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夫妻,“辣”么厉害!丨云浮青春合伙人
离开繁华的城市,来到乡村田野创业,是否一个正确的决定?
“大家都说一定要去大城市实现梦想,但是我认为,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农村,而是要让农村摆脱贫困。”在“晴晴的乡村日记”中,黄晓晴用视频记录着回乡创业的初心。
2022年,黄晓晴和丈夫萧健良一起来到云浮市新兴县天堂镇东震村,向村民承包了约9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辣椒,将希望耕种在一田一埂中。对夫妻俩来说,手牵手走在田野中,看到绿油油的辣椒地里开出了朵朵白色小花,红彤彤的辣椒悬挂在枝头,也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在天堂镇,用好佛山帮扶资源
早晨6点半,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萧健良就已经在辣椒地里巡查,检查辣椒是否“生病”,测试土地的酸碱度,然后再开出“药方”,请农户帮忙打药除草。
萧健良与辣椒结缘,是在2018年。当时他偶然接触到这个产业,发现冬季北方天气变冷,没有辣椒,市场需求较大。而全国只有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可以反季节种植辣椒。
为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萧健良夫妻从工业转型农业,在阳春开发了两块地种植辣椒,成了“新农人”。“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带动农民一起做事。”萧健良说。
2022年,恰逢天堂镇进行撂荒地的复耕复种,在佛山驻天堂镇帮扶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来自佛山的萧健良夫妻将目光瞄准了这里。萧健良认为,天堂镇是农业重镇,既然有佛山帮扶,可以“用好佛山资源”。
去年7月,他们到天堂镇考察,8月就达成了合作意向,9月企业正式与村委会签约,第一期土地租了10年。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土地全部流转到村委会,再由村委会统一打包租给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按照100元/亩的价格给村委会支付管理费,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最开始,萧健良把位于东震村下辖金坑自然村深水垌、岗咀垌地段,主要涉及金坑自然村多年撂荒耕地作为试点,以便了解当地的气候、土地环境、劳动力情况等。去年10月底,土地里正式种上了辣椒苗,如今已经长成了连片的辣椒地。
“乡村振兴战略出台后,我们感觉到乡村这个地方是大有可为的。农村出身的我们,也正好想寻求新的发展,刚好有这样的机遇,就选择回到了乡村。”黄晓晴说,做农业也是有一种回归初心的感觉,希望能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辣椒地里,处处有工业的影子
从工业转到农业,赋予了这片土地新的活力。行走在辣椒地里,处处可见工业的影子。
当初拿地的时候,萧健良就开始测土、测排水位和高低落差点,整天拿着无人机飞来飞去。绘制好图纸后,就按照计划和标准来施工。在他看来,传统农业需要靠农民的双腿丈量土地,而新型农业可以利用设备把很多东西数据化,从而节省工作时间,增强工作效率,但前期投入也比较大。
最初的时候,由于有些土地撂荒太久,像石头一样坚硬。他们没有采用传统的烧草木灰点方式调节土地酸碱度,而是利用细菌活化土壤,增强土地肥力,光是一亩土地就下了三吨有机物。
以撒粪为例,农户需要先把底肥铲在桶里面,用手慢慢地撒肥,一亩地大约要花费一小时时间。如果借助机器将肥料撒开,一亩地大约花费半分钟不到。“新型农业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再需要农民起早贪黑地去种地了,如果种植大户需要机器,我们也可以提供给他们使用。”萧健良说。
据了解,东震村试点基地种植面积为90亩,投资额为150万元,采用全自动化水肥一体灌溉技术,以辣椒种植为主导产业,预计辣椒年亩产2800斤,轮作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
把“小辣椒”打造成千亩种植产业
新鲜辣椒一摘下来,就会被送进冷库,由村民们给辣椒分为上中下等级,可以售卖新鲜辣椒、做成剁椒供给预制菜、烘干后磨成辣椒面。
此前,由于农户没有销售渠道,种植的农产品最多拉到村湾去,就会被小商贩“欺负”——如果不能接受低价收购,农产品只能烂在地里。
主要负责销售的黄晓晴表示,目前他们种植的辣椒是对全国销售,收购价格可能翻两三倍。她表示,打算先做一个样板,然后和村民签下包收合同,既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也能帮忙解决销售的后顾之忧。
为了更加了解全国各地客户对辣椒的需求,这对夫妻一起走了很多城市,曾经一个星期跑了七八千公里。他们发现,四川的辣椒肉要薄一点,因为要用于做火锅。北京的辣椒肉厚一点,因为要用来炒菜。就这样,他们一路调研并收集着各地的一手咨询,回来之后就调整辣椒种植技术,迎合市场需求。
在这对“新农人”夫妻看来,传统农业跟新型农业的最大区别,就是思想不同。新型农业不是单纯种植,而是打造从种植到生产、销售、成品加工、文旅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他们表示,希望可以通过这块试验基地,发动周边的农户去种植,然后辐射整个镇,把辣椒产业打造成特色的千亩种植产业,通过一产带动二三产融合发展,与当地村民共同致富。
在这个过程中,黄晓晴也一直用视频的方式记录着他们的乡村创业经历。绿油油的田野、红彤彤的辣椒、手牵手的背影、甜甜的笑容……这些都是视频中常常出现的画面。
“送给我的‘椒’妻!”萧健良摘下一串辣椒,整理成花束的形状后递向妻子,笑意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