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
-
新兴县水台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新兴县水台镇,素有种植粉葛的历史,但一直以来,缺乏深加工这一‘顽疾’,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现在好了,我们‘葛纯’‘葛爽爽’两款葛根汁植物饮料面世带来产业‘蝶变’,不仅解决了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鼓振农户信心,还打响水台镇‘土特产’名声。”近日,新兴县水台镇相关负责人如是说。水台镇的粉葛田该负责人所说的“蝶变”,源自于由广东省公安厅、省警官学院等单位组成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到来。水台镇党委、政府联合工作队,走出去学经验,引进来强科技,让传统产业走上转型升级之路,让小葛根“长”成为带动乡亲们致富的大产业。水台镇会同驻镇工作队外出调研粉葛产业葛根汁健康饮料该镇驻镇工作队队长正在介绍葛根产品“水台粉葛品质上乘,淀粉丰富,口感脆嫩无渣,然而收购价低、加工链条短等弊病,让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严重打击群众种植热情,种植面积逐年萎缩。”水台镇党委副书记、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揭卫权告诉记者,经过大量的调研走访,工作队将破局关键瞄准了葛根深加工,特别是饮料市场。在帮扶单位、云浮市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帮助下,对接广东省科学院、珠海市微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科技力量,开始葛根汁植物饮料研发与落地。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葛纯”“葛爽爽”两款葛根汁植物饮料一经面世,取得巨大成功。首批200万罐销售一空。装车待运输的新鲜粉葛今年,随着市场需求增长,水台粉葛的收购价从每斤2.7元跃升到5元。农户自发扩大种植规模,本镇种植面积从800亩扩大到1000亩,还辐射带动了广西、贵州及省内肇庆、高明等地种植产业发展。这瓶小小的葛根饮料,不仅登上了省总工会帮扶平台,更走进了全国人大会议中心,赢得了广泛赞誉。葛根饮料走进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当前,水台镇结合乡村振兴风貌带建设,精心打造粉葛展馆,将“土特产”成功转型为“文旅IP”。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发粉葛面条、糕点等多样化产品,深度挖掘其潜在价值。并通过土地流转、订单收购和家门口就业等多种途径,切实让更多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从田间到舌尖,从本土到全国,水台镇的葛根产业,正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一颗小葛根,一条产业链,一条致富路。水台镇正以葛根产业为笔,奋力描绘“云上水台,康养福地”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5-08-18 -
新兴纪委监委靶向监督 让“方便”之事更方便
“新装的节能冲水箱方便多了,厕所里没异味,孩子再也不怕上厕所,在校也敢多喝水了。”看到孩子们课间活动时欢快的笑脸,新兴县某小学学生家长陈女士深感欣慰。这舒心的变化,源于该县纪委监委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校园如厕难问题开展的靶向监督。此前,县纪委监委干部在该校开展日常监督时,多位家长集中反映:学校厕所蹲位严重不足且环境较差。“孩子宁愿憋着也不愿上厕所,连水都喝少了。”一位家长的倾诉,道出了共同的忧虑。经深入了解,该校现有学生237名,但是男女厕所蹲位明显不足,且原有厕所属老旧沟槽式设计,异味刺鼻、环境潮湿,对学生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厕问题关乎师生日常健康与幸福感,必须立即解决。”监督组第一时间将问题反馈给校方及主管部门,压紧压实责任,督促立行立改。该校迅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整改方案,倒排工期,并积极多渠道筹措资金,高效推进。仅月余时间,该校厕所便完成提质升级:老旧沟槽式设施全部更换为单体蹲位,配备节能冲水箱;男厕蹲位增至11个,女厕蹲位增至15个;铺设防滑地砖,环境脏臭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督促由点及面,抓实长效治理。在解决个案的同时,县纪委监委举一反三,及时向县教育局制发监督建议,督促其在全县中小学范围内开展厕所环境“拉网式”排查整治,推动新增蹲位186个。改造不仅是硬件提升,也要“面子”“里子”兼修。县纪委监委进一步推动各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增加保洁频次,强化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共同维护干净整洁的如厕环境,使全县校园厕所面貌焕然一新。“小厕所”撬动“大监督”,“烦心事”办成“暖心事”。此次以厕所升级改造作为典型切口,有效带动全县各学校以此为鉴,对校园环境、文明卫生、食品安全等工作进行全面自查自纠,促进学校管理服务水平与作风建设整体提升。新兴县纪委监委以精准有力的监督,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动问题解决在一线,让师生、家长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可感可及的变化中不断增强。
2025-08-12 -
新兴县簕竹镇特色农产品“甜蜜”亮相 120亩葡萄喜迎丰收
日前,新兴县簕竹镇一片占地120亩的阳光玫瑰葡萄园迎来第五年丰收季。晶莹饱满、宛如绿宝石般的葡萄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玫瑰香气,这不仅是簕竹镇特色农产品的又一次甜蜜亮相,更是该镇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发展的生动写照。走进种植基地,一片开阔的葡萄园映入眼帘。藤蔓沿着支架肆意生长,交织成一片浓郁绿荫。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果香,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两天,基地正式开启采摘模式,工人们穿梭其间,熟练地剪下成熟果串,进行分拣、包装,一派繁忙景象。据基地技术员王师傅介绍,得益于科学管理和适宜气候,今年葡萄品质和产量均有提升,预计亩产可达4000斤,且整体品质较去年更优。目前,葡萄亮度高、糖度足,普遍达20度,口感极佳。采摘期从即日起持续到九月初。当前重点管理工作是拆掉果袋让葡萄接受光照着色,同时修剪过长枝条,将养分集中供给果实。这120亩阳光玫瑰葡萄凭借清甜爽脆的独特口感和浓郁的玫瑰香气,深受消费者青睐,不仅持续销往深圳、广州等大湾区核心城市,还供应本地水果市场。除传统批发收购模式外,基地还开放入园采摘体验,吸引不少周边市民和游客前来享受田园乐趣、品尝新鲜葡萄,有效拉动了乡村旅游消费。产业蓬勃发展,为当地村民铺就了家门口的增收致富路。基地优先吸纳周边村民务工,让他们在获得稳定租金收入的同时,还能赚取工资。务工村民莲姐表示,她的日常工作包括除草、施肥、修剪、包装等。这片地是莲姐所在村生产队集体出租给老板的,每年能收到租金,再加上在基地工作的月收入2000-3000元,生活挺不错的。这一串串甜蜜的葡萄,串起的不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是簕竹镇借“百千万工程”政策东风,在做强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方面迈出的坚实步伐。通过土地流转、引进技术、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以及农旅融合,簕竹镇正努力将阳光玫瑰葡萄等特色农产品打造成富民强镇的“金钥匙”,为新兴县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入甜蜜动力,书写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
2025-08-11 -
新兴县太平镇:圩镇“六乱”整治持续规范见成效
为营造整洁畅通、文明有序的圩镇环境,近期,新兴县太平镇综合行政执法队联合圩镇城管执勤队,常态化在太平圩和共成圩全线开展“六乱”专项整治行动,通过高频次、持续性的温情劝导与规范管理,引导商户居民自觉遵守规定,共同维护镇容秩序。行动中,联合队伍始终坚持柔性执法原则,以宣传教育、耐心劝导、现场规范为主要手段。执法人员每日深入主次干道及重点区域,对违规行为逐一进行沟通,引导流动摊点归位经营,劝导占道商铺即时整改入室,指引乱停车辆有序停放,向撑设遮阳伞商户解释规定,并劝其规范或收起,督促并协助清理门前屋后杂物。通过连日的巡查与劝导,圩镇主干道和市场周边环境显著改善,流动摊点基本归位,商铺占道大幅减少,车辆停放井然有序,违规撑伞有效劝止,门前杂物及时清理,圩镇面貌焕然一新,通行更为顺畅,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文明规范执法的良好效果。
2025-08-07 -
广东工业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走进新兴县太平镇 助力文创设计
为助力新兴县太平镇“红色印象·茶韵仙境”示范片区建设,进一步提升该镇的旅游吸引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近日,太平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邀请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为太平镇进行特色文创设计,用于示范主街面貌的优化提升。太平镇与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爱的建筑师”团队展开了充分的座谈交流,了解了此次文创设计的基本情况、设计需求和文化特色,并实地考察了太平圩主街各处,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勘查。经过几天紧锣密鼓的创作,工作队及镇“百千万工程”办公室工作人员听取了初版设计方案的汇报,充分认可和肯定了设计成果,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为太平镇文创设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红色印象·茶韵仙境”示范片区建设是太平镇农文旅产业发展的重点工程。接下来,工作队还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助力示范区建设,为太平镇建设旅游强镇,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做出更多贡献。
2025-08-07 -
新兴县水台镇联合广东警官学院开展反邪宣传进景区活动
连日来,新兴县水台镇平安法治办联合广东警官学院、水台派出所走进祥顺金水台温泉小镇旅游景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反邪教宣传活动,将法治宣传与文旅场景深度融合,为平安水台建设添砖加瓦。景区宣传精准触达多元群体暑假期间,祥顺金水台温泉小镇作为热门旅游景区,每日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宣传小组充分利用景区人流量大的特点,将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同时纳入宣传范围。工作人员穿梭于景区酒店大堂各处,向大堂里的游客发放精心制作的宣传手册和环保购物袋等宣传品。“这些宣传品不仅实用,更有反邪教的重要信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防邪反邪,在潜移默化中让反邪教理念融入大家的生活。”从珠三角举家过来旅游的吴先生说。多元形式营造浓厚宣传氛围活动现场,图文并茂的展板整齐排列,以直观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揭示邪教的丑恶嘴脸和危害;游戏互动问答环节吸引了众多游客积极参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家学习到了反邪教知识,增强了防范意识;工作人员现场讲解更是细致入微,派出所人员结合实际案例,娓娓道来,深入剖析邪教的特征、本质和危害,以及邪教如何利用人们的心理弱点,趁虚而入蒙蔽群众、欺骗群众。广东警官学院学生们表示,此次将流动反邪教基地的主要元素巧妙地搬至景区现场,营造“文旅+反邪”宣传氛围,为景区安全稳定注入法治力量。接下来希望通过形式丰富多样的宣传,全方位、多角度地向群众传递反邪教信息。接下来,新兴县水台镇将继续加强与各部门相关单位、企业的协作,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和内容,提升反邪教警示教育成效。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让反邪教意识深入人心,为维护平安水台的和谐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5-08-01 -
佛山大学“青行”实践团深入云浮市新兴县开展“百千万工程”社会实践活动
近日,佛山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青行”实践团以“红色调研+艺术赋能+教育关爱”三维模式,到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开展了一场青年与乡村的深度对话。七天时间里,实践团成员用脚步丈量红色遗址,用画笔勾勒振兴图景,用知识守护童心成长,为“百千万工程”校地联动写下生动注脚。红色传承:在历史烽烟中触摸信仰温度在良田村红色教育基地,村支书陈建文指着展柜里斑驳的煤油灯,将实践团成员的思绪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作为扎根乡土数十年的“红色讲解员”,他如数家珍地讲述着游击队战士用门板架桥、以稻草伪装行军路线的故事。墙上的历史照片里,1949年新兴县解放时群众推着小车运送物资的场景,与展柜中泛黄的《粤中报》号外形成时空对话。在良田村村委会里,实践团成员围坐成半圆,聆听这位65岁的老兵陈权长讲述1979年的战场往事。“当时我连枪都端不稳,但想到通讯兵的责任就是保障指挥畅通,再害怕也得往前冲。”老人提及当年上战场的经历,目光坚毅。当谈及如今每月领取的优抚待遇,他动情地说:“国家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兵,你们年轻人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这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对话,让实践团成员吕诗婷在日记中写下:“原来‘军民鱼水情’不是课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刻在良田村每块青石板上的真实印记。”图为村支书陈建文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新高鹤旧址。梁舒婷 供图实践团还深入挖掘水台镇红色资源,整理出“红色地标打卡路线”:从新高鹤游击队成立旧址到蕉山战斗革命烈士陵园,从叶季壮故居到布茅村反“三征”战斗遗址,这些散落在田间地头的红色坐标,正通过青年学子的镜头与笔触,被整理成生动的红色教育素材。墙绘赋能:以艺术之笔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近日,位于棠下村文化活动中心旁的一面斑驳墙面完成华丽蜕变。经过“青行”实践团三天的集中奋战,这面曾被旧标语覆盖的墙面,已成为一幅面积达30余平方米的“乡村振兴画卷”:远处是金黄的稻田与劳作的村民,近处左边是手拿着“葛爽爽”饮品的村民和拿着“资助政策”宣传册子的“青行”实践团成员,右侧则是灰瓦白墙的古村落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墙面顶部“十珠连环 古韵棠下”的题字,巧妙呼应了当地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为村庄增添了一抹亮色。据该实践团墙绘设计组组长黄孜涵介绍,墙面改造之初,村民们提议融入秋收传统图案,以展现乡村的质朴风情。实践团在充分吸纳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考察结果,为画作增添了诸多创新亮点。“我们了解到粉葛是水台镇当地特色的农产品,我们将其制成的‘葛爽爽’饮品形象植入画面中。”黄孜涵解释道,这样的设计不仅巧妙突出了当地的产业特色,让观者直观感受到乡村产业的活力,还为整幅画卷注入了现代气息,使传统与现代在墙面上实现了有机融合。图为“青行”实践团成员们在分工完成墙绘。 郑铠泓 供图“以前路过总觉得这墙灰扑扑的,现在每次经过都想多看两眼!”村民邓阿婆的话,道出了墙绘带来的变化。在墙绘完成后,一些村民开始主动清理墙面周边的杂物,甚至自发讨论如何维护好这面墙绘,爱护家园的意识在悄然提升。村里的孩子们更是把墙绘当成了“打卡点”,常常围着墙绘讲述画面里的故事,自豪地和小伙伴们分享自己参与的墙绘部分,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愈发强烈。此次墙面改造行动,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更通过艺术化的呈现方式,有效扩大了当地特色助农产品的品牌认知度,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童心护航:用知识火种点亮孩童成长之路实践团精心设计了“科技义教+非遗体验+政策宣讲”三大模块:在“AI绘梦”课程。当孩子们描述“我想当老师”“我想做一名军人保家卫国”时,AI绘图软件立即生成未来感十足的图像;在非遗课堂,沙老师手把手教孩子们用滴漆技法创作,当颜料在水面晕开的瞬间,教室响起阵阵惊叹;在政策宣讲摊位,实践团创新采用“飞镖+问答”形式,将国家资助与助学政策融入趣味游戏,村民邓大哥带着儿子参与后说:“原来助学贷款不需要抵押,这下孩子上大学不用担心学费了”。课堂上,孩子们注视着Scratch界面里的编程猫:它按照设计好的流程完成各种动作,透着令人惊喜的新奇;操作着预设程序的“打地鼠”“跳一跳”游戏时,他们的笑声里满是纯粹的喜悦;而当AI通过算法生成自己梦想中的未来职业形象时,眼中又燃起闪闪的期待。图为夏令营非遗漆扇课堂结束后孩子们手持漆扇合影。郑铠泓 供图在四天时间里,实践团累计开展课程16节,覆盖儿童120余人次,入户宣传政策90余户,发放助学指南100余份。正如实践团负责人郑铠泓所说:“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让孩子们看见更大世界的窗口。”青春印记:在乡土中国中书写青年责任担当从红色旧址的沉思到墙绘墙面的焕新,从非遗课堂的专注到编程实操课的惊呼,佛山大学“青行”实践团在新兴县水台镇的七天实践,是青年担当的生动诠释。他们用脚步丈量乡土,用画笔描绘振兴,用真心守护童心,让青春力量在“百千万工程”中绽放光华。图为夏令营结营时“青行”实践团与孩子们合影。梁舒婷 供图这场跨越艺术与历史、科技与乡土的对话仍在持续延伸。在夏令营结营合影环节,棠下村的孩子们拉着 “青行” 实践团成员的手,不舍地问道:“哥哥姐姐,你们明年还会来吗?”简单的话语,道出了这场青春与乡土相遇所催生的深厚情感,更成为乡村振兴进程中一个生动的注脚。当青春力量扎根乡土,不仅为乡村带来了艺术的滋养、科技的活力,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这种跨越地域与年龄的联结,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让乡村的未来在双向奔赴的温暖中愈发清晰。
2025-07-31 -
新兴县41个“青春云浮·益起来”公益夏令营开营
近日,2025年新兴县“青春云浮·益起来”青创未来公益夏令营在12个乡镇共41个营全面开营,提供2140个学位,为孩子们打造集学习、娱乐、成长于一体的暑期好“趣”处。此次夏令营,新兴县精心规划多个特色夏令营营地,除设立国防主题夏令营外,还精心设计七彩警盾、非遗主题等多个特色课程活动,涵盖自然教育、传统文化、军事体验、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满足孩子们不同的兴趣需求。在国际象棋课堂上,学员们在老师的讲解下,详细了解国际象棋的起源与发展,认识棋盘、棋子,学习行棋规则、排兵布阵、对局战术等知识。除了常规授课,夏令营每天会设置“自由对弈”时段,让学员们在棋盘间感受智慧的碰撞。“参加夏令营活动不仅增长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也认识了好多不同学校的小朋友,获得了珍贵的友谊。”一名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学生开心地说。通过开展夏令营活动,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在思想品德、安全自护、普法教育、禁毒防毒、心理健康、体魄锻炼、兴趣培养、劳动教育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新兴县大学生志愿服务队队员黎梓晴表示,此次夏令营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为大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实现双向成长。
2025-07-31 -
“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丨新兴县稔村镇“政银企村(户)”共建养鸡场投产
近日,新兴县稔村镇北降村“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养鸡项目正式投产,标志着新兴县稔村镇在“百千万工程”建设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在项目现场,3栋竣工投产的鸡舍整齐划一、背山而建。鸡舍内自动喂料机、恒温控制系统已调试好,工人们细致地将小鸡幼苗接入鸡舍并放入养殖区,清脆的鸡叫声此起彼伏。据了解,该家庭农场总投资400万元,规划建设4栋鸡舍,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目前3栋鸡舍已全部投产,首批入驻的黑五鸡苗是项目选定的唯一养殖品种,其生长周期约70天,兼具生长快、品质优的特点,养殖成熟后即可上市。稔村镇北降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剑华表示,当天投产约3万羽鸡苗,项目总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年出栏量预计达40万只。该项目一方面可为村集体带来10多万元的年收入,另一方面能带动周边100多名村民就业。作为当地“政银企村(户)”合作模式的生动实践,该农场由镇政府、银行、龙头企业温氏养鸡公司、自然村、合作养户五方签订协议共建,形成了多方联动的养殖体系。项目建设的双层(平养)鸡舍不仅整齐划一,更引入温氏先进养殖小区的智慧化、高效化养殖模式,内部饲喂、温控、清粪等设备一应俱全,实现了科学规范管理。这种模式不仅占地少,更实现了规模化、生态化养殖,堪称绿色高效生产模式的典范。投产后,农场预计一期年产肉鸡40万只,年纯收入可达60万元,每年为村集体增加超10万元的收益。下一步,新兴县稔村镇将以该家庭农场的顺利投产为契机,聚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一强村富农、强基固本的核心路径,提炼推广“政银企村(户)”共建模式的优秀经验,并将其复制到全镇其他自然村。通过引导各村结合自身实际发掘发展潜力,探索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多元路径,多渠道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2025-07-29 -
镇能量丨新兴县东成镇云河村:百亩土地焕生机 西瓜玉米双丰收
近日,位于新兴县东成镇云河村森都礼云农业有限公司耕种的近百亩土地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西瓜地与玉米田生机盎然,共同勾勒出一幅热闹的农耕画卷。走进西瓜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碧浪翻滚的绿毯。硕大滚圆的西瓜深藏于繁茂藤蔓之下,青翠的瓜皮上勾勒着清晰的墨绿条纹,宛如一个个等待收获的绿色宝藏。据了解,这里的西瓜每亩产量可达4000斤左右,待长至10斤左右的成熟标准时,便是采摘出售的最佳时机。田垄间,村民们正弯腰忙碌,熟练地采摘西瓜。基地负责人停下手中的活计,热情地介绍挑选成熟西瓜的诀窍。他轻拍身旁的西瓜,发出沉闷厚实的声响,随即手起刀落,“咔嚓”一声,西瓜应声裂开。鲜红饱满的瓜瓤在阳光下晶莹透亮,汁水顺着刀锋滴落,折射出诱人的光泽,甜香瞬间弥漫,令人垂涎。基地负责人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样的西瓜品质优良,每个市场售价23元。”相邻的玉米地里,又是另一番景象。玉米秆挺拔而立,层层绿叶包裹着日渐饱满的玉米棒,顶端须丝已染上浅棕色。剥开几片叶子,可见玉米粒正由乳白向金黄过渡,沉甸甸的果实预告着下一波丰收的到来。据了解,新兴县龙华古寺向东成镇云河村第四村民小组租赁了近百亩土地,年租金每亩600元,并委托森都礼云农业有限公司耕种,每年为村民小组带来近6万元的稳定收益,盘活了村内闲置资源。同时,带动10余名村民季节性务工,有效增加了他们的家庭收入。
202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