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脉动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高质量发展的“云浮脉动” | 这个夏日,“我们”记录发展新故事⑪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定明晰。高质量发展强音奏响,跨越赶超战鼓擂动。按照省委高质量发展大会的部署,云浮市委提出“起而行之、争先进位,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美丽云浮”的战略目标任务。“我们”在云浮这幅欣欣向荣的蓝图上,执笔着墨记录发展的新故事。矿山“复绿记”【总书记这样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我”的故事】我叫何仁金,是广东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成立于2008年11月,我在这里工作也快10年了,从一名技术人员,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企业负责人,也见证了咱们公司努力建成国家绿色矿山的辉煌历程。多年来,我们始终践行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厚植生态底色,培育绿色动能,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发掘金山银山“价值”,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生产和谐并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开采工艺上,我们推行充填采矿工艺,改进选冶工艺,减少药剂使用,最大化地集约利用资源。在尾矿排放上,我们建成全尾砂胶结充填系统,已实现约20万吨尾砂充填于井下,极大提高矿石开采回采率和井下生产区域的安全。近年来,矿区平均开采回采率达92.23%,采矿贫化率13.71%,选矿铅锌回收率达90%,银回收率达60%,“三率”指标不断优化。今年,我们又上线了智能预选项目,处理能力为每小时80-120吨,设计抛废率20%以上,可有效提升精矿产能,使矿石入选品位比出矿品位提高15%。此外,我们还把选出的废石加工成砂石骨料进行销售,既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又减轻尾矿排放问题。我们以科技创新赋能绿色发展,通过一系列技术优化,使矿坑涌水排放达到工业污水排放标准(二级标准),各类固体废物实现100%达标处置,矿区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治理技术均达到或超过相关要求。公司累计投入资金7700余万元,用于矿山环境修复治理,复绿16公顷,覆盖率达98%。2020年,我们入选了国家绿色矿山名录,并荣获“粤港清洁生产伙伴”称号。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视察广东时强调,绿色发展,久久为功。我们将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矿业绿色转型的内在需求,努力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融媒观察】昔日的矿区穿上了绿色的“新衣”,焕发着勃勃生机,过去的生态“欠账”也变为共享的生态财富,让绿水青山拥抱金山银山,在“双赢”中促进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矿区复绿在广东发恩德矿业公司这里得到鲜活的诠释。近年来,云浮坚定不移实施“资源经济”战略,大力推进“绿色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各矿山企业正通过绿色转型发展焕发青春、重塑形象。如何科学处理好发展与保护、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备受关注的话题。唯有依靠科技创新,加强产业融合及行业交流等,把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贯穿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全过程,全面提升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和效能,才能真正绘就绿美云浮新图景。【记者】梁佩珊 陈庆才 区伟东【剪辑】邓衍韬【设计】潘冬梅
2024-03-06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高质量发展的“云浮脉动” | 这个夏日,“我们”记录发展新故事⑩
欧伟健:你要把发财树专业合作社整合起来,发展壮大我们花卉产业。何亿潮,云浮市永盛农林有限公司经理:现在,我们发展发财树种植户已经有3200多户了,下一步我们就进行全产业链的建设。大家好,我是云城区前锋镇党委书记欧伟健。前锋镇是云浮市区的“后花园”,过去也有很多零散传统农业,但是规模不大,融合度低。我们想,要挖掘前锋的资源禀赋,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就要把握核心驱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近年来,我们镇的南药、花卉、番薯、笋竹和禽畜五大特色产业已成功实现园区化、规模化,其中花卉产业园的种植面积超10000多亩,势头强劲。但是,发展永不止步,去年,我们依托省级花卉产业园的基础优势,规划建设1000多亩省级现代(花卉)产业园核心区,这是一个集花卉科研、种植、展示、交易、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层次、复合型、全链条的产业体系,必将有力推动前锋镇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发展。从传统走向现代,从零散走向园区,从村企共建走向联农带农。如今,前锋兰花、前锋发财树、前锋幸福树等“前锋牌”花卉的影响力正在增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日趋成熟,带动村集体经济全面提质增效。前锋,正努力走出了一条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之路!【融媒观察】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前锋镇紧紧抓住了这个发展“密码”,立足本地资源,大力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这些年,花卉、铁兰花、发财树、南药、兰花、番薯、香水柠檬、笋竹八大特色农业产业成功“出圈”;省级现代(花卉)产业园核心区建设有序推进, 中心城区的“后花园”一跃成为四季花果飘香的“大花园”。从农业产业的“小而多”做到“大而强”,从依托生态资源到发展绿色经济,再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 创新业态打造绿色GDP的“前锋样本”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夯实产业振兴,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我们相信,有高质量发展的“加持”,乡村振兴也必能实现!【记者】黎文成【摄制】黎浩杰 蔡嘉良【剪辑】黎浩杰 练芷莹【视觉】潘冬梅【动图】练芷莹【策划】朱觅 区云波 朱燕敏
2024-03-06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高质量发展的“云浮脉动” | 这个夏日,“我们”记录发展新故事⑨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定明晰。高质量发展强音奏响,跨越赶超战鼓擂动。按照省委高质量发展大会的部署,云浮市委提出“起而行之、争先进位,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美丽云浮”的战略目标任务。“我们”在云浮这幅欣欣向荣的蓝图上,执笔着墨记录发展的新故事。林业“美容师”巡林记【总书记这样说】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我”的故事】我叫卢凯誉,是云浮市国有大云雾林场的副场长,也是一名林业工程师。我们日常的工作相当于林场建设的“美容师”,保持林场“绿”的生态底色,高质量发展林场“美”的层次色彩。6月1日,国际儿童节,雨。大云雾林场迎来一场久逢的大雨,我们正在抢抓时机植树造林,争取在6月底前完成林分优化提升造林任务。我们林场始建于1958年,老一辈林场人经历了六七十年代的开荒种树、八九十年代的大量供应木材,为各个时期社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木材保障。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林场再次走到改革的关键节点,坚持高质量发展、绿美云浮生态建设是我们这一代人要走的长征路。今年以来,云浮深入实施绿美云浮“六大行动”,推进绿美云浮生态建设,把将军顶森林公园设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之一,规划建设景观广场、森林步道、观景亭和大径材示范等,在助力乡村振兴,森林保护、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我们林场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科学绿化,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树种,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今年全市的林分优化目标是12万亩,分配到我们林场的任务是1364亩的新造林、495亩的桉树改造试点以及5000亩的封山育林。我们选取了降香黄檀、桢楠等珍稀树种进行栽植,这几种树种的生长周期比较长,短期的经济效益几乎为零,但作为向全市人民输出生态产品和生态效益的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从国家储备、人民需求等方面进行考量。也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才能使林场人在大径材、珍稀树种培育等工作上久久为功、持续深耕。【融媒观察】今年以来,云浮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者们在绿美云浮生态建设中把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起来,深入思考研究如何更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确把握和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示范地,扎实推动绿美云浮生态建设取得更大进展,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作出林业贡献。截至目前,全市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已完成8.55万亩;推进绿美广东生态示范点建设7个;组织植树活动153场次,参加人数1.95万人,植树7.27万株;绿化通道品质提升行动等行动统筹推进。【记者】朱雅渝 陈庆才【摄制】陈庆才【剪辑】陈庆才 张洪耀【视觉】潘冬梅【动图】张洪耀【策划】朱觅 区云波 朱燕敏
2024-03-06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高质量发展的“云浮脉动” | 这个夏日,“我们”记录发展新故事⑧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定明晰。高质量发展强音奏响,跨越赶超战鼓擂动。按照省委高质量发展大会的部署,云浮市委提出“起而行之、争先进位,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美丽云浮”的战略目标任务。“我们”在云浮这幅欣欣向荣的蓝图上,执笔着墨记录发展的新故事。洞表村“致富记”【总书记这样说】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共同富裕。【“我”的故事】我叫严国锋,是新兴县车岗镇洞表村党总支部书记。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是关键。这些年来,我们村“两委”干部、网格长、网格员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认真调研,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积极探索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洞表淡水资源丰富且渔业养殖基础深厚,其中属于村委会的就有140多亩。村内鱼塘分布集中连片,鱼塘租金成为我们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来源。目前,洞表所有鱼塘均已出让承包,每年带来村集体收入15万元。在脱贫攻坚前期,我们与邻村共同流转了1200亩山地,引进农业公司打造的牛油果种植示范基地至今还在稳步发展中,每年固定以5万元分红的方式为村集体增加收益。去年,我们又把村级光伏发电站建设与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工作结合起来,建起175千瓦光伏发电站,占地面积1400多平方米。充足的日照带来最高达1400多度的日发电量,每年可为村集体生成约8万元的“阳光收益”。我们持续深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中石化广东云浮石油分公司的帮助下,对50亩生产条件较好、相对集中连片的撂荒地重新开发利用,首次尝试种植糯高粱,打造南方高粱种子种植基地。以“支部+种植大户”的合作模式,推动撂荒地整治和村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每年拉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约3万元,也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基地依托崖楼山天然水资源新建的水渠,还解决了附近600亩农田灌溉复耕难题。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对农村靠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表示了肯定,认为农村特色产业前景广阔。这给我们洞表村带来莫大鼓舞,也让我们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更加坚定。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振兴集体经济,党员干部必须走在前。作为村支书,我将切实发挥“领头雁”作用,当好战斗堡垒的领航人、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和服务群众的贴心人。下半年,我们计划通过试点示范进一步扩大糯高粱种植面积至100亩以上。此外,主动争取“政企村共建”养殖小区落户洞表,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村集体经济新格局,以联农带农富农,激活党建引领村集体增收的强大动能。2023年,我们预计村集体收益可以达到50万元以上。【融媒观察】云浮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提供了大好机遇。当前,各地都在出实招、亮特长,统筹盘活各镇村资产资源,带动集体增收、村民共富。昔日贫困村,如今致富路上明星村。鱼塘碧水如镜,田间穗浪翻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洞表村交出一份“亮丽答卷”,在党建引领下,走出产业发展、富民增收的特色路。洞表村这种不甘落后、勇毅前行的精神,为新征程走好“赶考路”,提供不竭的动力和宝贵的财富支撑。【记者】梁佩珊【摄制】陈庆才 冯桂荣 黄宇【设计】区曦文【剪辑】邓衍韬【动图】邓衍韬
2024-03-06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高质量发展的“云浮脉动” | 这个夏日,“我们”记录发展新故事⑦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定明晰。高质量发展强音奏响,跨越赶超战鼓擂动。按照省委高质量发展大会的部署,云浮市委提出“起而行之、争先进位,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美丽云浮”的战略目标任务。“我们”在云浮这幅欣欣向荣的蓝图上,执笔着墨记录发展的新故事。“环保卫士”执法记【总书记这样说】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要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让大家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的故事】我叫肖隆庚,现任云浮市生态环境局云城分局副局长,负责云城区范围内的环境执法、环境信访、环保督察等工作,一直奔走在污染防治攻坚一线。守护一方碧水蓝天是我们环保人的天职,云浮硫铁矿作为重点排污单位,被纳入我们生态环境重点监管清单,群众对其关注度极高。我们来到硫铁矿开展环保执法检查,将对其污染防治工作、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和排污情况进行检查。这个大水池是他们的废水调节库,用来收集和调节废水的,将废水抽至废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废水经中和、絮凝沉淀等工艺处理后,将其回用于选矿生产线上。在废水排放口处,安装有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设施,这套在线监测设施实时将数据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我们可以实时监控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监督企业是否超标排放。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任务繁重、管理面大、职责多、执法人员少。但作为环保一线执法工作者,我认为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目标明确,坚决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不懈奋斗者。二是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术业有专攻,岗位不同,专业要求也不同;同时还需要有“大环保”观,要有较高的本领和沟通协调能力。最后是作风要硬,要敢担当,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深刻指出,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继续加强对企业的技术帮扶指导和提供专家式的“问诊服务”,提高企业环保意识,提升企业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管理水平;不断优化环境监管方式,彰显生态环境执法的“温度”,真心实意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云浮高质量发展体现生态环保人的担当。【融媒观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云浮市环保部门坚持民生导向,从人民群众身边突出的环境信访问题入手,强化源头治理,环境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需求的“获得感”大幅提升。这些成就离不开一批批环保人的努力,他们不畏严寒酷暑,冲锋在前,用行动守护着云浮的青山绿水,捍卫着云浮的碧水蓝天,让我们老百姓更真切地感受到“在云浮看见美丽中国”。【记者】黄洋【摄制】冯桂荣【剪辑】邓衍韬【视觉】曾一舜【动图】邓衍韬【策划】区云波 朱燕敏 朱觅
2024-03-06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高质量发展的“云浮脉动” | 这个夏日,“我们”记录发展新故事⑥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定明晰。高质量发展强音奏响,跨越赶超战鼓擂动。按照省委高质量发展大会的部署,云浮市委提出“起而行之、争先进位,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美丽云浮”的战略目标任务。“我们”在云浮这幅欣欣向荣的蓝图上,执笔着墨记录发展的新故事。外来客上演“石头记”【总书记这样说】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广东要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的故事】 我叫龚美华,是龙美达石材企业的董事长,是一名从外地来云浮发展的石材人。以前,我们的石材生产工厂设在外市,直到2019年,我意识到当代石材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抱团,于是,我们把工厂从外地搬来石材之都云浮,并建立了石材智能制造加工基地。作为外来客,要融入本地石材圈,并非易事。我们打破常规,坚持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利用共享的思维、平台的模式通过整合石材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优势和资源,链接各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相互赋能,打造产业链共生生态圈。实践证明,我们的做法是对的,公司也在发展壮大,与我们合作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我们以自己企业搭建的“石材共享平台”,赋能给同行,实现共享共赢,共推云浮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新征程上,我们要紧紧围绕总书记提出的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要求,把云浮的石材做优做强,我们也将进一步扩大企业投资规模,扩展市场能力、创新延伸产业链,加强与石材企业合作,加大科技创新,打响企业品牌,为云浮实体经济的壮大做出石材人的贡献。【融媒观察】石材是云浮的名片,是云浮的主导产业,在云浮石材人常年不懈的追求中,云浮石材产业经历一个做事、做市然后做势的过程,一批批兢兢业业的石材人,一个个龙头型优秀企业的破茧而出,由做事的专业和专注,带来了市场的规模化和集聚化,更带来了依势而行、趋势而动的发展“势”头,由“事” 到“市”再到“势”,云浮的石材业在经历一次次的蝶变后,一个完善的“石材航母集群”舰队已经形成。当前,云浮石材产业正在加快推进传统石材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增强企业动力,进一步擦亮云浮石材品牌。云浮正以“一园多区”的模式,有机融合石材全产业链,为持续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记者】朱晓岚【摄制】陈庆才 冯桂荣【剪辑】练芷莹【视觉】区曦文【动图】练芷莹【策划】区云波 朱燕敏 朱觅
2024-03-06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高质量发展的“云浮脉动” | 这个夏日,“我们”记录发展新故事⑤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定明晰。高质量发展强音奏响,跨越赶超战鼓擂动。按照省委高质量发展大会的部署,云浮市委提出“起而行之、争先进位,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美丽云浮”的战略目标任务。“我们”在云浮这幅欣欣向荣的蓝图上,执笔着墨记录发展的新故事。高新企业“变迁”记【总书记这样说】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要重视实体经济,走自力更生之路,关键核心技术要立足自主研发;要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我”的故事】我叫区宇铿,是广东溢康通空气弹簧有限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公司成立于2016年,公司成立以来,我们一直以“普及空气减震、创造舒适生活”为使命,推动空气减震产品在全球各领域中得到全面应用,目前是国内空气减震领域的龙头企业。2018年,我们企业从广州搬迁到云浮,为什么要搬迁来云浮呢,我们看中的这里有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人文优势,顺“优”而为,顺“优”成势,2018年,我们成立了属于自己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电控空气减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组建66人的专业研发团队,30多人的专业品质检测人员。一直以来,我们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重视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先后与青岛科技大学、澳门大学、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创新学院等知名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节流阻尼可调减震器和可调双附加气室空气弹簧被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公司自行研发生产的磁流变减震器,拥有非常好的沉降稳定性,打破了美国公司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近年来,溢康通先后承担了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研发项目2项、云浮市产学研结合项目1项。公司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目前,拥有专利112件,其中发明3件,实用新型专利55个。2022年,公司正式启动项目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大幅提升在全球空气减震领域市场中的竞争优势。目前项目二期建设进展顺利,预计今年6月底可以进行试投产。目前项目二期建设进展顺利,投产后公司的规模将增加一倍。目前企业采用了行业最前沿的制造、加工设备,打造“四化一线”(标准化、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流水线)的智慧工厂,也是国内最大的空气减震生产基地。【融媒观察】 在广东溢康通空气弹簧有限公司大厅显眼位置, “扎根云浮、技术引领,致力打造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不断提升空气减震产品核心竞争力”“致力推动空气减震产品在各领域中全面应用”等几句话格外醒目,这么多年来,正是这样一种脚踏实地,秉承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的认知与做法,让350多名溢康通人扭成一股绳,按照总书记的教导,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把公司做强做大。溢康通将发展的起跳点科技创新,田忌赛马,聚焦要素优势,明利弊、出奇招,创新思路,走出了一条企业变迁发展新路。【记者】陈燕舞 罗强【摄制】黎浩杰 区伟东【剪辑】黎浩杰 陈谱然【视觉】曾一舜【动图】陈谱然【策划】朱觅 朱燕敏 区云波
2024-03-06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高质量发展的“云浮脉动”丨这个夏日,“我们”记录发展新故事④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定明晰。高质量发展强音奏响,跨越赶超战鼓擂动。按照省委高质量发展大会的部署,云浮市委提出“起而行之、争先进位,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美丽云浮”的战略目标任务。“我们”在云浮这幅欣欣向荣的蓝图上,执笔着墨记录发展的新故事。电力路上“追光逐梦”【总书记这样说】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我”的故事】我叫易昕,广东华润西江发电厂项目工程部炉侧条线负责人。我加入华润电力这个大家庭,如今是第9个年头了。听前辈同事讲,广东华润西江发电厂从筹建到如今即将双投,已走过20个春秋,几代华润电力人接力到今天,我觉得非常不容易,因此对今天的建设工作倍感珍惜。西江项目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为因地制宜,我们在规划设计中,非常注重节约生态林、耕地的规划,多次修改总平面设计,增加投资成本,最终形成今天三级台阶式的梯级分布。云浮生态环境良好、区位好、资源丰富、人文底蕴禀赋好,一直践行“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聚力打造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的口号。华润西江发电厂作为国家《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广东省“双核+双副中心”发展战略中的重大发展项目,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致力实现超低煤耗、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全厂废水综合利用零排放,打造“高效、清洁、环保、美丽、创值”标杆电厂。项目投产后,对云浮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做大经济总量、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产生积极的影响,必将加速形成助推云浮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新引擎,为云浮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增添新的生机。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要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这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为把西江发电厂项目建设好, 我们将始终坚持“高效、清洁、环保、美丽、创值”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定位,积极采纳国内外最先进的燃煤机组技术,做到不断创新,攻坚克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为西江发电厂未来的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融媒观察】西江河畔,涛声鼓荡,渔舟唱晚,春山可望。一座“风华正茂”的“电力”之城,在高质量发展的脉动中蹄疾步稳“动起来”;一群“追光逐梦”的电力人,在项目建设敢为人先“跑起来”。电力路上,他们一路前行。新技术带来新高效,"清洁环保"一次次书写超国际标准。华润西江发电厂汽机采用二次中间再热技术、十二级回热、五缸四排汽,热耗7049kJ/kwh。锅炉采用二次再热烟气再循环调温技术,保证机组在40%低负荷依然能够高效运行,相对一次再热可以降低煤耗6g/kwh。设置分级省煤器和給水旁路,实现全负荷脱销;采用五电场高效静电除尘、湿法脱硫、废水蒸干,各项设计指标超国际标准,确保锅炉烟气超洁净排放、全厂废水零排放。实施梯级分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展现秀美风景,再配合公司企业文化,华润西江发电厂将成为西江流域一颗璀璨“明珠”、一个旅游示范基地。今年,他们提出在年底实现可控装机142万千瓦,更为云浮高质量发展提供“华润动力”。【记者】苏显亮 柯如茵【摄制】谭淇尹【剪辑】练芷莹【视觉】区曦文【动图】练芷莹【策划】朱燕敏 朱觅 区云波
2024-03-06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高质量发展的“云浮脉动” | 这个夏日,“我们”记录发展新故事③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定明晰。高质量发展强音奏响,跨越赶超战鼓擂动。按照省委高质量发展大会的部署,云浮市委提出“起而行之、争先进位,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美丽云浮”的战略目标任务。“我们”在云浮这幅欣欣向荣的蓝图上,执笔着墨记录发展的新故事。抓住鸡“遇”“啄”开乡村致富门【总书记这样说】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共同富裕。【“我”的故事】我叫戴炜明,今年29岁,是云城区前锋镇秋风塘村人,同时也是前锋镇现代化养殖小区的合作农户。去年10月,养殖小区在我们村建设。为方便照顾父母,我辞去在顺德的工作,回到家乡创业,与母亲在养殖小区租了两栋鸡舍与温氏集团合作养殖,结束飘泊在外近10年的日子。在承租前,我走访过镇上的养殖户,通过对比发现,养殖小区设备设施更现代化,再加上温氏集团是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让我对发展规模化养殖充满信心与期望。为养好鸡,我主动向养殖小区技术员和已投产的农户学习,认真研究肉鸡的习性,努力提高自己的养殖技术。经过管理员指导,现在已经可以熟练使用养殖设备。首批养殖,我养了近六万只鸡,现在还有一个半月左右就可以上市,预计可以赚6万元;一年养殖三批,可赚18万元以上。相较于之前的工作,在“家门口”养鸡,不但可以存下更多的钱,还能照顾父母。这种养殖模式不只会增加我们村民的个人收入,而且也会增加村集体收入。我相信,在政府的指导和企业的帮助下,我们农村一定会发展得更加好!【融媒观察】去年5月以来,云浮紧扣省委提出“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的目标任务,全面发起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攻坚行动,大力推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推动、村村参与、村企共赢”的“政银企村共建”养殖小区模式,为云浮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前锋镇现代化养殖小区是云浮市“政银企村共建”养殖小区其中一个,该养殖小区11栋鸡舍已全部建成投用,预计单批存栏量肉鸡约36万羽,年上市肉鸡达144万羽,带动云城区26个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记者】钟敏华 游思明【摄像】黎浩杰 邓衍韬【剪辑】邓衍韬【视觉】区曦文【动图】邓衍韬【统筹】区云波 朱燕敏 朱觅
2024-03-06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高质量发展的“云浮脉动” | 这个夏日,“我们”记录发展新故事②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定明晰。高质量发展强音奏响,跨越赶超战鼓擂动。按照省委高质量发展大会的部署,云浮市委提出“起而行之、争先进位,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美丽云浮”的战略目标任务。“我们”在云浮这幅欣欣向荣的蓝图上,执笔着墨记录发展的新故事。“聪明”的生产线【总书记这样说】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要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的故事】我叫梁伟军,是广东凌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技术工程师,现任广东凌丰五金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五金行业自动化生产线新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工作。凌丰集团在没有不锈钢锅自动化生产线之前,生产上最大的缺点就是需要大量人工,而且还要分车间生产,容易出现浪费人力、材料、空间等问题,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那时候,我与团队一起从零开始,自主研发不锈钢锅全自动生产线技术,从产品的设备、生产流程、模具、管理模式等全系统进行更新,反复试验,在一次又一次失败后,我们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重新开始,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终于,经过我们团队的共同努力,公司在2015年建成全行业第一条不锈钢锅全自动生产线,填补了行业空白。这条自动化生产线最大的特点是“聪明”,广泛应用工业机器人,一线操作员工由传统产线的80人降到35人,产品在线生产时间由传统产线的5天缩减到3小时以内,每小时可生产400个不锈钢锅,相比传统产线具有减员、增效、降成本、稳质量和高柔性等优点和先进性。坚持制造业当家,发展实体经济,总书记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们更加坚定扎根实体经济,进一步增强我们做大做强不锈钢产业的信心。接下来,我们将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促进自动化智能制造系统向更高水平优化升级,以研发设计、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个性化定制等作为重点发展模式,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延伸服务环节,逐步成为提供系统性、集成性或定制性解决方案的五金装备制造商、供应商。【融媒观察】凌丰集团在自主研发建成一体化不锈钢锅自动化生产线的基础上,高起点、大规模、全方位推进工业自动化、信息化应用,目前建成9条一体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不锈钢锅具和铝制品生产线,应用工业机器人及工业机械手1500多台(套),为同行业树立示范标杆。工厂实现数字化系统的建设,同时用领先的数字化系统贯穿整个生产运行流程,将有力助推不锈钢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朱晓岚 罗强【摄像】聂伟锋 冯桂荣【剪辑】陈谱然 欧劲涛【视觉】潘冬梅【动图】陈谱然【统筹】朱燕敏 朱觅 区云波
2024-03-06