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千万工程”
-
聚焦“百千万工程”丨罗定市加益镇:“香柠檬”成致富“甜蜜果”
清风徐来,又到柠香扑鼻时节,罗定市加益镇漫山遍野的柠檬树硕果满枝,绿油油的柠檬果散发出阵阵清香,上百名工人穿梭在连片的柠檬地里忙碌着采摘、运果,一片繁忙景象。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启动以来,加益镇坚持凝心聚力抓高质量发展,实施“一个果”产业项目,为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村集体经济注入内生活力,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在农业生产方面,该镇加强种植技术培训,邀请省农科院果树所博士前来“把脉问诊”,要求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基层一线服务群众,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推动了一批镇村干部从香水柠檬种植的“门外汉”转变为“土专家”,为该镇香水柠檬产业发展明确了方向,同时抓好产业建链、补链、强链等环节,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该镇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种植香水柠檬,并主动到农户家中宣传,引导农户规模化种植,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致富。该镇还通过采取“政企村+基地”模式,由政府主导,镇基层综合服务中心牵头,创办镇属企业罗定市益夏农业服务公司,种植基地所在村成立经济联合社,建设双益村香水柠檬种植示范基地,带动旺水、木寨、清水、排阜、加益等村居发展香水柠檬种植,并提供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三统一”服务,有效实现降低种植成本,提高香水柠檬市场竞争力和农户收益,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增收双赢。如今,“益糯健”牌香水柠檬全镇种植面积达150亩,首年可产果31.5万斤,预计销售收入157.5万元;次年可产果63万斤,可增收315万元,香水柠檬种植不仅让种植户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与此同时,该镇瞄准机遇,围绕“种、产、销”全产业链条发力,推动农产品“接二连三”,一方面依托“益糯健”牌香水柠檬自主创新附属产品,开发研究柠檬红茶、柠檬干片、柠檬精油等轻加工产品,另一方面依托加益“广东省森林小镇”称号,深入挖掘自摘柠檬园、柠檬产业创意园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潜力。近年来,新式茶饮行业兴起,加益镇迅速把握机遇,于今年4月成功创办“益香”手打柠檬茶饮品店,与佛山市禅城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沟通,争取到10.5万元资金,用以置办饮品店装修及设备、原材料等,并邀请到LINLEE手打柠檬茶公司派出多名技术骨干为饮品店员工进行技术指导,提供经营思路和方式。开业当天,饮品店销售各类柠檬茶1500余杯,打响了“益香”手打柠檬茶品牌。同时,邀请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大学生开展“直播带货”,打通网上销售渠道。下一步,加益镇将继续科学扩大香水柠檬种植规模,发掘更多的特色农产品,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打造出具有加益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2024-02-28 -
聚焦“百千万工程”丨云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今年以来,云浮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论述,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关于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部署,攻坚发力市委“365”竞标争先体系。全市向63个镇街共派出帮扶单位511个、工作队员1743人;截至今年9月初,累计筹集驻镇帮扶资金近30亿元,帮扶项目705个。由郁南县平台镇政府和三水区派驻平台镇工作队共同组建的乡村就业车间,目前已吸纳20名村民就业,其中脱贫户10人,员工月平均收入2500元以上。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巩固。目前云浮市有建档立卡脱贫人口4.1万户10.5万人。2021年以来,云浮市累计识别认定监测对象926户,经帮扶后803户消除返贫致贫风险,风险消除率86%,现存监测对象均按要求落实帮扶措施。今年上半年,全市有劳力监测户人均可支配收入6600多元,高出人均监测线的26.8%;全市脱贫人口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300多元,比增5.7%,全市有劳力脱贫人口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0590多元,比增6.3%,全市没有出现规模性返贫致贫现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专项工作”在2021年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得全省第二的好成绩。特色富民产业不断壮大。驻镇工作队在产业发展上下狠功夫、出实招,走出一条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新路子。目前,全市投资100万元以上驻镇产业项目132个,已投入近16亿元,联农带农1.8万户。稳岗就业水平不断提升。截至6月底,全市3.58万名脱贫劳动力中,有3.38万人实现务工就业,就业率94%。人社部门开发扶贫类公益性岗位1146个,13家人社部门创建的“乡村就业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360多人,并创新性培育72家乡村振兴车间;举办招聘会27场,提供岗位5.3万个;今年上半年累计培训1.5万人次。相关经验做法得到省农业农村厅的肯定。消费帮扶行动持续深化。截至6月底,全市共认定789个消费帮扶重点产品,建设市级消费帮扶专馆专区39个。通过食堂采购、工会消费、专馆销售、工作队促销等方式,全市累计消费帮扶销售额达5.67亿元。此外,佛山对口帮扶指挥部授牌及支持建设的“云浮好物”体验店已达75家,在佛山开设的云浮消费帮扶专馆8家,累计推动带货超过5.29亿元,仅队员们直接帮助销售的产品就达到1089万元。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更加深入。工作队围绕镇村中心工作,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累计建成美丽乡村风貌带8条、美丽乡村精品带9条、乡村振兴示范带8条,建成干净整洁村7361个、美丽宜居村5412个、特色精品村575个。大力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全市共有526个行政村建立积分制,603个行政村探索推行清单制。【记者】朱雅渝
2024-02-28 -
聚焦“百千万工程”丨罗定市䓣塘镇:“古法酱油”调出“幸福味道”
近年来,罗定市䓣塘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做优“土特产”文章,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个个欣欣向荣的特色产业,加速驶入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有效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势能。走进位于罗阳村委的罗定市天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只见数千口酱缸整齐地摆放在晒场内,空气中酱香弥漫。工人们忙着检查酱缸里的酱油,以保证手工酿制的酱能够晒制均匀,从而酿出传统酱制品醇厚的味道。“这是我们手工古法酿造工艺做出来的天谷酱油,酱香味美,可以说是有一种小时候的味道,不管是酱油拌饭炒饭,还是炒菜凉拌都非常不错。”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说。䓣塘镇为喀斯特地貌,群山环绕,旱地多水田少,该镇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引进了天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黄豆、辣椒等旱地作物,制作高品质调味品畅销港澳及珠三角,古法酿制酱油则是该公司的拳头产品。“天谷酱选用南方传统种植特级黄豆作原料,纤维素和蛋白质含量达39%以上,无农药残留,保留着原始的豆香味。”该负责人表示,古法酱油是由有着数十年酱油制作经验的老师傅,采用传承300年的传统古法工序精心酿造,仍然保留着用山泉水清洗,蒸煮、调勾、发酵、和味、入缸、晾晒等制作工艺,并采用全自动化无尘无菌生产车间设备,结合传统制作工艺进行加工而成,达到国家食品安全条例高标准。目前,该公司酿造酱油年产量约9000吨,酿造酱料年产量约5000吨,酿造醋年产量约1800吨,酿造南乳年产量约720吨,肉牛年产量约950吨。正因生产酱油等酱料需要大量的黄豆、辣椒作为原料,庞大的需求带动了当地农户加入种植黄豆和辣椒行列,大大地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村民的“钱袋子”也逐渐鼓起来。“我们的黄豆,公司都帮我们收购,保证了我们的收益,而且有时也到酱油基地打工,又多了一份收入,生活越来越好了。” 罗阳村一名村民说。为打开产品销路,天谷农业通过代理销售、线上销售、乡村旅游推广的方式进行产品销售。目前代理区域已涵盖广东、安徽、福建等省,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此外,通过自建电商平台,并与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网合作,在线上拓展销售渠道,进一步扩大产品销售范围。酱香飘四海,古法酱油的迅猛发展,很快形成了品牌效应。䓣塘镇进一步完善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促进罗定市天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古法酱油生产基地旅游观光项目”和“天谷有机寻味旅游项目”,以原料种植基地原生态旅游、酱油及酱油调味品生产线观光、体验式酱油制作等为特色,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䓣塘镇旅游观光。“这里山清水秀,又能体验制作酱油的程序,酱油很香,我们都购买了。”一位来自佛山的游客说。罗定市䓣塘镇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突出产业先行,深挖农业特色文化产业,加快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把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为推动云浮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䓣塘力量。【记者】游思明 区伟东
2024-02-28 -
聚焦“百千万工程”丨新兴县城区旧城活化改造项目(二期)将于9月28日开街
近年来,新兴县着力推进旧城活化更新,打造了一张张老城区焕发新活力的城市新名片。日前,笔者从新兴县旧改办了解到,今年春节后开工的新兴县城区旧城活化改造项目(二期)即将完工,将于9月28日正式开街,激发经济发展新动力,赋能“百千万工程”。笔者在新兴县城区旧城活化改造项目(二期)施工现场看到,商铺外墙已基本完工,以米灰色、米黄色为主色调的外墙上用菱形、花瓣等复古元素点缀,重现了岭南建筑风格,令人眼前一亮。尚未完成的工程,施工人员正在各自点位上抓紧施工。据该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二期项目是在一期的基础上对城区环城东路南段、环城中路、东街、中山路、开泰街、解放路南段等街道进行整体风貌提升改造。经过项目施工队加班加点建设,目前街道立面整饰工程已基本完成,路面铺装已经完成,公共标识和文创工程正在开展,预计本月28日向公众开放。据了解,该项目坚持民生导向,保留原有街坊记忆风貌,坚持修旧如旧,装饰复原楼体150多栋,规范整理电力通信等管线,规范更新店铺牌匾,增加立面灯光,亮化城市夜景,并在旧城改造中努力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发掘新兴历史文化,复原历史名人名店风貌。二期项目完成后,将和一期项目——特色文旅庙街步行街、东门牌坊、文昌桥、城隍庙串联成片,届时新兴县市容市貌以及城市形象将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成为延续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塑造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为市民游客的休闲娱乐购物提供更多丰富选择,真正实现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多重目标,全面提升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通讯员】杨俊怡 邓乃金
2024-02-28 -
聚焦“百千万工程”丨罗定市泗纶镇:深化产业融合发展 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今年以来,罗定市泗纶镇以打造“竹梦稻香·药果满园”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契机,聚焦特色农业、生态文旅、资源能源等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好产业大融合、大发展的新路径,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农业+非遗”打造乡村振兴新业态以全国“一村一品”(泗纶蒸笼)示范镇、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竹蒸笼)专业镇为切入点,利用“泗纶蒸笼编织技艺”等非遗资源,探索泗纶特色农业非遗模式,不断拓展和丰富“非遗+民宿”“非遗+研学”等新业态,进一步推动农业与康养、研学、文化等产业深度结合。投资700多万元改造合并旧闲置房屋开办溪田竹苑民宿,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近3万元收入;竹之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06亿元,打造竹蒸笼创新技术研发车间、非遗研学基地、蒸笼美食、竹艺博物馆等于一体的竹园综合体,加快构建“移动电商+研学基地+产能升级+非遗文旅”的竹经济发展新格局。目前,已建成蒸笼专业村7条、蒸笼专业街4条,培育蒸笼龙头企业3家;全镇从事蒸笼加工的人员达1.2万人,年产蒸笼约8500万只,年产值超3亿元,每个农户编制竹蒸笼年收入约4万元。“园区+矿产”挖掘自然资源新潜力泗纶镇充分发挥当地矿产资源丰富、林业碳汇潜力大等优势,谋划建设新型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罗竹产业园,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加强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努力助企破解融资难题。新型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总面积180亩,矿区新增600亩,总存储量约5000万立方米,生产建筑材料300万立方米/年,建成后预计可提供500多个就业机会,年税收达5000多万元,目前泗纶铁矿区鸭脚寨矿段矿区累计查明铁矿资源量矿石量62.5万吨;罗竹产业园规划总面积200亩,现罗竹种植面积约5万亩,其中罗定市恒兆蒸笼有限公司拥有竹林面积约5000亩,计划引进价值5000万元的一次性竹纤维餐具生产线和数控化管理设备,形成“全竹利用”产业链模式,为省内竹业企业融资提供经验探索。“光伏+风电”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镇党委牵头连线,村党组织主动搭台,统筹用好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的帮扶力量,加大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促成农光互补、风能发电等一批新能源项目落地高和、明镜等12个村,预计每年可带来10-15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实施干部直联企业、班子直联项目、党员直联群众的“三直联”工作法,以“店小二”式全程服务保障新能源项目建设。其中,计划投资5600万元建设的广东省能源集团新农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注资100万元;广东华电云浮罗定市泗纶镇50MW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已落实280亩土地;中国华能泗纶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计划利用公共服务机构屋顶、村民屋顶等开发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已签订项目协议书;明镜村50MW风电项目测风塔已于2022年12月建成。【通讯员】曾伟明
2024-02-28 -
聚焦“百千万工程”丨新兴县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近日,广东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在茂名召开。会上公布了省“百千万工程”首批22个典型县名单,新兴县上榜,成为全省9个创先类典型县之一。今年以来,随着广东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战鼓擂响,新兴县闻令而动,从总体谋划,到具体施工图、任务表的落定,多管齐下,下足硬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果。▲凌丰集团自动化智能车间“三产并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新兴县以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契机,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聚焦“强一产、优二产、活三产”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多要素发力、多产业融合,不断完善一二三产业布局,推动各项产业齐头并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大力发展以温氏股份为代表的现代农牧业,构建起以1个国家级和7个省级的“1+7”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目前全县各类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有42家、省级“菜篮子”生产基地4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2个、“粤字号”农业品牌22个,是云浮打造“千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中坚力量。培育壮大以金属智造、先进装备制造、生物科技、有机食品为主导的工业产业,其中发展以不锈钢餐厨具、铝型材等为代表的金属智造业,促使新兴县成为全国最大的县级高端不锈钢制品制造基地和出口基地、中国不锈钢餐厨具之乡。通过深化“一园多区”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以省实验室云浮分中心、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等科技平台持续赋能“百千万工程”,县内新兴产业实现能级量级“双提升”,今年有20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有111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构建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代表的全域旅游业,着力写好“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文章,今年新增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共有国家4A级景区3个、国家3A级景区5个,是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连续5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在“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居第71位,是全省唯一上榜的县。“三级联动”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县域、镇域、乡村“三级联动”,高效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兴县以创建“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为契机,实施县城“四提”补短板行动,今年以来,已完成旧城活化改造(二期)、4个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正持续推进新兴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二期)工程、明心公园建设、县城东部生活污水管网工程等市政项目。打造美丽圩镇“新兴样板”。深化美丽圩镇建设专项改革试点,全县12个镇全部达到宜居圩镇标准,新兴县天堂镇、太平镇成功创建成为全省美丽圩镇示范样板。开展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成12个乡镇的农房风貌摸底排查,制定农房风貌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以奖代补”工作细则以及风貌指引,完成农房风貌设计通用图集编制。发展强镇兴村富民产业,持续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两个镇入选2023年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全县预制菜产业起步开局良好,预计总产值达15亿元;建成“政银企村”共建高效养殖小区7个,深化拓展“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模式,确保实现今年全县所有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目标。完善城乡路网交通设施建设,完成城区沿江中路、沿江南路以及振兴二路等一批市政路网升级改造,新建凤凰小学周边道路、翔顺育才学校道路等,改善城乡居民交通出行条件。“三项服务”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通过优化环境、民生、文化“三项服务”,扎实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补齐民生短板,提高社会治理整体水平。扎实推进绿美新兴建设,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有力措施,不折不扣地抓好绿美新兴生态建设工作,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兴样板。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战,持续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推行“整县托管”的运维模式,委托专业的工程技术团队对全县镇村两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进行统一托管运营,解决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有人建、无人管、管不好”难题。推进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建设,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市场化收运处置制度,持续打造新城镇、天堂镇、簕竹镇三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成县建筑渣土消纳场、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中心并投入运营,推进循环经济环保项目建设,有效解决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加大民生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推动翔顺敏行小学、县中医院新院、县妇幼保健院扩建、簕竹镇卫生院易地新建、天堂镇中心卫生院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优化新兴县公共服务供给。着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完善“三片两点”、5条精品村、5条精品线路和128条示范村配套设施。今年以来,新兴县成功举办“520”三十公里万人公益徒步活动、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竹笋公益文化节等大型公益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三种力量”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通过用好帮扶、企业、金融“三种力量”,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新兴县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用好佛山顺德对口帮扶力量,成功举办佛山顺德——云浮新兴产业合作推介交流会,推动顺德与新兴在工业产业、特色农业、生态旅游、预制菜等领域的合作;促成东成镇云河村与顺成生态农业综合体项目签约,目前项目已流转92亩水田,提供超130个就业岗位。深入开展“双百行动”,深化新兴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今年8月双方顺利召开“双百行动”调研座谈会,并签订协议书,确定合作内容和合作机制,目前省“双百行动”驻新兴服务队正式进驻新兴常态化开展工作。引导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形成新兴建筑业投身“百千万工程”企业名录和县内滚动项目库,并由县住建局牵头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指导建筑企业建设项目,全县12个乡镇与10家建筑企业已完成结对帮扶协议签订。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百千万工程”,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其中,新兴农商银行创新授信模式,开展整村批量授信业务,至2023年9月已完成161条行政村整村授信,授信客户数超10万户,授信金额超98亿元。【通讯员】黎健伟 顾慧敏
2024-02-28 -
聚焦“百千万工程”丨佛山顺德区全方位结对帮扶云浮新兴县:托起致富新希望
新兴所需,顺德所能。近年来,佛山市顺德区与新兴县双向奔赴、结对发展,从文旅产业、民生事业等各个领域,有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农村带来新活力,为农户带来新希望,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新兴县东成镇云河村,绿油油的稻田生机勃勃,顺成生态农业综合体项目正加速崛起于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派驻东成镇云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富译萱自豪地说:“在驻镇工作队的帮助下,我们引入珠三角企业前来投资。2022年4月促成顺成生态农业综合体重大产业项目签约,同年11月奠基开工。”据了解,顺成生态农业综合体项目已完成92亩水田流转,可提供超130个就业岗位,今后将通过“土地+资金”模式,用好乡村自然资源禀赋,“农旅互动,一村一韵”,树立富有特色的村企文旅合作示范。在稔村镇顺田种植场,农民们正忙着往货车上装载番木瓜。一箱箱饱满的番木瓜,可谓是产业帮扶结下的硕果。顺德驻稔村镇工作队队长黄智宏满心欢喜地说,稔村社区、芦村、岑村撂荒的400余亩耕地,在顺德的帮扶下,引进顺德企业,投资500多万元进行番木瓜种植,聘请当地“新农人”团队为技术主管。2022年7月番木瓜种植示范基地动工投产,如今已打通销售渠道,在高峰期可聘请当地200多名劳动力进行采摘、包装,带动辖区村民、脱贫户总增收超80万元,当地村小组集体收入增加360万元。田野弥漫稻香瓜香,校园飘来阵阵书香。顺德不仅开展产业帮扶,也从教育、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支持新兴县乡村建设。在稔村镇布辰小学,孩子们在标准的篮球场、羽毛球场上尽情挥洒汗水。布辰小学篮球场、羽毛球场项目由顺德区成田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和顺德容桂街道办事处组团帮扶单位“630”资金共同捐建。2022年6月4日开工,2022年6月28日竣工。校长李洪新感慨地说:“布辰小学1993年建成以来,终于有了正规的篮球场、羽毛球场给学生们使用。”在稔村镇坝塘村,原来的取水点蓄水池年久失修,渗漏严重,供水不足。驻稔村镇工作队现场走访调研后,把蓄水池维修改造工程列入群众“急难愁盼”项目,由顺德区政府捐赠资金15万元,顺德区法院捐赠资金5万多元进行援建。2022年11月竣工后,让坝塘村4000多村民喝上了干净的山泉水,解决了日常用水紧缺问题。
202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