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通 云浮发布 云浮日报 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云浮宣传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小镇上的“能人”们丨青春合伙人·第二季

2024-02-07 16:32 责任编辑:陈熠 字号:


【编者按】美丽云浮,青春出发。为了展现云浮擎旗先锋的青春城市形象,云浮市委宣传部联合南方日报于2023年起推出“云浮青春合伙人·第二季”系列报道,展现有创劲、有闯劲、有干劲的青春合伙人扎根云浮、挥洒汗水、奋力拼搏,融入云浮高质量发展过程的生动实践。

功由才成,业由才兴。近段时间,云浮市新兴县出台了《关于开展“能人队伍”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 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实施方案》,以“能人队伍”促乡村振兴,构建“集体有产业,能人有事业,群众有就业”的发展格局。

在新兴县,这些“能人”们正发挥着自己的力量,帮助乡村换“新颜”。

水产养殖好手——李志彬

“现在我们养殖成本可没有以前那么高了。李委员不仅带领着我们养殖户增收,在生活上也很照顾我们。”说起李志彬,新兴县东成镇东利渔业专业合作社的老社员们满满都是夸赞。

李志彬是新兴县东成镇都斛村党总支委员、东利渔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是一名深耕水产20余年的乡土行家。

李志彬心地善良,对家庭困窘的成员总是照顾有加。合作社里有一个特殊的员工,他的妻儿、儿媳均是残疾人士。刚来到合作社的时候,他59岁,如今已经在这里工作了6年了。李志彬将他的境遇看在眼里,也放在心上,不仅分发工资会给他额外的补贴,每逢时节都会提些慰问品上他家看看。“他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了,出去外面也不好找工作,更何况家里人还需要照顾,我就让他留在合作社工作。我自己过过苦日子,看到他们这么难,我心里也不好受。”李志彬说道。

李志彬成长在一个六口之家,在他之下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原生家庭并不富裕的他,初中毕业之后便开始“养家糊口”。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志彬跟着同村的退休老师种柑橘谋生。

老师很看重这个小伙子,带着他村里村外跑的同时,还教了他很多道理。“读书固然重要,人品也不能落下。做人要行得正坐得直,更要有善心。”回忆起这位老师的教导,李志彬的话语间充满了敬意。

除了教他为人处世之道,老师还收集了不少华南农业大学的教科书赠送给李志彬,并让他好好学习。行者常至,通过坚持自学课本上的知识和向当地的渔业“里手”请教,李志彬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门道,开始做起了养殖户。

那时的李志彬卖鱼苗和饲料,常年与各种厂家打交道,让他积累下许多经验,同时他在其间也深刻感受到养殖成本的压力。“其实新兴在鱼苗育种这一块发展潜力很大,很早就有人在搞了,但是从前的养殖户都是散户,大家各做各的,赚不了什么钱,也成不了优势。”李志彬说。

2008年,李志彬成立了东利渔业专业合作社。为了提高鱼苗的质量,李志彬跟一家在海南的挪威企业签订合约,在这家企业购入鱼苗。后来这家企业传出停产的消息,李志彬便开始自己培育种苗。

“我去他们的培育间参观后觉得,他们做东西确实细致啊,我也想像他们一样。”李志彬这样说,也这样做,他时刻关注市场动向,抓住各种机会学习新的技术,用他的话说,“一种二料三管理,每个环节都要做精做好”。

李志彬领着基地10多名员工和105名社员走过十五载,如今的东利渔业拥有106亩鱼苗繁育基地、年产值达到800万—1000万元。不仅如此,李志彬还通过能人工作室,和渔业养殖专家交流讨论种苗、药物、饲料、销售等话题,并将总结、学习到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村中水产养殖户,带动养殖户们从多方面发展,促进都斛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近万元。

2015年,东利渔业获得“广东省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称号;2021年,获得“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称号;2023年,获得“新兴县乡村新型青年创业实践基地”称号。在李志彬看来,东利渔业还“在路上”,它正向集生产、旅游、文化等功能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稳步前进。“品牌、质量一个都不能少。有品牌才能给人信任感,有质量,才能立足于市场。”他说。

果园“淘金者”——欧洪灿

站在里洞镇果芝林种养专业合作社红心番石榴种植基地的观光台上,放眼望去,一棵棵番石榴果树凑成连片浓郁的绿。正午的阳光肆意泼洒其间,在叶子上覆了一层晃眼的赤金。挤挤挨挨的枝叶不时被风吹开,番石榴果趁这间隙“露个脸”。果芝林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欧洪灿正在番石榴树下来回穿梭,为即将上市的番石榴套装保护袋。

“我最开始的梦想就是建一个番石榴公园,游客们有吃又有逛。”2017年初,回到家乡后的欧洪灿琢磨起了发展方向:里洞镇土地平缓、雾水充足、水质好,能不能在特色经济种植上发力?很快,欧洪灿把目光放在了红心番石榴上。“我去查找了很多资料,这边很适合种植番石榴,再加上自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村子里不管是环境还是交通都越来越好了。”

就好像模拟类游戏的“经典开局”一样,创业之初,欧洪灿没有任何经验。“刚开始听到不少别人的质疑,因为我是年轻人,又没有基础,但我只相信我自己,我只做好我自己的事情。”欧洪灿说,在随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通过在网上收集大量资料、参观别人的农舍、向老农户讨教……不断刷新“经验条”,一步一步地将模拟游戏里美好的场景变为现实。

“事实上,从开始种植番石榴到前年,天气好,市场也好,一直都是顺顺利利的。”欧洪灿说。2019年,欧洪灿成立了新兴县果芝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建了300多亩标准化番石榴种植生产基地。同年年底,在他的带动下,里江村54名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

2021年1月,一场霜冻让欧洪灿受了挫。基地里的果树大都干掉了,维护这些果树需要一整年时间和一大笔资金。“果树遭了冻,原有的代谢过程就会被破坏,严重影响产量,一整年没有收入不说,还要砸很多钱维护。”欧洪灿说,“很感谢我的朋友们,那个时候他们通过预订,帮助我渡过了难关,2022年后,情况慢慢好起来了。”

2022年,通过里洞镇党委的协调、村集体注资以及金融机构授信等,欧洪灿建起了助农服务中心,对全镇番薯、黄豆、蔬菜等土特产统收统销。不仅如此,欧洪灿还和梁建波、欧浩安等优秀回乡就业青年抱团,建起了“互联网+微信推广+观光采摘”、直播带货等多功能线上销售服务平台。今年上半年,里洞全镇农副产品销售额超150万元。“接下来,番石榴大量上市,销售额有望突破300万元,将为里江村集体增收10多万元。”欧洪灿说。

走进助农服务中心,番石榴干、冰淇淋果、里洞茶、腐竹、菜干、青梅、农家米……各式各样的农特产品将柜子塞得满满当当。“服务中心收购镇上所有农户的农产品,可以帮助很多农户避免滞销的风险,也有村民过来这边上班,另外这里离果园不远,游客逛了果园之后可以来这里休息,一眼就能看到镇上的特色农产品。”欧洪灿介绍。

今年以来,新兴县围绕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高质量发展等需要,不断打出人才“引育留用”组合拳,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振兴乡村往小了说,还是要看自己怎么执行,政府给了很多支持,我们也不能光‘等靠要’。”欧洪灿说,“接下来我还要学着自己搞直播,用好网络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