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头条
-
从一湖照见一城,80秒快闪看鹭岛蝶变
一个曾经人人掩鼻的“臭水湖”能变得多美?厦门筼筜湖给出了答案。从污水横流到水清岸绿,筼筜湖之变成为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从一湖照见一城,80秒快闪看鹭岛蝶变。
2024-03-05 -
时政微观察丨“土特产”带来好日子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发展乡村产业。在地方考察时,他多次走进田间地头,为特色产业谋思路、为农民致富找门路。数据显示,2023年,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拓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9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6%。特产富农,因地制宜促增收。来自乡野田间的“土特产”,蕴含着浓浓乡情,也寄托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乡村振兴的殷切期望。一根甘蔗,甜了生活冬日,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大型甘蔗联合收割机在缓缓行驶,巨大的刀片高速旋转收割着甘蔗,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气息。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食糖产量已连续32个榨季居全国第一位,连续19个榨季占全国60%左右。我国每3勺糖中,就有约2勺来自广西。“我到各地考察,都要看看我们国家规划布局上有代表性的产品。在来宾,甘蔗就是代表。今天来这里看到甘蔗种植和糖业发展格局,心里更托底了。”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来宾东糖凤凰有限公司考察时说。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黄安村“双高”糖料蔗基地里,收割机手正在机械化砍收糖蔗。甘蔗,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糖罐子”,一头连着千万蔗农的“钱袋子”。总书记叮嘱:“农业生产布局关乎发展与安全。种植面积要稳定,品种、技术也要提高,把这个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国家支持你们,你们也要把这件事抓好,为千家万户送去甜蜜。”曾经,来宾的甘蔗产业处于“小、散、弱”的状态。“千家万户小生产”难以招架“千变万化大市场”,部分蔗农甚至砍掉甘蔗,改种其他作物。如今,广西将转型升级贯穿甘蔗种植、加工、综合利用的全过程,一个日趋完善的产业链和多元的甘蔗产业新业态正在加速形成。2014年,广西启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目前已累计建成“双高”基地超过500万亩。许多“双高”基地,每亩能产8吨上下。相比“看天吃饭”的年代,亩产翻了倍。制糖企业制糖过程中产生的蔗渣、糖蜜、滤泥、蔗叶等副产物循环利用率达到100%,实现了蔗糖全产业链“从头甜到尾”。2023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考察。在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一片甘蔗林,同蔗农、农机手和农技人员亲切交流。蔗农霍佳丽向总书记汇报,2023年自己家里种了10亩甘蔗,亩产有7吨多,预计能收入近4万元。加上农闲时打工,霍佳丽家一年能收入10多万元。村民莫从虚向总书记汇报,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他家种植了45亩甘蔗,2023年有17万多元的种蔗收入。总书记欣慰地说:“祝愿乡亲们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广西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如今,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探索降本增效、绿色循环的甘蔗种植新路径——加快推进糖料蔗生产滴灌、水肥一体化建设。村党支部组织农户成立用水合作社,实行科学规范水肥管理,每亩蔗地节水量达50%,农资投入每亩平均降至400元,很多村民靠种植甘蔗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一个石榴,活了产业85后刘远是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朱村村民。大棚里,刘远蹲在盆钵前,刨出一圆坑,将石榴树桩栽进盆中,小心修剪,摆弄许久,直到做出满意的造型,才慢悠悠地把土合上。在他身后,从几十厘米到几米高的石榴盆景,千姿百态。峄城区地处山东南部,土层深厚,常年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很适宜石榴的生长、发育,且有着上千年的种植历史。山东枣庄峄城区万景园盆景基地的石榴盆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峄城区的冠世榴园石榴种质资源库,察看石榴树种,了解当地石榴种植历史、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产业发展情况。总书记说:“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优质特产市场需求在增长,石榴产业有发展潜力。要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2023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位于峄城区的冠世榴园石榴种植园同老乡们亲切交流。峄城区把发展石榴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抓手,从石榴树叶到石榴皮、石榴籽、石榴树根等,不断拉长石榴产业链条,丰富石榴深加工产品品类。当地群众除种植石榴外,有的从事盆景盆栽制作,有的加工石榴茶、石榴蜂蜜,有的发展农家乐及民宿旅游。峄城区已有石榴深加工龙头企业15家,石榴饮品国内市场占有率60%以上。通过发展石榴产业,石榴产区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红彤彤的石榴挂满枝头,农户们穿梭在林中采摘,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在峄城区最大的石榴深加工区产业园,石榴变身各式食品、饮料。“我们从老乡手里收购石榴,助力解决销路问题。”产业园负责人说。2019年,刘远以自己名字命名,开了家盆景园。现在,他的小院里有200多盆石榴盆景,售价从几百元、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一年销售额达30多万元,其中一半通过电商销售。乡亲们的日子像石榴果一样越过越红火。一颗荔枝,富了百姓2月的岭南,荔枝收获季早已过去,粤西山区依旧是绿意盎然。“2023年,柏桥村迎来了荔枝丰收,我们的果子都卖出去了,而且还卖出更好价钱。”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驻村第一书记介绍。柏桥村荔枝种植面积约6800亩,荔枝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2023年,茂名发生了许多喜人新变化:荔枝产量超62万吨,荔枝鲜果销售收入约90亿元,果农普遍增收20%;与多个科研机构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成功研制出以中草药成分为主的保鲜剂;柏桥农创园特色商圈开业,助力茂名土特产走出去……2023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荔枝种植园,同现场技术人员亲切交流。“1000多年前的树能保存到现在。说明这里荔枝种植有文化底蕴、有历史传承,也说明柏桥人对生态环境、荔枝产业的保护意识很强,使千年古树至今仍能造福于民。”2023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荔枝种植园,与正在劳作的几名技术人员亲切交流。他们都是附近村民,自从有了合作社、荔枝园,收成有分红,务工有报酬,每户年收入可以达到5万到8万元,多的超过10万元,“真是尝到了种荔枝的甜头”。驻村第一书记介绍,这些年柏桥村大力推动数字化营销,通过直播带货、定制销售、组团展销等方式,线上线下结合,农民的荔枝不仅不愁卖,还卖出了好价钱。“你们这里是荔枝之乡,我是慕名而来。千百年前一颗难求的稀罕物,现在全中国人民都可以吃到了。”村农创园广场上,面对热情的村民们,习近平总书记说道,“发展荔枝产业,技术、市场都有潜力可挖,前景是非常光明的!”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打造的荔枝林景观近年来,茂名重点推动荔枝、龙眼、化橘红、沉香、三华李、罗非鱼等“五棵树一条鱼”特色农业发展,已形成荔枝、化橘红等2个超百亿元、其他4个超50亿元的产业矩阵,“五棵树一条鱼”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527亿元。为了让荔枝卖出好价钱,茂名连续四年承办中国荔枝产业大会,建成中国荔枝博览馆,“茂名白糖罂荔枝”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的荔枝种植园,一位果农展示从树龄约1300年的“天伦之乐”古树上采摘的荔枝。各地依托特色资源,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累计建设18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超过4.6万亿元,辐射带动1000多万户农民。大江南北,广大农民辛勤耕耘,政策红利充分释放,特色产业蓄势成长,一幅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2024-03-05 -
五集政论片《解码京津冀》第二集《牵住“牛鼻子”》
这是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减量与转型,是京津冀发展相融的关键一招。多年被“大城市病”困扰的北京,痛下决心“瘦身”。沿着北京中轴线一直向南,驾车从京台高速永清北出口下高速, 向西一转,就来到疏解非首都功能首批重点承接项目之一——云裳小镇。2005年,20岁的黄鹏程怀揣梦想来到北京,最终在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站稳脚跟。自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以来,黄鹏程经过综合考量,决定落户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这不只是地理位置的一次“迁徙”。目前,已有3800多家商户入驻云裳小镇。10年来,北京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约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不仅为优化提升首都功能腾出了空间,也利于原有业态健康发展。疏解不是简单搬家,也要以此为契机更新升级。杨万坤和轨道交通有着不解之缘,他就职的铁科纵横(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在天津成立的产业转化项目。2021年,杨万坤被公司派往天津担任铁科纵横的总经理。铁科纵横从事轨道交通车辆关键系统制造和检修业务。一个高铁制动夹钳包含了上百种精密部件,生产过程对空间的需求很大,加上检测、检修等业务的开展,在北京研发,在天津转化、产业化成为了铁科纵横最经济也最高效的发展方式。2023年,铁科纵横实现了12亿元的产值,量的变化也激发出质的飞跃,铁科纵横大规模量产实践也反向为北京总部的技术研发提供了数据支撑。疏解非首都功能,不仅是区域一个“面”的再定位,也是区域内每一个“点”的再出发。位于西城区的金科新区,前身是北京大型的服装批发市场“动批”。2017年底,“动批”最后一个市场——东鼎市场闭市,腾退出的空间原地改造,建成了现在国家级的金融科技示范区。目前,入驻金科新区的金融科技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总数已经超过200家,注册资金超过1100亿元。蝶变的“动批”,在科技信息时代飞速发展,助力首都北京高质量发展。减量发展,腾挪出的是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因时而动,循势而往。时代赋予京津冀协同发展崭新气象。
2024-03-05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实践故事
“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一幅景、一场秀、一件物、一杯茶……新春伊始,行走在广袤中国大地上,感受千年文脉的深厚底蕴,倾听“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实践故事。特色文化旅游点亮春节市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习近平大年初八,江西省井冈山市神山村暖阳高照。82岁的老支书彭水生招呼着远道而来的游客,热情安排旅游路线:上午穿越青翠竹林,追寻红军足迹重走挑粮小道,中午体验客家民俗打糍粑,下午到无名红军烈士墓园感受先辈精神,晚上一边烧烤一边欣赏星空夜景。“旅游景点要想吸引游客,必须有文化特色。‘红色’和‘绿色’就是神山的特色。”彭水生说。2月2日,神山村群众一同打糍粑准备迎接南方小年。(受访者供图)“戴上麦克风,我们是红色讲解员;拿起产品,我们是农产品推介员。”正在神山村土特产店忙碌的彭小华笑着说,自从家乡开始发展旅游产业,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人共下“一盘棋”,将“红色”与“绿色”有机融合,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打造红色研学品牌、把红色印迹串珠成线形成旅游精品线路。“日日新,月月异,羊肠道,变街衢。串景点,连景区,深融合,游全域……”2023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是2015年的近11倍。白色,是冬季内蒙古呼伦贝尔主色调。在这个梦幻般的冰雪童话世界,“90后”鄂伦春族小伙杜金有一段梦幻般的经历。一个多月前,杜金作为鄂伦春族青年代表在哈尔滨中央大街进行民族文化展示时,将珍贵的传统狍角帽赠送给一名小女孩,小女孩又转赠给博物馆,希望更多人了解鄂伦春文化。这段故事在网上引发众多关注,短短三天,就有超过6000名游客打卡“狍角帽”的新家。就这样,杜金成为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火炬手和今年呼伦贝尔旅行推荐官。“当时真的特别激动,觉得自己就是冰雪文化的代表,希望能够传递这份阳光、运动、健康和希望。”杜金说。2月3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举行的“十四冬”火炬传递活动上,路边群众挥手欢呼。新华社发(康文魁摄)这个春节,作为呼伦贝尔旅行推荐官的杜金十分忙碌,在家乡向游客介绍鄂伦春族冰雪文化。“除了民族传统运动外,今年还新增了面向所有游客的雪地骑射原野赛、鲜卑古道探秘定向越野赛等,丰富游客的冰雪文化体验。”他说。“借着‘十四冬’的契机,呼伦贝尔市举办了冰雪‘那达慕’、冰雪‘伊萨仁’、冷极马拉松等161项文旅活动,让游客观赏体育盛会的同时,参与并了解呼伦贝尔各民族的特色冰雪文化。”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杨红介绍,春节期间,呼伦贝尔市累计接待游客11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6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1倍。在旅游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习近平大年初一,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早上八点半刚开门,就迎来无数游客。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文物保管部部长余健和值班的同事们,坐在文物保护与修复馆的工作台前,仔细清理着新出土的青铜器上的泥土和锈蚀。在这个“开放式厨房”一样的修复馆内,仅隔一道玻璃,游客可以“先睹”新出土文物,现场观看修复过程。“这种‘开放式’修复方式,是我们遵循总书记‘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指示的实践,游客反响热烈。”余健介绍,2020年9月三星堆遗址启动新一轮考古发掘时,考古学家和文保修复师们就开始思考如何满足公众对新出土文物的好奇。2021年12月,博物馆有了这一创新性举措。这些年,三星堆博物馆一直探索如何把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用鲜活的方式展示给游客。甲辰春节期间,博物馆推出新年大典系列活动,将园区龙年氛围营造与古蜀祭祀巡游表演结合,打造全新古蜀文化祈福盛典,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古蜀文化氛围,共计接待游客19.33万人。大年初一,三星堆博物馆的古蜀祭祀巡游活动。(三星堆博物馆供图)大年初三,一场名为《贪壁传说》的皮影戏在孔府上演。在非遗匠人的演绎下,孔府内宅照壁上的戒贪图化为生动的皮影表达。“我们从小就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孔府皮影戏让我对诗礼传家的孔氏家风有了新认识。”观看演出的大学生骆心舍说,“孔府景区的特色文化活动,让原本停留在书本里、建筑上的传统文化活了起来,特别可知可感。” 以《诗经》为主题的雅乐表演、灯火闪耀的尼山夜游季、汉服游园……山东曲阜三孔景区一直在创新“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年春节期间的明故城夜游、新春集市等年俗活动让三孔景区格外热闹。大年初一至初八,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活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升全域旅游格局,曲阜将让更多游客感受儒家文化之美。”曲阜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孔凡波说。春节期间,三孔景区内游人如织。(受访者供图)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具有自然山水特色和历史人文内涵的滨江城市、小城镇和美丽乡村”——习近平大年初五,走进海南五指山下的黎族村庄毛纳村,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村里广场上,村民王丽冰和姐妹们身着黎族传统服饰载歌载舞,手中的簸箕欢快地移动,里面的茶叶上下翻飞,黎族姑娘采茶炒茶的生动场景跃然展现,赢得游客阵阵掌声。“来吧,大家一起跳起来。”随着祈愿健康平安、风调雨顺的黎族共同舞音乐响起,王丽冰和姐妹们热情地拉着大家共舞起来,现场一片欢声笑语。“第一次在现场观看黎族舞蹈,浓郁的民族气息迎面而来,让人印象深刻。”来自河北省的游客边娜说,在毛纳村旅游,处处感受到黎族特色文化。2月14日,游客与毛纳村的歌舞队员一起跳黎族共同舞。新华社记者郭程 摄“雨林时光”大型田园实景演出,演绎出一幅民族文化、热带雨林、乡村田园交融的“富美乡村图景”;在热带雨林中进行的“雨林精灵”时装秀,展示古老与现代结合的精美黎锦服饰;早春茶开采节活动让游客感受采茶、制茶、品茶、煮茶的独特魅力……“我们遵循总书记指明的乡村振兴方向,依托自然资源和黎族传统文化,加强文旅融合发展,这几年推出一系列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活动。”毛纳村党支部书记王有寿说,今年村里要新建树屋民宿、茶园观光栈道,进一步开发非遗文创产品,加快茶产业和文化旅游融合,让老百姓的日子更红火。这个春节假期,“村超”解说员杨兵特别忙活。家住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的杨兵,在天柱县一家银行工作,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只要有“村超”比赛,他都会从天柱驱车两个多小时回到榕江,进行赛事解说。今年春节,“村超”预选赛最后阶段的比赛从大年初四开始,将持续到正月十五结束,杨兵假期天天“泡”在赛场。“这几天的比赛,我见证了‘村超’球场每天上万人次游客的热情,感觉非常振奋。”杨兵说,比赛间歇,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侗族多耶舞、苗族芦笙舞等民族文化节目轮番上演,游客、啦啦队员和球员一起手拉手跳舞,“‘村超’是足球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双重胜利,有力推动了榕江县的旅游业、农业等产业的发展”。2月3日,音乐烟花秀在榕江县举办的贵州“村超村晚”上演(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续 摄过去一年,在“村超”等文体赛事的带动下,榕江乡村旅游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县累计接待游客760.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98亿元。“‘村超’已经成为榕江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我们借助‘村超’的辐射带动效应,将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休闲、民族特色文化、乡村经济‘串珠成链’,推动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榕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杨璐说。
2024-03-05 -
我们的文化中国年:闹元宵
俗话说“不过十五不过年”,这不,又到了一年一度“闹”元宵的好时候。在我国,农历正月为元月,夜为“宵”,所以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名为“元宵节”。“闹”,代表着春节最后一场狂欢。相传古人以灯为媒,祈求光明、驱散黑暗。元宵节,亦是一年中灯火最旺的节。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作为夜晚氛围感的“天花板”,冰灯、龙灯、走马灯。各种彩灯争奇斗艳,交相辉映 ,光影变幻中,满街笑脸,顿时穿越古今,梦回千年。除了赏灯,猜灯谜,也是不可缺少的节目。通常人们把谜语贴在花灯上供大家来猜。它短小精悍,堪称一部“微型文学作品”。沉浸在智慧的较量中,谜面有诗有画,有人生,谜底欢声笑语,看世界。灯在画中走,人在诗里游,这一夜,大地回春,人们与明月相约,在自由奔放中,尽情狂欢,缔结新缘分。新年这场大戏终于拉下来帷幕。祝大家新的一年,灯明月明,心中长明。
2024-03-05 -
【温暖的牵挂】让广大群众放心消费快乐过年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节日期间民生商品的产销保供,确保数量充足、品类丰富、质量可靠,让广大群众放心消费、快乐过年。春节前夕,从中央到地方,多措并举,保障春节期间市场供应,稳定消费市场价格,节日市场货品丰富,供应充足。春节临近,天津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迎来节前交易最高峰。一大早,等待进入园区的运货车辆排起了长队,水果、蔬菜、肉类等十多个品类区内,前来选购商品的批发商和市民络绎不绝。随着春节的到来,市场日均交易量比去年同比增长了30%,创历史新高。民以食为天。“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老百姓的年货采购。就在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这也是他连续第12年在春节前夕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在这里,他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节日期间民生商品的产销保供,确保数量充足、品类丰富、质量可靠,让广大群众放心消费、快乐过年。随着春节临近,各部门加紧部署节日市场保供稳价。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各地加强货源组织,开展储备投放和平价销售等工作。商务部指导各地加强重要民生商品的产销保供,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和应急值守,确保生活必需品市场平稳运行。针对可能发生阶段性区域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农业农村部重点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督促指导各地特别是大中城市完善应急保供方案,分级分类制定应对措施。1月下旬,全国蔬菜在田面积7008万亩,同比增加110万亩。眼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各地采取积极措施保障百姓“菜篮子”。河南鹤壁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大物流企业和农贸市场加强物资储备。在安徽淮南,持续低温降雪对本地蔬菜采摘造成一定影响,当地市场部门提前从山东、海南等地调配蔬菜,确保市场货源。湖北启动重点保供企业生活必需品日报制度,重点监测多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骨干保供企业加大与供应基地的产销衔接。节日市场量足价稳,各类南北方优质农产品集中上市,丰富着百姓的年货“购物车”。在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去年新开辟的“橘子特色一条街”上,汇聚着来自湖南、广西、江西等多地的柑橘类水果,日均交易量达到400吨。在长春最大的水产批发市场,一大早就人头攒动,各类海鲜产品琳琅满目。年货市场日渐活跃,各地也加紧备货,抢“鲜”供应市场。在素有“旱码头”之称的陕西定边,利用盐湖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也迎来捕捞期,新捕捞上来的活虾在流水线上被加工制作成烤虾、虾丸等,定边盐湖大虾的“销售半径”被大大提高。在海南海口,正值冬季瓜菜上市高峰期,前来收购西瓜的各地货车排起了长队。忙碌的市场、天南地北流动的年货,浓浓的年味里是温暖的人间烟火,也涌动着活力与生机。
2024-02-07 -
微视频|温暖的话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逢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总会深入人民群众之中,看实情、问冷暖、送祝福、鼓干劲。心之所系,行之所至。总书记温暖的话语中,彰显深厚博大的人民情怀,传递直抵人心的奋进力量。
2024-02-07 -
连心丨总书记新春到我家
“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农历腊月二十二,习近平总书记带着这份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来到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看望这里的受灾群众。202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让这座被称为“京津蔬菜第一村”的村庄遭了灾。如今,数月时间,美好家园再次重建。村里,总书记走进四世同堂的杜洪刚家,紧紧握住家里老人的手,拉家常、问冷暖,细算“生活账”。 “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总书记的关怀温暖了一家人,也让他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杜洪刚说:“我们一定可以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红火!”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