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头条
-
微视频︱互联网之光
互联网之光让知识不困于教室经验不局限于距离让“制造”升级为“智造”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催化剂让无数人跨过数字鸿沟将身边的宝藏变为生活的红利让那些从历史走来的文明不用担心被时间风化那些凡人微光得以掀起更大的流量汇聚成最大同心圆从突破 到同步 再到引领一连串的“了不起”一系列的“大手笔”见证了一个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的铿锵足音为发展赋予强劲动能为治理贡献智慧方案互联网之光凝聚人类共同命运让越来越多人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4-03-05 -
学习笔记|总书记频频提到的新质生产力是一种怎样的生产力?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此后,新质生产力被正式写入中央文件。在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对其作出了系统全面阐释,这一原创性概念成为国内外高度关注的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怎样的生产力?如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与您一起学习。
2024-03-05 -
学习进行时丨会议笔记: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重要会议研究两件大事
2024-03-05 -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2月19日—2月25日)
2024-03-05 -
互联网之光丨习近平引领网信事业发展——“举旗帜聚民心”
2024-03-05 -
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京津冀,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推动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一起来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金句。
2024-03-05 -
互联网之光丨习近平引领网信事业发展——明确“十个坚持”重要原则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2023年7月14日至15日,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鲜明提出网信工作的使命任务,明确“十个坚持”重要原则,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网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来源:人民日报、《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
2024-03-05 -
互联网之光|这个“最大变量”,总书记念兹在兹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互联网相关内容多次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主题。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要求“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一个判断“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它是我国和我省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四个现代化,哪一个也离不开信息化。”这段话摘自发表于2002年2月的《“数字福建”向我们走来》一文,作者是习近平。2000年,当许多人对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联网还不太了解时,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就提出建设“数字福建”,并称之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科技制高点之一”。他还亲自担任“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福建在全国率先确立了由省长亲自挂帅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数字福建”乃至“数字中国”建设的星星之火由此点燃。2021年4月25日,在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成果展览会上,观众在参观福建省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展示的闽政通APP。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就对信息工作的重要性作出敏锐判断:“不重视信息工作,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要尽快形成耳聪目明的‘蛛网型’信息网。”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建设“数字浙江”。他制定并实施“八八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打造了“百亿信息化建设”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今世界,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得网络者得天下。”这是必须抓住的历史机遇,也是必须面对的变革挑战。一个目标2014年,中国互联网发展进入第20个年头。这一年的2月,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后来,“领导小组”升级为“委员会”,仍由总书记挂帅。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总书记明确提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一字之变,昭示着中国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新时代。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相比城市,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把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投向农村。党的十八大以来,互联网基础设施快速向偏远的农村延伸,现有行政村历史性地实现了“村村通宽带”。世界局势风起云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以“命门”生动作喻:“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总书记对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高度重视,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之初,他就敏锐地洞察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201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高票通过,成为我国首部网络安全领域的法律。“我说过,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总书记深知互联网领域的人才有不少是“怪才、奇才”,他关怀备至:“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总书记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他还对广大互联网企业提出殷切期望: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孜孜步履,殷殷话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了不起的成就2016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出台,绘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21年,《“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发布,对我国“十四五”时期信息化发展作出部署安排。2023年,《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印发,明确提出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网络强国”,随着一个又一个规划的落地实施,从伟大战略构想一步一步转化为生动实践。2019年9月4日,西北工业大学学生“刷脸”进出图书馆。2016年4月,谈到我国有7亿网民时,习近平总书记自豪地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如今,这个数字已经变成10.79亿。有一回,习近平总书记去欧洲访问,一位政要好奇询问:“你们平常用手机支付吗?”仍然主要使用信用卡的欧洲人对中国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感到吃惊,感慨“这件事简直不可思议”。去年夏天,在信息化浪潮中应运而生的紫金山实验室,总书记了解到有个研究6G的科研团队通过推进关键技术攻关,不仅实现传输速率、系统效率大幅提升,还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他十分高兴地说:“要把握机遇、再立新功,一心一意做好这件事。党中央会关注和支持你们。”一分钟,移动支付完成28.77万笔支付业务;一分钟,超20万个快递穿梭在中国大地;一分钟,61件案件通过互联网实现“掌上立”……这就是今日中国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现实场景。“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我国连续11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国家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覆盖率地市级达100%”……这就是全球最为庞大、数字化应用场景丰富多元的数字社会。…………这一连串的“了不起”,是“网络大国”乘势而上、奋楫前行,阔步迈向“网络强国”的有力见证。新时代的中国,在风云激荡的时代画卷上不断绘就信息化发展的精彩篇章。
2024-03-05 -
时政微纪录丨一封温暖的复信 续写中美民间友好交流的佳话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龙年元宵节复信美国马斯卡廷中学访华代表团学生并回赠新春贺卡,向他们和全校师生致以节日祝福,欢迎更多美国青少年来中国交流学习。2023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宣布,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美国艾奥瓦州友人萨拉·兰蒂近期致信习主席,表示希望马斯卡廷中学也参与这一计划。在习主席关心下,1月24日至30日,作为该项目第一批来华的美国中学生,马斯卡廷中学20多名学生到北京、河北和上海等地进行了交流访问。访问结束后,代表团学生致信习主席,讲述访华之行的喜悦心情,对邀请他们来华交流访问表示感谢。一次真诚的邀约 一个热情的回应一段难忘的旅程 一份温暖的祝福续写中美民间友好交流的佳话
2024-03-05 -
视频丨《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第八集:不负青山不负人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本集节目通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过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等典故,深入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生动展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
2024-0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