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概况
-
云浮融媒6件作品入选!2023年度和2024年度广东好新闻征集展示活动遴选结果揭晓
近日,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公布广东好新闻征集展示活动遴选结果。此次活动遴选出2023年度和2024年度广东好新闻作品,分为特别推荐作品、推荐作品、入围作品3个类别。云浮市融媒体中心共有6件作品入选。在2023年度广东好新闻征集展示活动遴选中,本中心选送的通讯《98份确认表的“红手印”故事》(作者:林瑞荣,编辑:朱觅、陈树清)、典型报道《云浮罗定外卖小哥:毫不犹豫跳入江中 勇救落水者》(作者:朱晓岚、黎浩杰,编辑:黎文成)、融合报道《全国文旅局长卷成一片,云浮拼出天际!》(作者:卓超明、杨艳、万桂权、宋永文、黄毅武、冯国锐、曾一舜、潘冬梅,编辑:莫颖琳、董琼、黄建勇)分别入选入围作品。智库观察丨特别报道:98份确认表的“红手印”故事罗定市外卖小哥张永健全国文旅局长卷成一片,云浮拼出天际!在2024年度广东好新闻征集展示活动遴选中,本中心选送的消息《云城区安塘街:“信用超市”无人售货18年 诚实守信成亮丽名片》(作者:董楹、陈庆才、张红梅,编辑:朱晓岚、冯荣昌)入选推荐作品;通讯《一张“山寨”荣誉证书背后的故事——奋进“百千万工程”路上的“金杯口碑”》(作者:林瑞荣、刘烁、蔡嘉美、刘小青,编辑:卓超明、傅灿玲、潘巍)、系列报道《云浮:一座“90后”城市的青春风华》(作者:王雨辰、代羽、樊路遥、练芷莹、陈谱然、周启桉、区曦文,编辑:区云波、郑宇健、陈熠)分别入选入围作品。云城区安塘街道下白村信用自助销售点都栗自然村村民为叶清华“发证”云趣说2024丨90后城市 青春云浮唱首rap:岭南广东版图上的云浮相关链接:《98份确认表的“红手印”故事》《云浮罗定外卖小哥:毫不犹豫跳入江中 勇救落水者》《全国文旅局长卷成一片,云浮拼出天际!》《云城区安塘街:“信用超市”无人售货18年 诚实守信成亮丽名片》《一张“山寨”荣誉证书背后的故事——奋进“百千万工程”路上的“金杯口碑”》《云趣说2024丨90后城市 青春云浮唱首rap》《云趣说2024丨古脉新风,Rap云浮正春声》《云趣说2024丨云浮经济增速亮眼 玉面少年拉满弓!》《云趣说2024丨1994-2024 祝云浮30岁生日快乐》《云趣说2024丨风起 云聚!回顾2024云浮风华》
2025-06-10 -
云浮融媒(集团):“百日练兵”淬炼融媒人才的“十八般武艺”
AI技术的蓬勃演进正深度重构媒体生态格局,地方主流媒体如何在这场系统性变革中勇立时代潮头?今年以来,云浮融媒(集团)启动近年来规模空前、周期持久、覆盖广泛的“智媒学堂”培训工程,以全员专业能力的迭代升级,奋力吹响媒体融合变革的突围号角。作为全国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单位,云浮融媒(集团)以“智媒学堂”为抓手,全面落实《云浮市融媒体中心系统性变革实践》中“人才强媒”战略部署,通过“百日练兵”加速队伍从传统采编向“采写编评摄录”全媒型人才转型。高燃开课,淬炼“十八般武艺”云浮融媒(集团)党委书记、主任叶红杰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重要一年,也是云浮融媒的“变革提质年”。云浮融媒全力打造“智媒学堂”,学堂中搭建“书记讲堂”“名师讲坛”“青年论坛”“每周一讲”“研学交流”“部室沙龙”等6个培训平台,全年举办不少于12期培训班,实现员工培训全覆盖,确保专技人员年度培训学时每人不少于3天。邀请大学教授、行业资深专家及集团业务骨干授课,课程锁定摄影摄像、技术应用、视频制作、直播运营等“干货套餐”,既涉及DeepSeek应用实战、AI赋能创意生产、智媒云助力采编管理、做好国际传播等媒体信息技术应用最新成果,也包含融媒爆款打造、直播策划运营、手机新闻视频拍摄与剪辑实战等实操技巧,学员每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准时“开卷”。在强调全员“试炼”、全技能“解锁”、全方位“进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岗位群体设置“必修”“选修”要求,多样化检验学习成果,鼓励员工学以致用。AI“探界”,媒体“破界”在“智能创作小助手”等采编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技巧分享方面,云浮融媒邀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老师张晓栋、陈澍杰授课,围绕智能技术与媒体场景融合,推动媒体技术创新落地,让参训员工深度理解了数据驱动的管理思维内核,更通过实操教学帮助团队掌握了智能创作工具的核心技巧,为集团智能化转型进程夯实了技术基础与人才储备,为媒体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在AI赋能智慧融媒高质量发展与实践方面,邀请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VIP咨询部张睿峰围绕AI技术驱动媒体融合的底层逻辑、AI在媒体场景中的多元应用案例、智慧融媒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建议作分享,不仅展现了AI技术在智慧融媒领域的落地成果,更为集团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如何借助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行动参考。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张睿峰授课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张晓栋、陈澍杰授课聚焦国际传播,让中华文化“出海”又“出彩”为强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巩固外宣阵地优势,特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院长蔡红,以“对外交往中的文化自信与做好国际传播”为主题开展专题授课,从多个维度剖析国际传播的核心逻辑,包括文化自信的根基作用、传播策略的精准化以及实践案例的深入剖析等,特别分析如何通过“故事化表达”打破文化隔阂,为云浮融媒(集团)的外宣工作注入新思维,更凸显了地方媒体在国家国际传播大局中的责任与使命——以文化自信为底气,以精准传播为抓手,让本土故事走向世界,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基层力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院长 蔡红授课云浮:打造“离世界中心最近的世外桃源”影视生态圈为把城市推广融入影视创作,拓展外宣新路径,特邀云浮籍青年导演陈仕忠以“云浮电影产业发展的机遇与路径”为主题开展专题授课。陈仕忠结合自身创作实践与行业洞察,从电影的文化价值、经济赋能及城市形象塑造等多维度,剖析了影视作品在国际传播中的独特作用,为云浮外宣工作提供了创新思路。“一部好电影就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宣传片”,他建议云浮融媒(集团)探索“故事化外宣”,通过参与影视协拍服务、孵化本土IP等方式,助力云浮故事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鲜活注脚。云浮籍青年导演 陈仕忠授课■剪影其他精彩子学堂回顾云浮融媒(集团)融合采访部记者分享手机新闻视频拍摄与剪辑。云浮融媒(集团)创意生产部分享短视频创作教程。云浮融媒(集团)编辑二部分享相机使用技巧。云浮融媒(集团)编辑二部分享现场拍摄制作以及vlog拍摄流程。云浮融媒(集团)编辑二部分享短视频采编播发流程。云浮融媒(集团)编辑二部分享横竖屏拍摄的差异以及手机直播的操作。与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调研组交流。与Sony公司进行技术交流。■亮点实战练兵 以“智”提“质”本次特训营不搞纸上谈兵,更强调实战历练。例如第五期短视频创作课程结束后,采编人员需在一周内完成选题策划、拍摄剪辑并产出成品,交由创意生产部或编辑二部作为下期点评素材。接下来的课程更将AI深度植入采编全链条——通过智能写作助手10分钟生成民生报道初稿,借力AI视频工具自动匹配热点画面的BGM与字幕,运用数据算法预判传播爆点优化分发策略。这些实战演练让记者编辑亲历“技术赋能生产力”的变革:效率倍增——AI辅助信息抓取与框架搭建,使突发报道响应速度提升50%;创意破界——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多版本标题、海报,让传统新闻“轻量化转身”;精准触达——用户画像分析驱动内容定制,助力“三量齐飞”(质量、流量、能量)从目标变为常态。参训记者运用AI剪辑工具制作的《颜值担当》美丽乡村短视频,单条播放量超50万;“镇镇有声 云浮好物”直播团队通过智能数据分析,实现场均观看量提升120%。学员在“AI赋能创意生产”课程中,使用智能写作助手10分钟生成民生报道初稿,突发新闻响应速度提升50%,印证了技术对生产力的乘法效应。自“智媒学堂”系列培训活动启动以来,云浮融媒(集团)员工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业务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提升。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形式,为全体员工提供更多学习成长的机会和平台,共同推动云浮融媒(集团)在媒体融合的新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参训学员们纷纷表示,课堂所学与工作需求紧密贴合,既富理论知识又具实操价值,堪称一场“及时雨”。“通过‘智媒学堂’,我学到了很多摄影摄像的心得与技巧,已经迫不及待要在实战中大显身手了,今后我也要拍爆款抢流量!”编辑陈树清听课后信心满满。当新闻人从重复劳动中解放,更多精力可投向深度调查与创意孵化——这正是云浮融媒以“智”提“质”的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声音书写融合发展新答卷记者罗强:本次培训是一场“思维破壁”之旅。国际传播课程教会我如何用世界语言讲好本土故事,AI赋能实践则揭示了技术对内容生产的乘法效应。作为一线记者,我将坚持“移动端即主战场”的理念,把智能工具作为延伸眼力、脑力的“新器官”,在“拍剪传”全流程中践行“内容为核、技术为翼”,让云浮高质量发展的声音传得更远、更响、更入心。记者梁振: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媒体人既是见证者,更是探索者和实践者。这一课让我更深刻体会到,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应做到“能想会干、能写会说、能跑善拍”,争当全媒时代的“多面手”“排头兵”。通过“智媒学堂”对AI工具、短视频创作及国际传播的系统学习,我认识到技术赋能不是替代专业,而是为深度内容插上翅膀。未来我将以“实战即练兵”的态度,将智能创作、跨文化传播等新技能融入一线采访,让优质报道更快、更准、更活地触达受众。记者石世富:本次培训如同一场“及时雨”,浇灌了全媒体时代记者的成长土壤。从智能工具的灵活运用到国际传播的文化破壁,从镜头语言的精准表达到数据思维的深度渗透,“智媒学堂”让我明晰了“全能型记者”的进化路径。我将坚持“学用相长”理念,把AI技术作为内容创新的引擎,把文化自信化为对外宣介的底气,在“策采编发”全链条中践行“三量齐飞”,以更硬核的脚力、更敏锐的眼力、更创新的脑力,讲好高质量发展的云浮故事。记者蔡嘉美:“智媒学堂”为我打开了技术赋能内容的“工具箱”。从手机拍摄剪辑的轻量化创作,到AI工具驱动的高效采编,课程让我深刻领悟到“小而快”的融媒生产逻辑。未来我将以“一机在手,全程无忧”为目标,把剪映技巧、智能创作工具融入田间地头的采访现场,让新闻产品既有泥土气息又有科技质感,真正实现“质量破圈、流量突围”。云浮融媒(集团)的每一次飞跃,都始于思想的破冰、成于行动的突围。“智媒学堂”大幕已启,最终会孵化出怎样的“云浮融媒全媒战队”?云浮融媒人将笃行“变革提质”,书写融合发展的精彩答卷。据2025年上半年统计,集团全媒型人才占比已突破85%,“智媒学堂”的实战化培训模式成为推动人才转型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
郭全中:云浮融媒系统性变革的优化路径与创新
8月28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郭全中在“全中看传媒”微信公众号中发布文章《云浮融媒系统性变革的优化路径与创新》。文章指出,在这三年间,云浮融媒(集团)以“1.0→2.0→3.0”的阶梯式跃迁,探索“新闻+政务商务服务”模式,释放出“1+1>2”的改革活力,为欠发达地区主流媒体转型提供了独特经验。全文如下:近日,云浮融媒(集团)发布《系统性变革优化方案》,推出8大行动计划、32项举措,标志着其从“融合破冰”迈向“系统优化”的新阶段。云浮融媒(集团)于2022年11月整合原云浮日报社、云浮广播电视台成立,率先挺进改革深水区。三年间,其以“1.0→2.0→3.0”的阶梯式跃迁,探索“新闻+政务商务服务”模式,释放出“1+1>2”的改革活力。与同类改革不同,云浮的变革并非从零开始,而是着眼于“优化”,在既有成果上聚焦“精准化、长效化、生态化”的深度优化,为欠发达地区主流媒体转型提供了独特经验。其8大行动计划32项举措中有不少亮点。一、在地服务深化:“3×63”融媒链的生态化运营云浮首创的“3×63”融媒链(63名记者挂点镇街、63个镇街直播间、63个镇街频道),通过三年实践,已从基础设施布局转向价值生态构建。2023年镇能量深调研实现了记者蹲点长效化,2024年布局镇直播间建设,2025年依托“镇直播间”开展了“镇镇有声”传播项目,通过短视频PK赛、“云浮好物”周周直播、“颜值担当”美丽乡村创意设计大赛等赋能“百千万”激活“镇能量”,实现全网总播放量过千万,单是“云浮好物”周周直播就产生20多个10万+爆款作品、200万+的现象级作品。云浮融媒通过记者长挂点实现内容的深度挖掘与持续产出,是内容一体化的生动实践。镇街直播间的建设则整合了传播资源,形成了系统化的传播网络,体现了传播一体化运营的思路。云浮通客户端的镇街频道建设和“一键办事”功能,则是技术一体化支撑下的服务创新,提升了用户体验和媒体的服务能力。此外,其开展的“镇镇有声”传播项目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基层活力,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益,为其他地区媒体的融合发展和区域服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二、技术赋能:紧跟“省级战略”夯实智媒底座云浮融媒积极响应广东省“两端一云”战略部署,依托南方智媒云打造自主可控的云浮通客户端,构建立体化传播格局,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字化支撑。技术底座的夯实,使得云浮通APP的下载量和日活跃用户数大幅增长(分别比刚融合时增长8倍和10倍),传播效能显著提升,也为后续的内容创新与服务拓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从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的发展逻辑来看,云浮融媒的技术赋能实践,是地级市主流媒体把握“省级战略牵引+地方实际落地”双轮驱动的典型样本,其价值不仅在于数据层面的增长,更在于对“技术如何真正服务于媒体融合本质”的深刻理解,这与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趋势高度契合。 首先,紧扣“自主可控”核心,筑牢智媒安全与发展的双重底线。既规避了地级市媒体单独研发的高成本与高风险,又通过定制化开发掌握了本地用户数据、服务接口等核心资源,形成“省级技术支撑+地方自主运营”的安全模式。其次,跳出“技术工具化”误区,实现“技术—内容—服务”的生态化融合。当前部分媒体在融合中存在“重技术投入、轻价值转化”的问题,陷入“数据好看但用户留不住”的困境。而云浮融媒将技术底座转化为“服务用户的能力底座”,整合政务、民生、产业资源,让技术真正成为“连接媒体与用户”的纽带。最后,立足区域特色的“在地化”实践。地级市融媒与中央、省级媒体的核心差异,在于其“区域性服务属性”。云浮融媒的实践紧扣“云浮所需、群众所盼”。相比于省级媒体的广覆盖,地级市融媒更应凭借“贴近性”,用技术把“服务半径”做小、把“服务深度”做深,最终构建起“区域不可替代”的传播与服务生态。三、国际传播:从专业主导到多元共创数字传播时代,媒体信息生产机制从专业化生产模式向开放协同的共创模式转变,云浮融媒在国际传播方面的实践,正是这一转型的生动体现。云浮融媒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内容生产体系,加强了国际传播的有效性与影响力。其上线的Start国际传播平台,以“立足云浮、链接全球”为定位,整合了多种功能与资源,形成了开放协同的传播格局。例如,云浮通Start国际频道集成新闻、文化展示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体验;“Start云浮拾光”双语视频号适应新媒体时代用户的阅读习惯。在内容生产上,围绕“云浮石艺”“粤将陈璘”“磨刀山遗址”“禅文化”“南药”五大国际传播IP,联合外籍博主、华侨华人制作多语种内容,实现专业生产与用户生成的良性互动。通过整合国内外的人才资源,提升了内容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增强了内容的多样性与吸引力。此外,云浮融媒组建“云浮拍客团”“外籍在云友人”队伍,发起“我眼中的云浮”全球征集,从“官方宣讲”转向“民间共创”,构建多元互动的内容生产生态,不仅丰富了内容来源,还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与传播效果。在传播渠道上,强化海外社交平台运营,优化RCEP频道,覆盖RCEP国家用户,拓展国际传播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利用海外社交平台的优势,实现了内容的精准传播,增强了媒体变革与社会发展的协同性。从内容生产的开放协同到传播渠道的多元拓展,云浮融媒立足传播系统的生态化建构,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以更具开放的运营机制夯实了在全媒体传播体系中的位置。四、视觉焕新:岭南美学赋能融媒产品在当下数字化传播浪潮中,主流媒体正积极探寻突破传统局限、融入时代发展的转型路径。其中,视觉系统的创新成为关键一环,云浮融媒在这方面的实践,展现出地级市媒体在视觉领域的探索与变革。针对面临视觉表达同质化、地域辨识度弱等问题,云浮融媒将“美学再造”列为重点优化方向,将文化符号转化为视觉生产力:积极运用岭南美学赋能融媒产品,力求实现视觉焕新。其在视频、直播、H5、条漫、海报等各类视觉产品中植入地域文化符号,融入独具特色的岭南风貌元素。通过将本土文化与视觉产品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还增强其在受众心中的辨识度与吸引力。在栏目视觉升级方面,云浮融媒将对现有栏目进行精心优化,增强观众的沉浸感,更好地融入到内容之中。通过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沉浸式的视觉体验,云浮融媒有效提升了用户对栏目的关注度与喜爱度,增强了用户黏性。此外,云浮融媒在国际传播视觉适配方面的设计融合岭南特色与数字科技,契合Z世代的审美需求。通过创新设计满足Z世代的审美偏好,从而在国际传播中更有效地吸引年轻受众的目光。通过对目标受众的深入研究,调整视觉设计策略,提升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与传播效果。从地域文化符号的植入到栏目视觉的升级,再到国际传播视觉适配,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形式,立足本土文化,紧跟时代潮流,实现视觉系统的全面焕新,为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与公信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在全媒体传播体系中占据更有利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云浮融媒的系统性变革优化,为地市融媒系统性变革提供了几点启示:一是以“在地性”筑牢根基,基层传播需从“覆盖式下沉”转向“生态型扎根”,通过直播间、频道、挂点机制激活镇村内生动力,避免“重硬件轻运营”。二是技术应用“不求自研,善用协同”,通过借力省级技术平台快速补足短板,聚焦本地化适配而非重复造轮子。三是国际传播通过民间叙事、青年化表达,实现从“出海”到“入心”的转变。四是视觉传播需从“同质化浅层表达”转向“在地化深度融合”,通过将地域文化符号转化为视觉生产力,避免陷入“重形式包装、轻文化内核”的传播误区。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