势推进“三产”融合生态是发展最好的底色。簕竹镇充分利用生态优势,挖掘竹文化,在簕竹河堤打造了一个竹子文化科普长廊,呈现“竹子”不同字体的写法、竹子“十德”、竹子形态、竹子象征、咏竹诗句等有关竹子的知识和元素。同时以竹子为原材料制作红色文化主题系列竹编作品,以畚箕、扁担、篮子、鱼篓等农具为载体,再现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那一段段峥嵘岁月,重温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让游客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中,听着悠扬的音乐,熏陶着红色文化、竹文化,科普更多的知识,培育文明新风。此外,该镇还积极指导配合云翰食品有限公司通过盘活厂区闲置资源,投入1300万元建设天宫美食餐吧(如图),开拓“生产基地+餐厅”的产销模式,迎合潮流打造“网红”打卡点,将服务和生态的概念注入传统农业,提升产品质量与附加值,打造品牌农业,实现“三产融合”。
2024-02-07 -
挂点手记丨西洋菜变“致富菜”!郁南建城镇车滘村发展特色农产品
郁南县建城镇车滘村位于郁南第一峰——金菊顶延伸地带,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土壤肥沃,发源于金菊顶、长达7公里的车滘河水质好、无污染,横穿整个村庄。近日,车滘村近300亩西洋菜喜获丰收,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走进车滘村西洋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嫩绿的西洋菜正舒展着叶片。种植大户冯艺玲脚穿雨鞋,手拿镰刀,将西洋菜一把把握入手中,长刀一挥,割断脆嫩的枝干,然后捆绑、装筐。据冯艺玲介绍,车滘村山好水好、矿物质丰富,特别适合西洋菜生长,自己种植西洋菜10多年了,目前种有25亩左右,年收入在15-16万元。由于西洋菜品质好,很受市场欢迎,很多销售商主动上门收购,每年都有来自广州、珠海、中山等地的菜贩上门采购。同时,自己也会运一些到县城市场上售卖,销售有保障。车滘村支部书记姚国标告诉记者,该村有种植西洋菜的传统,结合西洋菜易种植、易管理、易采摘、少病害的优点, 这里的西洋菜都是“喝”山泉水长大的,目前全村西洋菜种植面积近300亩。近年来,在镇党委,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成立了建城镇车滘西洋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户200多户,受益人口1000多人。下一步,村里将扩大种植规模,带领更多的村民种植西洋菜,让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之路。建城镇是农业大镇,拥有丰富的农业和生态资源,是中国无核黄皮的发源地和中国无核黄皮之乡,先后获得广东首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和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近年来,该镇坚持党建引领赋能产业发展,通过构建特色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打响了一个又一个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知名农产品品牌。车滘村在建城镇党委政府的带领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支持下,以“绿”为底,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线,积极探索“支部共建+特色种植”新发展模式,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将河道沿线及山边打造为西洋菜种植基地,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促进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农业蓬勃发展。接下来,建城镇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和着力延伸西洋菜产业链条,建设西洋菜特色农产品加工规模化基地,配备完善的烘干、包装等设备,通过加工西洋菜菜干、制作预制菜等方式进行深加工,开发出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为“致富菜”再镀金。
2024-02-07 -
挂点手记丨云城区前锋镇:美了乡村 兴了产业 富了村民
驻镇帮扶工作队是乡村振兴的“纽带”。近年来,佛山市高明区驻云城区前锋镇帮扶工作队(下称“驻镇队”)坚决扛起乡村振兴时代重任,深入田间地头,立足民情民意,在全力建设好美丽村镇、提升好公共服务能力、发展好富民产业、巩固好脱贫成果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日前,记者来到前锋镇看到,该镇在镇党委与驻镇队的带领下,处处迎来乡村振兴腾飞新气象。走进前锋村委党建文化广场,记者看到不少孩子正在嬉戏,有人在溜滑板车,有人在健身器材上锻炼,也有村民在为广场舞的开始做准备,这里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自从村里来了驻镇帮扶工作队,建了文化广场,修了公园,我们村一年比一年漂亮整洁,我们运动和休闲都很方便,幸福感也提升了。”提到党建文化广场,村民们赞不绝口。据了解,为进一步丰富前锋村村民的文娱生活和活动场所,驻镇队通过入户走访,结合民情民意修建党建主题公园,与文化广场共同形成集休闲、娱乐、健身、观光、文化宣传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活动阵地,经常性组织群众开展系列文体娱乐活动,既提升了全村的“颜值”与“内涵”,又为村里提供了党建、文化活动场地,切实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乡村风貌带建设带来的改变,不仅让眼睛亮了,也让心更亮了。”顺着大江头村村民邓阿姨的手指方向放眼望去,记者看到一条崭新的柏油路环村而设,沿着村道一路延伸,路两旁的楼房被粉刷一新,米黄色的外墙格外醒目、亮眼,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驻镇队队员夏俊杰告诉记者,为推动镇村同建、同治、同美,该镇结合实际,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建设,对沿线村庄进行村巷道硬底化、农房外立面改造等,全面提升宜居宜业品位。厚植美丽村镇建设基础的同时,驻镇队也在积极探索产业帮扶。他们在走遍全镇12个村居、105条自然村后,深刻认识到“没有产业发展作为支撑,乡村振兴只能是空谈”。驻镇队一方面定产业、引企业、强技术,先后完成了建国香水柠檬种植基地和广东四季农业有限公司笋竹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配合我市“政企村共建”项目,在围仔村委三丫塘村总投入2692万元实施现代养殖小区项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据介绍,项目首期已于去年9月投产,全部投产后将带动前锋镇12个村居集体经济年收入15万元以上,优先解决当地农民就地就业,月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
2024-02-07 -
挂点手记丨新兴水台镇:龙腾狮舞春意闹
春节期间,新兴县水台镇处处涌动着盎然生机。翔顺金水台温泉小镇内每日游人如织,上演舞龙舞狮、舞火簩、花灯巡游、财神爷派红包等系列丰富多彩的精彩戏码,游客们的叫好声、鼓掌声此起彼伏。陶瓷企业生产车间一片热火朝天忙碌景象文旅产业奏响“先锋号”争先,拼的是活力。2023兔年春节是疫情防控转段后第一个春节,市民出行需求激增,文旅市场复苏势头强劲。水台镇党委政府抢抓春节假期有利时机,提前统筹做好景区疫情防控、产品供给、消防安全和市场监管等工作部署,以最佳状态迎接游客们的到来。据统计,翔顺金水台温泉特色小镇、悦天下旅游度假区春节期间客房日均入住率超65%,年初三、年初四更是爆满,初一至初七接待酒店住客3万人次,景区游客超10万人次。水台镇内两大星级景区鼓乐齐鸣,笙歌鼎沸,水台南部农家乐、特产店更是客似云来,迎来兔年“开门红”。水台镇在抓短期运营中不忘着眼长期发展,金水台、悦天下文旅项目作为市重点建设项目,聚焦景区鲜明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完善建设规划,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翔顺金水台二期康养度假项目作为全县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的项目,二期总投资达12亿元,为水台镇打造湾区旅游目的地注入强劲动力。绿色建材跑出“加速度”争先,抢的是机遇。文旅的“热火”延续到陶瓷产业。随着一声“点火!”回响在良田工业园,志祥陶瓷有限公司在年初三为水台镇陶瓷产业2023年的复苏点燃了“第一把火”,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生产流水线有条不紊,现场开足马力赶制生产订单。“我们在大年初三已经复工,年初八已经完成第一批60000平方米瓷砖的生产,第一季度的生产计划也已排满。”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悉,汇远陶瓷、巨旺陶瓷等规上企业在初五、初八也大步跨进“复工”模式。镇政府挂点领导第一时间安排走访企业,及时了解企业复工计划,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复工复产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落实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全镇上下各行各业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前瞻谋划下好“先手棋”争先,赢的是未来。节后开工第一天全省吹响了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号角,水台镇在这场“拼经济”的赛跑上,位于“时势在我、谋进在握”的新赛道上,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围绕市委“248”和县委“135”战略目标,构建水台“149”发展思路,多向发力为全镇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得益于显著的区位优势、突出的产业业态,水台镇抢先找准一二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点。该镇充分挖掘工业基础的潜力,去年绿色建材产业实缴税收超4600万元,2023年谋划实施“税收三年倍增”计划,扶持华陶、汇远等头部企业总部回归、提质延链,实现总产值和税收提升、单位产值和税收能耗下降重要指标“两升两降”,切实推动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市委赋予“文旅名镇”目标定位,以悦天下、金水台、云水台三大抓手,推动文旅产业高端化,加快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步伐。牢牢把握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有利契机,以镇域经济带动村产业兴旺。新春伊始,水台镇已播种下“春天第一粒种子”,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推动发展,来日必将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
2024-02-07 -
挂点手记丨新兴县新城镇云吟村:百年老村的“绿色蝶变”
二月,草长莺飞。走进新兴县新城镇云吟村香水柠檬种植基地,一片绿意盎然。5000株香水柠檬幼苗沐浴着春风春雨茁壮成长,村民们忙活着喷洒肥料。云吟村党支部书记黄伙祥和新城镇驻镇工作队队长欧谦一边观察果子长势,一边畅想着未来。“以前这片土地撂荒,如今和美优乐公司签订合同后,100亩地被彻底开发。经过三五年的生长后,这片香水柠檬养殖基地预计收益可达100万元以上。”黄伙祥说道。“党建红”结出乡村振兴“致富果”曾经,云吟村因地处偏远,处处发展受限,村集体经济薄弱。经过云吟村党支部历届“两委”班子不懈奋斗,多方寻找突破,云吟村近十年稳居洞口片区村集体经济前列。记者了解到,云吟村党支部书记连续两年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书记项目”,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蜜蜂养殖、香水柠檬种植等产业。《“党建红”结出“致富果”,香水柠檬托起“振兴梦”》正是云吟村党支部2022年申报的“书记项目”,云吟村党支部利用好乡村产业振兴相关政策,通过实地考察,确定适宜种植品种,由乡贤引荐美优乐企业投资,盘活撂荒土地100亩用于种植香水柠檬,解决村中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香水柠檬对土地适应性强,生长快,易管理,抗病虫害能力强,结果快,一年四季都能挂果,2024年可实现丰产。”黄伙祥告诉记者。近年来,云吟村积极推进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围绕“五聚焦五强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共同缔造“党建强、农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美丽云吟。同时,云吟村充分发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作用,确保乡村振兴政策更好与村情结合。“进驻云吟村后,我第一时间联合村‘两委’干部入户开展深调研活动,走访了解村情民意,探索发展道路。”驻村第一书记梁桂超告诉记者。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云吟村不靠等不靠要,积极整合资金资源,不断拓展产业新路子,引进新品种,确定了“中心生态旅游、周边养蜂、边界种植香水柠檬”的产业格局,打造高标准产业基地,实现了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的长远发展目标。小蜜蜂“舞”出村企共建“甜蜜”曲除了种植香水柠檬,蜜蜂养殖是云吟村的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云吟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新兴县云端种养专业合作社,探索“党支部+理事会+合作社+农户”模式,投资2万元用于建设蜜蜂养殖基地2000多平方米和蜂蜜加工场40多平方米,另在原有600箱蜂群的基础上,将8万元资金用于购买约160箱蜂群,进一步扩大蜜蜂养殖规模。现由云端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运营,通过申报“云端”蜂蜜的商标,提高蜜蜂产品附加值。今年,云吟村将蜂蜜产业的发展重点放在打开销路上,由村党支部带头成立云端蜂蜜展销社,做好品牌赋值之余,更将生态旅游与产品展销相结合,利用旅游带来的游客热度带动蜂蜜畅销,助力蜂农增收。“高颜值”点亮生态宜居“五颗星”云吟村四面环山,原名“坩东坊”。嘉靖年间,因其山清水秀、终年云雾缭绕,故取“云集龙吟”雅意而得名。记者走在平坦干净的环村路上,远远看到一处农家小院,古色古香的吊脚楼,还有一个用稻草搭建的凉亭,旁边还放着不少小竹凳和一些用石头堆砌的长板凳,可供村民在此休憩。这里就是云吟村的农家书屋,书屋内共有社会各界捐赠的各类图书超过5000册。不仅有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书籍,还有儿童读物和科学读本之类最受村民欢迎的书。“有不少村民在闲暇时前来阅读,村里的风气也越来越好。”黄伙祥说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云吟村积极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森林资源、气候条件等区位优势,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契机,对村内房地鱼塘、污水处理系统、村巷道等人居环境进行改造,观景湖、滨水步道、观景亭、居家养老服务站等不断刷新全村“高颜值”。云吟村也被选评为国家住建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第一批精选试点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柠檬香,蜂蜜甜,村庄美。云吟村发展绿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也将村庄颜值不断刷新,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2024-02-07 -
挂点手记 | 投资约3000万!新兴蓝莓迎来丰收季
为庆祝新兴县太平镇高效设施蓝莓产业基地迎来首次蓝莓成熟,近日,太平镇举行活动主题为“迎‘蓝’而上,共创‘莓’好”的丰收仪式。太平镇马山蓝莓基地是云浮市首个高效设施蓝莓基地。基地一期投资约3000万元,用地规模约200亩,其中蓝莓种植规模占190亩,种植有8万株蓝莓苗;基地二期项目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预计新增蓝莓种植面积630亩,与一期项目合共投资约1亿元。建设完成后年产值约1.5亿元,税收1000万元,提供约900人次长达6个月以上的就业岗位,每年为当地带来1000万元以上的劳务收入。通过强化联农带农,致力打造成为新兴品牌的健康之果、发展之果、致富之果。据了解,根据省里统一安排,2021年8月,省政协办公厅联合南方电网公司,派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组,结队帮扶太平镇及大浪村、悦塘村。在各级党委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工作组与镇委、镇政府一道,齐心协力,结合实际,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产业项目为抓手,广泛调动各方资源优势,累计引进投资近6500万元,蓝莓基地设施建设、屋顶光伏项目、水浪青梅种植基地、南网知行书屋、公共服务设施修缮等一批民生产业项目相继落地落实、初见成效。同时,积极探索防返贫保障机制,创设防返贫互助基金,入选广东省“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典型案例。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