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十教师,书香传家风 | 云浮青春合伙人
【编者按】美丽云浮,青春出发。为展现云浮擎旗先锋的青春城市形象,云浮市委宣传部联合南方日报于2023年起推出“云浮青春合伙人·第二季”系列报道,展现有创劲、有闯劲、有干劲的青春合伙人扎根云浮、挥洒汗水、奋力拼搏,融入云浮高质量发展过程的生动实践。
一本书,传家远。在言语难以捕捉的气场中,人感知到一个家庭“爱的艺术”。对于云浮罗定市的蔡宏艺老师一家来说,这顶艺术的冠冕“以书为名”。在厨房、在客厅、在餐桌、在户外空间、在图书馆……家庭生活展开的地方,就有书本和阅读的影踪。
连接今昔,跨越时空,有一种存在从未改变。蔡宏艺的父母蔡福章和陈贤芳结缘学校,以校为家,以身为范,培育出的三个子女各有发展:蔡宏艺的大哥蔡宏其酷爱书画,投身美术教育几十载,桃李芬芳,获奖无数,蔡宏艺与父母一样从事语文教学,创新方法论,发表大量作品;蔡宏艺的弟弟蔡宏浩学医出身,转向大健康产业蓝海,现在掌舵一家农业科技公司。
书香悠长,家风恒远。包括堂弟堂妹在内,蔡宏艺的大家庭里有十多位老师,下一辈从小就生活在满满的文化味之中。今年4月,省文明办、省妇联联合通报了第十七届广东省“优秀书香家庭”名单,蔡宏艺家庭上榜。她说,好家风让人终身受益,希望能把这份爱和善意传递,用更好的教学去引领学生、反馈社会。
从昔到今,以身为范
蔡宏艺的父母蔡福章和陈贤芳都是太平镇中心小学的老师,家庭氛围严而不僵,自三兄妹记事起,家里就对他们的读书学习有着极高要求。蔡宏艺笑称,“父母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人对于知识和学习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尊重和执着。”
75的蔡福章说起做老师的日子显得格外神采奕奕。他回忆道,父辈那一代起就非常注重学习,“甚至用给教书先生放牛看鸭的机会换来读书的机会”,父辈所说的“黄金不贵,乌金贵”深深刻在十个子女的心里。在这股意志驱动下,蔡福章和九个弟弟妹妹能读则读,勤奋不肯落人后。
高中毕业进入社会,蔡福章辗转来到了罗镜泷水中学做老师。历经太平镇西良教学点、太平镇教育办的积累,他来到了太平镇中心小学一步步成为校长,此后30多年风雨香花载途直至退休。
在那个年代的乡镇小学,校长是名副其实“大管家”。蔡福章要管伙食、搬材料、带老师、教学生,脑力和体力活统统不落下,他在此期间还完成了进修,拿到了大专学历,太太陈贤芳和几个子女对蔡福章的形容是“以校为家”。
“教学、挖池塘、修课桌……他什么都要亲自上手,节假日几乎都守在学校。”陈贤芳坦诚道,当时还是希望他多花些精力在自家孩子身上,不过自己作为老师,也能理解丈夫的责任感,“自己孩子是宝,别人把孩子交给你也是宝啊!”
在社交媒体上,有个热门话题“和父母同个专业、职业,是什么体验”。蔡宏艺对此的回答是“很幸福很满足”。
在她的记忆深处,有两幅画面深深印刻。一幅是自己作为女儿的“优待”——每次上学时,她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排,父亲就会考她最近功课,最近的收获与不足,如果答不出会挨批评。这些记忆片段,给了她极大的力量。
另一幅画面,是关于母亲的陈贤芳。母亲做老师多年,四十多岁,决定要去提升自己的学历。由于会晕车,陈贤芳便每周末骑自行车带着一大壶水,从太平镇到罗定县城进修,每次往返七十多公里,就这样持续四年后,陈贤芳拿到了师范大专的毕业证。
蔡福章的日记本。
书香浸润,身心都有大舞台
回首来时,父母言传身教的日常细节传递、触动,然后扎根在几兄妹心中,日常变得非常,平凡变得不凡,那些共读、学习、讨论的日子熠熠生辉。
在小时候,图书馆是兄妹几人“最喜欢待的地方”,兄妹三人将四大名著连环画书册翻得卷了边,然后给转述给同学,成了“学校的故事大王”。
天性是种子,阅读和生活经历则给予了不同养分。慢慢地,兄妹几人的兴趣开始有了不一样,大哥蔡宏其喜欢上了写写画画。父母发现后,就鼓励他多尝试,把兴趣转化成特长;小弟蔡宏浩天性跳脱,父母对他作出“只要学好课程,其他自由发展”的嘱托。
时光流转,蔡宏其已经是罗定一中副校长。从广东省艺术学校美术系毕业三十多年来,他的艺术创作和教学工作“两开花”,先后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和“云浮市名教师”荣誉,被聘为广东省学校美育工作专家。
在蔡宏其看来,自己的艺术力离不开父母对自己“每天一篇日志或读后感”的要求,那种以文字再现生活的方式锤炼了他内外两个维度的感知,“我的童年是乡村、树林、书籍……一帮老师陪着我长大,没有书读那就画画,父亲也引导我大胆画。后来我说要去读师范的美术教育,他们全力支持。”
蔡宏艺刚踏入社会时选择了在外发展,后来一些经历让她重新萌发了做一个语文老师的心。父母听闻后,也全力支持,“那个时候爸爸妈妈也差不多退休了,他们就陪我练习、磨课”。
蔡宏艺创新教学,对这份工作越来越爱。
2000年初,蔡宏艺刚返罗定,她从代课老师做起,教案、说课、研讨……她全力追回未做老师那几年的时光。几年的积累之后,她顺利转正,似乎一下子把准了教学最妙的那根脉络,不仅教学上越加娴熟,教研也不断突破,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成果,如今是罗定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也是云浮市优秀中队辅导员、云浮市名班主任。
作为家中小弟,蔡宏浩既和家里人一起读书学习,又要跟着哥哥姐姐做家务、干农活,他对此形容是“成长于一个很幸福的环境”。对化学和药学产业兴趣的他在20世纪90年代如愿上了药科大学,后来又分配到医院。几年后,他突然对家里人说:“我想出去看看。”
面对孩子离开体制的决定,蔡福章和陈贤芳两人没有阻拦,只是说:“你要想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个决定,未来的路要怎么走。”于是,蔡宏浩勇敢地投身彼时方兴未艾的健康医药产业。现在,他被评为“广东百佳新型职业农民”,广东农产品电商创业带头人,还被任命为云浮讲师团讲师。
一家人全会书法。
家风传承,热爱未改
三个孩子,三种道路,但一路走来大家都收获了“自我实现和人生价值”。
对于他们来说,家庭的教育和阅读的习惯不是一场“透彻心扉的醍醐灌顶”,而是润泽整个发展路径的“点点甘露”,这种包容自由、严肃有礼的家风在重大的人生选择上给予支持,更在他们为人处世之处展露踪迹。
于蔡宏其而言,父母“用心一也”的习惯影响了他,他全身心投入教学,和许多学生成为朋友乃至合作伙伴。他所教过的学生,如今不少成了中小学老师、摄影师、大学老师、电影从业者……这些文化工作者影响着更多人。
蔡宏艺认为,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未变,而具体的路径已变,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已从“怕老师”变成“要和老师同辈相处做朋友”,因此她也积极创新教学,感召身边人读书,对这份工作越来越爱。
蔡宏浩虽然事务繁多,但阅读却从不落下,家里随处都是书本,还在公司农场基地不定期举办读书沙龙和假期亲子研学活动。
客厅里一整面的展示墙上,全是三代人的书法作品。
进入蔡宏其家,别致的装潢显示出他作为美术老师的功底,客厅里一整面的展示墙上,全是三代人的书法作品。假日空闲,蔡宏其家更加热闹,侄子女们会来学画画、书法。在大家族十多位老师的熏陶下,新生代已养成了读书的系统性,更是“点满技能树”,会弹琴、爱习字、能画画、善写作,有的编程也不在话下。
前些年,在蔡福章“见识+知识”的号召下,一大家人还常常出门组团出游。在他一本又一本日记里,记满了他对这个家的观察和爱意,他还带着孙子孙女“见字认字,见物认物”,鼓励文、艺、体全面发展。每年过年,他更承包了100多个学生亲友的门联。他笑说这是文化传承的又一个途径,让下一代享受精神成果。
不同时代各有其社会心理,阅读的习惯穿梭不变,在增强家庭联结和底蕴中闪现灵光。
记者手记
在生命经验中,童年记忆与家庭生活成了社会化路径中的重要支撑。“家”的疗愈之能和塑造之力,折射在日常图景中。
蔡家几代人深深扎根罗定,诗书传家,形成了一种“崇尚文礼、包容自由”的家风,既有文化的旨趣,又有艺术的熏陶,大家族十多人投身文化教育,这股和谐家风影响了更多的学子,让家庭教育的成效在更大范围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显现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