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通 云浮发布 云浮日报 云浮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云浮宣传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点亮山区孩子的美术梦丨云浮青春合伙人·第二季

2024-02-07 16:46 责任编辑:陈熠 字号:

【编者按】美丽云浮,青春出发。为了展现云浮擎旗先锋的青春城市形象,云浮市委宣传部联合南方日报于2023年起推出“云浮青春合伙人‧第二季”系列报道,展现有创劲、有闯劲、有干劲的青春合伙人扎根云浮、挥洒汗水、奋力拼搏,融入云浮高质量发展过程的生动实践。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上美术。”

27年前,一位美术老师走上郁南县大方镇中学学校的讲台,用粉笔在黑板上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如同在昏暗、封闭的房间里陡然凿开了一扇窗,让孩子们瞧见了大山外的诗和远方。

在一般人眼中,学生搞好文化才是关键,绘画唱歌都算是不务正业,耽误学习,何况在师资匮乏的乡村学校。而刘鸿英的出现,仿佛为学校带来了一丝鲜活的气息。他让孩子们紧握手中的画笔,从贫瘠的土地上刮起名为“梦想”的风。

“学生舍不得我走,所以我留下来了”

1996年6月,第一次来到云浮郁南的刘鸿英,就萌生了想要“逃跑”的念头。

那时他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广东教书。“广东,应该是一个繁华又富裕的地方。”大多数背井离乡的湖南人,都对这座城市都充满了无限憧憬,刘鸿英也不例外。

从广州大沙头到郁南都城,刘鸿英坐了将近10个小时的船,再绕过几十公里弯弯曲曲的山路,抵达大方镇后,他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来到山区学校,这里没有奢华的教学大楼,没有设备齐全的教师住房,没有丰富多彩的体育器材。这里有的只是一群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一张张整齐但简陋的书桌,还有满地是泥尘的一片荒地操场。

这里的条件远比他想象的恶劣。校门口是沙子路,去镇上要等两个小时班车。每次汽车路过时,都会扬起阵阵灰尘。想要回一趟湖南,更是路途辗转,几乎要耗费一整天的时间。那个时候没有手机,刘鸿英只能写信和家人朋友沟通,缓解思乡之情。

和他一起来到大方镇教书的同学,一个星期后就被家长接回去了。对于当时22岁的他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打击。“本来我们晚上还会一起散步,他回去后我更加孤单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不仅学校偏僻,唯一的同伴也离开了,当地的白话一句都听不懂,刘鸿英产生了回家的念头。

国庆放假前,他和学生们说,这次走了就不打算再回来了。学生纷纷写信挽留,“老师不要走,我们已经走了五六个老师了。虽然我们这里偏僻,但是大家很喜欢您,对您都很好。”这些话语恰恰触动了刘鸿英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学生舍不得我走,所以我留下来了。”看到孩子们单纯可爱的脸庞,又想到山区教师的不断流失,他暗暗下定决心:把一生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郁南县山区的教育事业。

用画笔改变命运,走出大山

美术课对山区的学生来说,一直都是可有可无的。

小升初考试后,镇上成绩好的学生基本去县城读初中了,留下的学生都是班上三四十名,文化成绩排名全县600名开外。在这些学生的心里,考上大学都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更别提什么画画了。

作为学校第一个专业的美术老师,刘鸿英发现了孩子们的“可能性”。金灿灿的银杏叶、可爱的冰墩墩、在太空遨游的宇航员、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在美术课堂上,孩子们用画笔描绘了一个个缤纷的世界。

也许有人会说,让农村娃搞艺术,一没天赋,二没条件,就是麻袋上绣花,基础太差。但刘鸿英却不这么认为。

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刘鸿英发现不少孩子都很喜欢美术,而且求知欲很强,便下决心尽力引导他们,让他们走向适合自己的道路。为了鼓励孩子们画画,他还让学校免费提供画板、画笔、颜料等,期望他们能够用画笔改变命运,走出大山。

然而,仍然有不少学生家长不理解他的做法。“学画画有什么用?”——这是刘鸿英遇到过无数次的质疑。

他一遍遍地耐心解释:“单凭文化成绩,很多孩子考二本都困难。如果以后考不上大学,他们学习的道路到这里为止,只能外出打工。如果有学生愿意学习美术,他就多了一条选择的道路。”

有一位叫卢铖鸿的学生,让刘鸿英印象最为深刻。发现这位学生特别喜欢画画后,刘鸿英便常常把他叫到办公室“开小灶”。“我们不像县城的学校有专业的美术课,只能用课余时间单独辅导他。”刘鸿英说,最后这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广州美术学院。

近年来,经他辅导的学生有200多人在省、市、县举办的各类书画摄影比赛中获奖。他多次被评为省、市、县“优秀辅导员”和“优秀指导教师”,还先后被评为大方镇“优秀教师”、郁南县“先进教育工作者”、云浮市“岗位学雷锋标兵”等。

贫瘠的土地上,也会有梦想发芽

10年前,刘鸿英曾面临过一次艰难的人生选择。

湖南有个政策,在外面工作15年以上的教师可以返乡教学。那个时候,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心动——郴州市永兴县马田镇,这是他从小生活的地方。现在机会就摆在眼前,唾手可得。

“这里山好,水好,人更好。”刘鸿英发现,自己早已对这座小镇产生了深深的眷恋。最终,他做出了和之前一样的选择——留在山区。

如今,他不仅教授美术课,还是大方镇中心学校总务主任。一方面,及时为教学工作提供设施设备、器材、办公用品、良好的环境等;另一方面还要管好这些物资,及时发现班级和学校公共场所的安全隐患,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从门窗、桌椅修缮,到下水道疏通,从物资搬运到分发,他不怕脏不怕累,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干活,为学校节约资金支出,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也改善了学校的教学条件。

“学校的后勤工作千头万绪,他带领后勤人员从学校大局出发,千方百计增收节支,避免浪费。可花可不花的钱坚决不花,非花不可的钱尽量少花。”大方镇中心学校校长杨小锋说。

时光一晃,27年过去了。从最初的人生地不熟,到和镇上的人都能打上招呼;从一句也听不懂的方言,到操着一口流利的白话;从辗转一整天的回乡路,到开车5个小时就能回家……日复一日的生活,悄无声息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有一点始终没变——

他相信,即使在贫瘠的土地上,也是会有梦想在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